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撒混播轻简化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5-10-16杨宁等
杨宁等
小麦丰产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高产丰产。在种植过程中,要兼顾产量和效益,经过多年试验,小麦撒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是一项较为简单高效的栽培模式,其核心是最大程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以获取最大收益,并且易于操作实施。笔者在2012~2015年进行了小面积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550千克以上(近 4年的产量分别为490千克、525千克、570千克、600千克),每亩收益8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小麦撒播轻简化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种植效益分析
1. 投入情况
整地80元/亩(每亩旋耕50元+耙地30元),化肥164元/亩(每亩施30千克三元复合肥96元+10千克二铵38元+15千克尿素30元),良种56元/亩(每亩撒20千克、每千克2.8元),除草剂20元/亩(2次、每次10元),杀虫剂20元/亩(4次、每次5元),杀菌剂15元/亩(3次、每次5元),收获50元/亩,劳动用工100元/亩(2个工、每个工50元),粮食运送10元/亩,异常灾害保险3元/亩。总投入518元。
2. 收入情况
粮食收入为1265元/亩(每亩收550千克、每千克2.3元),国家在种粮方面的财政补贴:小麦良种及农资综合补贴125元/亩,小麦“一喷三防”农药补贴5元/亩。总收入1395元。
3. 效益情况
扣除518元的支出,每亩纯收益为877元。
二、种植地概况
小麦生产示范地点为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贺庄村,面积2.8亩,偏砂性土质,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12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5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92毫克/千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充足,光热资源充足,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
三、购买良种
实施国家良种政策,优先选择农技部门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种植的品种为济麦22和良星77,按照1︰1重量进行混撒播,种子已进行包衣,这两个品种均抗倒伏、产量稳定、丰产、抗病性良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四、精细撒播
结合我地实际,玉米收获后结合墒情进行撒播,一般在10月上旬,每亩撒入良种20千克(济麦22、良星77各10千克),一定要控制好重量,最好用电子称以亩为单位称量好备撒,种子分2次撒完(第一次撒2/3~3/4,第二次将剩余的种子全部撒完) ,最好将地分成2~3个小块,以利于种子撒施均匀,提高出苗质量。
五、合理施肥
由于秸秆还田的大力实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15-15-15)30千克+二铵10千克+尿素10千克,将这三种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春节前后酌情施入尿素5千克,太早易造成冬季旺长、太晚易造成小麦熟期推迟,遇到干热风造成死亡减产。
六、简化整地
1. 旋耕
种肥施完后,利用足够马力的旋耕机进行旋耕,深度控制在18~20厘米,保证小麦出苗。旋耕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
2. 耙耢、镇压
旋耕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进行耙地,耙2~3遍较为合理。要尽量选用小马力(约20马力)的机械进行耙地,防止地被压实、不利出苗。耙耢可破碎土垡,疏松土表,平整地面,踏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镇压有压实土壤、压实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土壤耕层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及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且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 ,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使麦苗整齐健壮。
七、结合天气适量浇水
亩产500~600千克的小麦亩耗水量为350~450米3,调查统计表明,这些水分不能全部来源于灌水,小麦消耗的这些水分,大约1/3来源于土壤储藏的水分,1/3来源于小麦生长季的降水,1/3来源于农业灌溉水。小麦整个生育期浇水的适宜次数为2~3次,分别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开花灌浆期,基本上都是在小麦最需要水的时期浇水。每次适宜的浇水量为40米3,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浇水。
八、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小麦常见的病害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小麦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等;常见杂草有: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
1. 防治原则
①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病虫防治;②注意药剂的混配使用,例如用辛硫磷乳油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相结合防治蚜虫、红蜘蛛、灰飞虱等害虫,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合共同防治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③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例如4月底5月初是赤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返青前后是防治蚜虫、红蜘蛛的关键时期。
2. 病虫害防治
及时搞好“三喷”,增加粒重。撒播麦田由于个体发育好、群体相对较大,病虫害发生不可避免。故在其生育中、后期还应做好麦蜘蛛、 穗蚜、吸浆虫及纹枯病、锈病、赤霉病等防治,结合喷施微肥、激素等促进籽粒饱满。
3. 草害防治
抓住麦田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秋苗期和返青起身期。撒播麦田由于群体形成早,冬前对光、热、水、肥和土地的利用率高,麦田株间漏光少,对杂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不生杂草,而机具又无法使用,所以一定要采取化学除草。除草宜早不宜迟,早播麦田 3 叶期后就可进行,此时草小抗性弱。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克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喷雾防治;以对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10毫升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或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将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九、异常气候应对
常出现的异常气候主要有六种:干旱、低温、干热风、暴雨(雪)、大风和冰雹,但是经常发生的气候灾害是干旱、低温和干热风。近几年我地发生的灾害有: 2012年小麦后期高温干热风;2013年拔节期倒春寒,生长后期大雨,成熟期高温,2013年小麦冬季干旱;2014年、2015年春季暖冬,不利于小麦越冬。应对措施:一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以利于小麦出苗;二是提高整地及撒种质量;三是精选良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四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降低产量损失;五是适时浇越冬水,提高作物的抗冻性;六是制订异常灾害预警预案,未雨绸缪,降低灾害的影响。
十、适期机械收获
一般在5月底~6月上旬,在小麦完熟初期、含水量15%~18%时收获,采用机械化作业收获小麦,直接销售或晾晒入仓,并对小麦秸秆进行还田。机收时要保证行进速度为3~4千米/小时,由于撒播小麦亩有效穗数及秸秆还田量均高于常规播种,收获速度过快会造成籽粒撒地而浪费,影响产量。
十一、撒播丰产分析
有人担心撒播小麦会不会存在冬季冻死苗的风险,经过近四年的生产试验,小麦未出现冬季冻死苗现象。丰产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撒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不浪费一寸土地;二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小麦撒混播后,由于不同品种的禾苗高低不平形成冠层结构,可提高作物的光合效能而增加产量;三是充分利用水肥等资源;四是利用作物之间的抗性互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倒伏能力大大提升,4年来均未出现小麦倒伏,抗病性也有一定的提升。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2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