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发展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2015-10-16罗叶强

科学种养 2015年10期
关键词:鱼沟投饵养鱼

罗叶强

一、稻田养鱼的准备工作

1. 加固田埂和建造防逃设施。要发展稻田养鱼,应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宽,一般要达到高60厘米以上、宽35厘米左右,以防渗漏和黄鳝、水蛇、田鼠等打洞。稻田最好设置两层拦鱼栅,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鱼苗逃逸。

2. 开挖鱼沟、鱼凼。开挖鱼沟、鱼凼的目的是防止水位上涨时鱼被冲走及解决养鱼与稻田施用化肥、农药、晒田之间矛盾的一项措施,也有利于鱼在高温季节避暑、定点投饵和收获稻谷时排水捕鱼。鱼沟与鱼凼相通,便于鱼群出入。鱼沟可挖成“井”“目”或“田”字形等,可在田块中间或田边开挖。鱼沟面积应占稻田面积的3%左右。鱼凼可开挖成圆形、方形或长方形,深70厘米,不宜过深或过浅,太浅不利于鱼类夏季避暑,甚至会造成死亡;过深不利于鱼类到大田中活动和觅食。鱼沟、鱼凼宜在水稻栽植前开挖,在秧苗返青后再进行修整。农户最好在稻田避风处挖一面积约10米2的鱼凼,深50~70厘米,其上再搭一避风棚,覆盖稻草或树枝保暖,棚下投入猪粪、牛粪等繁育鱼的天然饵料生物。

3. 稻田消毒。鱼苗放养前,鱼沟、鱼凼用生石灰25千克/亩进行消毒,待7~10天生石灰毒性消失后再加水放养鱼苗。进水须经60~80目筛绢过滤,以防带入敌害生物的幼体或受精卵而影响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4. 选好水稻品种。水稻应选耐肥力强、稻秆坚硬、不易倒伏、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生长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平畈区选用杂交晚稻最为理想。

5. 合理施肥。施肥是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鱼饵料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稻田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施用厩肥(畜禽粪、塘泥、沼渣等农家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2/3,但施用前必须经过发酵腐熟,一般每亩施腐熟的猪、牛粪250~500千克,或人粪尿150~250千克。追肥若用化肥,对鱼类稍有影响,宜叶面喷施。

二、鱼苗的放养

稻田养鱼,一般鱼苗放养量为500尾/亩左右,可选择鲤鱼、草鱼和鲫鱼混合放养,三者比例为6∶2∶2。冬闲田放养鱼苗,以鲤鱼为主,草鱼和鲫鱼为辅。稻田养鱼可以稻为主或以鱼为主,要分清主次,才能充分发挥稻、鱼互利的优势。放养鱼苗时机的选择,以水温15~25℃为宜,一般在插秧后3~7天,这时田水已澄清,刚刚松过土、施过肥,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繁殖迅速,鱼类较易寻觅到食物,能加快生长。

三、加强饲养管理

1. 调控好水质。稻田水域是水稻和鱼类共同生活的环境,水质管理要做到两者兼顾,前期以水稻为主,中后期以鱼类为主。稻田早期要保持浅水位,水深控制为10~15厘米,夏季高温水深要保持为25~30厘米。养殖期间要定期换水和加水,以保持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如稻田水质呈酸性,应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

2. 合理投饵。稻田养鱼前期,嫩草、浮萍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体载鱼量较小,溶氧水平高,鱼类生长很快,但随着鱼体的长大,稻田中饵料已不能满足鱼体的生长,必须人工投饵。饵料可选择人工合成的饵料,如豆饼、豆渣、米糠、麦麸和配合饲料。草鱼和鲫鱼饵料的参考配方为:草粉(最好为苜蓿粉)70%、豆饼15%、玉米面13.5%、骨粉1.3%、食盐0.2%,维生素适量。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5%,饵料应投在进水口处或鱼凼中,不能投放在狭窄的鱼沟内,每天上、下午各1次。沼液中含有铜、铁、镁、锰、锌等微量元素,还含有赖氨酸、色氨酸、蛋白酶、烟酸、核黄素等,可按2000~3000升/亩的量施用。另外,可采用人工方法育虫饲喂鱼苗,具体做法:在稻田投饵处用树枝搭棚架,选鸡粪和剩饭(菜)适量,用编织袋装好堆放在棚架上,每天淋水(最好用淘米水),保持粪堆内有一定的湿度,因鸡粪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经过发酵后即可育出大量的蛆虫供鱼类采食。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鱼苗蛋白质饲料供给不足的问题。

3.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稻田管理,经常巡视观察稻田水色、水位和鱼群活动情况,勤捞除残渣剩饵和腐败物质,及时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深,特别要注意检查进、出水口和拦鱼栅是否完好,防止发生鱼逃逸事故。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63112)

猜你喜欢

鱼沟投饵养鱼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稻田养殖芙蓉鲤鲫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