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董永铜镜,看社会角色与艺术话语的互变

2015-10-16赵阳

收藏·拍卖 2015年8期
关键词:董永七仙女孝义

赵阳

自赵春安等先生勉力搜藏整理宋辽金元上品铜镜,铜镜收藏的局面从汉唐统摄,而变得更为多元。此铜镜收藏史之大事,不可不察。本镜为吉泉斋黄旭兄旧藏,当时黄兄叮嘱老夫探求含义,于是回家揣度,落笔交付,后来此镜在嘉德拍过(直径260mm,重1950g)。目前花落谁家不知,写文借图,就此作揖了。

此镜菱花边缘,线条流畅,布局大气沉着。镜子画面中右下方为一男子,身穿重孝斩衰丧服,括发以麻,身披粗生麻布制成之斩衰之服,断处外露不缉边,手持哭丧棒(苴杖),守丧结庐边,一边向左上方招手致意,左上则为重层祥云,云头上主妇女尊神灵端坐,左右为持凤仪两女胁侍,镜子中间饰以蟾蜍钮,镜子上方鸾乌对翔,祥云辰星之间,月兔在焉。

此镜表现的是董永卖身葬父、成就人生姻缘的故事。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董永故事最早刻于石碑上的是立于东汉嘉元年的山东省嘉祥武梁祠,河南洛阳出土北魏孝子石棺和宁懋石室上,就刻画有董永的故事画。刘向《孝子传》有载,《古贤集>也云:“董永卖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助机丝。”《董永变文》唱文长达百三十四句,其中亦有董永拜别仙女事。唐末五代时,董永传说极盛,至宋代时又有小说《董永遇仙记》,宋金墓葬雕、绘图像则是抓住了故事的关健情节,即织女告别董永升天而去的场面,极富代表性。这也是董永故事的高潮。后人把这故事演化为“天仙配”的戏曲,正是将这一高潮发展成人仙相爱却被迫分离的悲剧,从宋金墓葬砖雕壁画看来,可能宋代民间就已经酝酿了这种剧情的萌芽。

而此镜子的图形含义,则更多涉及卖父一节,不唯在渲染市井的传奇情感,更多着墨在孝感动天的关节上,从流行时期看,应是北宋早期的话语内涵。

董永故事,自汉代肇始流布,为政府推广孝义张本,至六朝,逐渐演变为孝子感应的灵验故事,孝道故事已从宣扬道德而转变为灵验要素。汉代董永故事的布局要素,是董永在一侧,七仙女在云头,底下为坐着鹿车的董永父亲,因为董永故事的基本构架是董永卖身葬父,这份孝道感动了七仙女而已。宋金社市民会风俗大变,董永故事的价值要素,也从汉代以来强调葬父要素的孝义内涵,演变为董永与七仙女二人世界的传奇情感俗本,世俗的趣味变化了。

此镜中,无论蟾蜍、月兔、鸾凤,都在暗喻西王母的存在,西汉之时,西王母曾经担任过元大神,后逐渐与东王公分理二元,宋代西王母作为天界女仙的管理者,在此代替上天既表彰董永的孝义,也承接了安排七仙女与董永婚姻的奖赏,汉代以来,董永卖身葬父故事中,感动的那个仙女,到了六朝以后逐渐转变为织女,因为只有织女更适应替董永织布卖钱的情节,由此,牛郎织女的某种故事要素与情调,也被暗暗与董永故事进行着某种渗透与勾兑,这个在西王母要素上突出。

猜你喜欢

董永七仙女孝义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天仙配
孝义与仇杀
孝义:积极防治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厉害了,大孝义
《天仙配》与董永故里东台
中国寓言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
我演“七仙女”
我演“七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