APP下载

浅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2015-10-16张祥东

科学种养 2015年10期
关键词:患猪水肿病圈舍

张祥东

一、流行病学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其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一般在30~65日龄发病,常常突然发病,病程短,有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该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一般散发于个别猪群,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多发。

二、发病原因

饲料和饲养方式的突然改变、饲料单一、饲料蛋白过剩、饲养管理不当、过早断奶、环境卫生不良、消毒不严等原因,均会引起猪的胃肠机能紊乱,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引发该病。

三、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常无变化,急性病例常见患猪突然跃起,然后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乱蹬,口角有少量白沫,角弓反张,呼吸急促,来不及救治就死亡;慢性病例常见患猪四肢无力,喜卧,共济失调,走路摇摆,呼吸急促,采食量无变化或少量减少,个别的体温升高,有的腹泻排灰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便秘排干硬的粪球,有的盲目乱冲,叫声嘶哑,对外界声音等刺激敏感,肌肉震颤,触之惊叫。患猪常见眼睑、颜面和头颈部水肿,结膜发红,所以该病又常称为“仔猪红眼病”。有的患猪还出现打哈欠,两前肢向前伸展,后肢向后伸展,腰部突然下沉呈“腰沉”或“哈腰”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喉头水肿,患猪常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是水肿。上下眼睑、面部和头颈部发生水肿,结膜发红,胃大弯和贲门部的黏膜出现胶冻样水肿,肠系膜、喉头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严重的出血,切面多汁,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

五、治疗

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主要从抗菌消炎、强心、解毒、利尿等方面入手。笔者根据临床经验采取以下措施,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1.尽量保持圈舍安静,减少对患病猪只的刺激。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保持圈舍安静,减少应激,对该病的治愈有很大帮助,所以在临床用药治疗时要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能饮水或拌料投药的尽量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尽量不静脉注射,以减少捕捉对患病猪只产生的应激。

2.及时冲洗圈舍粪尿,加强消毒。圈舍要及时冲洗,每天早、晚各消毒1次,最好采用不同的消毒药物交替使用,以及时清除外界病菌,防止再次感染,否则会发生久治不愈和治疗效果反反复复的现象。

3.提供充足的洁净饮用水,按照平时饲喂量的70%进行限制饲喂,有条件的添加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青绿饲料,但是饲喂量不宜过大。

4.对发病初期不是特别严重的病例,可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配合电解多维、维生素C、人工盐或硫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发病严重的病例,笔者采用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配合维生素B12)、新诺明(与碳酸氢钠配合使用)等抗菌、抑菌药物,配合安钠咖、安乃近、安痛定、地塞米松、维生素C、呋塞米或甘露醇等强心、退热、抗炎、利尿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协同与颉颃作用。

六、预防

1. 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适时提早补料,训练采食,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喂方式。

2. 及时对产前母猪或产后仔猪注射高价水肿疫苗进行预防,改变防疫、阉割和断奶同时进行的饲养方式,减少应激。

3. 30~60日龄仔猪由于体内母源性大肠杆菌抗体已经减弱,甚至消失,若在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乙酰甲喹等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此外,在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和复合维生素B可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4. 30~60日龄的仔猪消化机能还不是特别健全,肠道对于淀粉和蛋白的消化还不是很彻底,然而养殖户为了图省事,常常采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建议改为采用限制饲喂方式, 60日龄后再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这样既能保持仔猪旺盛的采食能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又能够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减少该病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滦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063700)

猜你喜欢

患猪水肿病圈舍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猪春季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