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50例中的应用

2015-10-16熊媛媛李淑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塞生活质量

熊媛媛+李淑玲

【摘 要】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症状稳定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快速控制患者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脑梗塞;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8-0141-02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表明,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脑部血管硬化或者存在血栓,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出现一系列神经性疾病[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患者经抢救后一般无生命之忧,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偏瘫以及口齿不清等问题,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生活质量不高。有研究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梗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对5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性16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2-71±4-97)岁;发病时间0-5~7h,平均时间(3-21±1-74)h。对照组中男33例,女性17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3-29±3-68)岁;发病时间0-6~7h,平均时间(3-17±1-34)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包括:①总结问题。查阅文献、收集临床护理病理,同时面向护理人员征集脑梗塞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如何使急性期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如何对急性期患者进行急救观察?如何有效护理缓解期患者以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如何通过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等问题。②查询证据。系统查阅文献,寻找国内外有关脑梗塞护理的临床治疗,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例如:通过查询文献得知,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并没有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最有效的方法;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以及晚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完全不同等。③验证结论。根据收集整理的结论、科室现有的临床工作经验、患者病情等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本次研究中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患者入院后,尽快进行CT检查以帮助患者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调整病房环境温度、湿度等,避免在病房内或附近大声喧哗,给患者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对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的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其次,指导患者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谷物;指导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掌握合适的进食体位。最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及时对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为患者营造健康、轻松的家庭环境支撑。

按照以上护理计划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且每日对全天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抑郁(情绪消沉,闷闷不乐,悲痛欲绝,自卑抑郁,悲观厌世,甚至存在自杀企图或行为)、紧张(忧郁或烦闷情绪,身心能量耗竭,免疫力下降,思考与记忆力减退)、焦虑(紧张不安,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甚至伴随主观痛苦感或存在社会功能受损)、恐惧(存在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主动回避)等心理状态;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d,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各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有49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觉满意,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中有44例对护理工作感觉满意,满意度为88-00%。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塞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生活负担[3]。脑梗塞患者经常出现意识不清、言语模糊等症状,再加上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所下降,进而影响临床治疗的正常开展。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它强调护理工作应该以经验为基础,并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评估的前提下为患者制定系统的护理方案[4]。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因此在脑梗塞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快速控制患者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李燕艳.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药物与人,2014,15(5):155-156.

[2]裴小玲,张士变,刘晓丽.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34(21):107-108.

[3]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5(2):633-634.

[4]怀玉珍.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22):266-267.

(收稿日期:2015-07-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脑梗塞生活质量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