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2015-10-16余永跃王世明
余永跃,王世明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政治与法律
习近平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余永跃1,王世明2
(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表过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观点,做出了新论断,形成了新思想,是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生态文明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前人的成果基础之上,提出了新观点,做出了新论断,形成了新思想,推动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一、十八大前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毛泽东时期党的生态思想与生态实践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相信“人定胜天”并号召人民“向自然开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毛泽东时期,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针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党主要通过兴修水利、调整工业布局、节约资源、规划资源使用、利用再生能源、绿化荒山、发展林业、“绿化祖国”和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时期,淮河、黄河、葛洲坝等大型水利工程得以治理和兴建,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工业向内地逐渐均衡布局,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节约和较好的利用;水电、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得到积极开发和利用,缓解了自然资源开采的压力,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广泛参与“绿化祖国”活动,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的倡导,有利于无序增长的人口的控制,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费。但毛泽东时期,党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还未形成系统,总体还处在萌芽阶段。
(二)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思想与生态实践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通过兴修水利工程、绿化祖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措施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思想的同时,提出了植树造林、进口资源、支援农业、利用科学技术保护环境和进行环境立法等一系列新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观点,进行了新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这一时期,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自然资源的采伐得到控制,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相继制定并出台,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服务于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好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更为有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成果更加丰富,党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三)江泽民时期的生态思想与生态实践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生态思想,深化了党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产力、保障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高度,“采取了大力培育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科学技术、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退耕还林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1]此外,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还加强了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制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行动上的新局面。
(四)胡锦涛时期的生态思想与生态实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认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党中央提出通过科学发展、大力提倡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科学技术、控制人口、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等多种措施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特别是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正式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习近平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论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论断,形成了新思想。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对民生福祉的重要性。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希望海南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 2013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而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120
习近平在河北和北京考察工作时,还对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突出环境问题,对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和由此引发的群众性事件问题,提出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在习近平看来,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计,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关系到民族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而,他要求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保护生产力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必须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些地方和领域在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导致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欠债太多了……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3]124习近平认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因而,他要求吸取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自理”的教训,打破过去不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思维,将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立统一起来。要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间,习近平在海南省考察、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和参加贵州团审议等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了生产力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对立统一关系的重要性,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
(三)抓生态建设需要系统工程思想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2]习近平强调,按照系统工程抓生态建设,必须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做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生态红线是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要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就应该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一旦突破这个红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遭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 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就应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2]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就应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习近平认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型使用,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因而,在2013年5月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2]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就应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在生态修复和增强生态产品能力问题上,习近平要求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
众多原因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但这些原因大都与体制、机制和法治的不完善、不健全和不完备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根本性和革命性的变革,既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又包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必须依靠法治而不是人治来解决问题。
为了对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习近平要求建立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评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3]129
习近平要求把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再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要求评价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成绩时,生态环境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
习近平还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生态责任追究。对那些盲目决策以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而且终身追究其责任。通过领导干部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的设立,使那些官员把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却仍能一走了之继续连任升任的现象得到遏制。
习近平要求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例如: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十分丰富,以上四点内容不能包含其所有。例如,习近平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还特别强调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习近平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生态思想成果,凝结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进行了创新发展。
(一)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极其重要性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计。习近平认为,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水、呼吸、食品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子孙后代是否可以享受到“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他甚至还指出,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和谐和社会安全,必须清醒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文明的兴衰。习近平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楼兰古国等古今中外众多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事例。面对这些文明在生态问题上历史的教训,习近平指出,要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吸收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生态智慧,这也是中华文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他认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并不必然对立。他主张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进行,共同促进,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重要性论述告诉我们,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二)创新发展了新形势下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面对新的形势,习近平的思考和论述打破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传统对立思维,打破了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模式,要求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价值追求,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战略。
第一,底线思维。底线思维主要表现在生态红线的观念上。依据生态底线思维,习近平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过这条生态底线,否则就给予惩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耕地、森林、湿地、水土、空气、海洋、荒漠植被、物种等都划定了明确的红色底线。
第二,系统思维。系统思维主要表现在习近平要求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上。按照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习近平提出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系统布局之中。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要求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而把人、田、水、山、土、树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第三,顶层思维。顶层思维主要表现在习近平要求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上。习近平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微观实践中,立足于生产的全过程,立足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而宏观方面则要搞好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上,他要求要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利用、健全国土空间开发、环境保护等体制机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法治思维。法治思维主要表现在习近平要求依靠制度和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上。习近平要求以生态环境指标对官员进行考核,对造成生态破坏的官员和其他责任人进行生态责任追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中更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创新发展了新形势下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措施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习近平也进行了开拓创新。一是习近平倡导对导致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进而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和机制。二是习近平提出对我国当前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较为传统僵化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价值观念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他反对走先污染后治理,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三是习近平要求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他反对简单的以GDP增长论英雄,要求把生态环境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对产生严重生态后果者进行终身责任追究。四是习近平强调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依靠法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五是习近平还特别强调通过承担国际生态义务,有效加强国际间合作,增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成果交流,以此来建设美好的国内生态环境和世界生态文明。
四、结 语
习近平对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中,它表明我们党有决心和勇气,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致力于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 余永跃,王世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特质[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5):79-84.
[2]人民网.习近平谈生态文明[EB/OL].(2014-08-29)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29/c164113-25567379.html.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郑继汤]
Xi Jin-ping’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CCP’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Thoughts: Studying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Discourse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YU Yong-yue1,WANG Shi-ming2
(1.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2.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CCP’s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formed and continuously developed.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of the CCP,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is new viewpoints, new judgments and new ideas ar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CP’s theory and practi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2015-06-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2YB065)
余永跃(1967-),女,湖南平江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世明(1976-),男,湖北黄梅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D2
A
1674-3199(2015)04-00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