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能安邦——历代武备特展赏鉴

2015-10-16无极

收藏·拍卖 2015年8期
关键词:冷兵器刀剑红毛

无极

中华武备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便名刃辈出。青铜时代就有轩辕夏禹剑、湛泸剑、赤霄剑、泰阿剑、七星龙渊、莫邪剑、干将剑、鱼肠剑、纯钧剑、承影剑等十大名剑。秦汉之交,铁兵器一现,便展开了钢铁武备辉煌篇章。

在流传下来的秦汉铁兵器中,有极少数钢性依旧且状态完好的,进行专业的重新研磨,可求恢复到当时的状态。研磨后的秦汉铁兵器那超乎寻常的长度,近乎完美的锻打和恰到好处的淬火都令人惊讶,两千多年前的祖先是使用了怎样的炉火,制造出如此犀利的武器。研磨后所展现出的地肌,可以充分对锻纹进行观察,那些细密的锻纹,有些灿若星河,有些平如止水,有些斑斓绚丽,都给予人一种恬静如斯的美学享受。

彼时覆土烧刃已经被广泛地使用,淬火所留下的淬火痕迹如此美丽堪比流星划过。这些特征都对应了史书上对汉代铁刀所谓百炼钢的赞美。由于汉铁制环首大刀刀形轻便,锻造精良,战阵实用性很高,因此特别受到日本武士的青睐。

1962年,在日本奈良天理市栎本古坟中,发现了一柄东汉中平年间(184-189)制作的铁制环首刀,有“百炼清刚,上应星宿,下辟不祥……”金错铭文。这柄刀的形制、铭文格式及刀的质地,与1974年出土于我国山东苍山的东汉永初六年(112)铁制环首刀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用反复加热、多层叠打、表面渗碳的工艺制作的优质含钢铁刀。汉刀作为殉葬品出土于日本古墓,证明墓主生前喜爱之深,也成为汉刀传入日本的可靠物证。据《日本武器概说》的作者未久雅雄说,日本各地曾有不少汉刀和日本对汉刀的仿制品出土。

魏晋至隋唐,随着战争中铁兵器的大量使用,武备也明显地变化为实战和礼仪两种。仪刀的装饰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实战武备制作也开始量化生产,尺寸大小的规范化,可以将部件随时互换通用,后勤保障也简化很多。

这时期中国的长刀也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日遣使得到的回赠礼品等而大量流入日本。最著名就是三国时日本邪马台国同曹魏交往。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载,日本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曾于魏明帝曹睿景初二年(238)六月,派大夫难升米等来中国通好。魏明帝盛情接待这些友好使者,并回赠了一批珍贵礼物,其中包括“五尺刀二口”。日本九州熊本县玉名郡兰水町江田船山古坟中,曾出土错金汉字铭文的大刀,日本学者认为这是5世纪中期的遗物,约当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在日本正仓院里,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古代中国的剑刀;“献物帐”中记载有“唐式大刀”、“唐刀”等名目。唐刀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唐刀采用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且改善了在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并创造了“包钢”的技术,使唐刀外硬内软,拥有极强的韧性。在改善锻造工艺的同时,外观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刀身加宽,并且延长刀柄,使唐刀可以双手持握。以上的改进,使得唐刀比汉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战性能和耐用性。唐刀舍弃了一些铸造兵器的美学特征,比如对几何线和面的强调,这特征因为没有实战价值,在当时的残酷战争中趋于没落,在唐刀中已不见踪影。

宋元既是冷兵器的顶峰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政治上赵氏王朝呖取唐代藩镇林立的教训。运用科举制度,抑武崇文,文人监军比比皆是。很多高级文官开始参与部队的管理指挥。在科技上火药的大量运用,新式的火铳、火炮、火箭、地雷都不断涌现,使战争的纵深有了很大扩张。冷兵器的局限性也凸显出来,逐渐从一线的战斗中慢慢退出,中国的冷兵器制造也开始慢慢衰退。但是另一方面宋代士大夫阶层却对刀剑表现出强烈的喜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这首广泛流传的诗歌充分表现士大夫对刀剑魅力的喜爱。日本刀受中国汉代百炼钢影响后,又接受隋唐时期大刀的革新,最迟在北宋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并且迅速地以其独特华美的装饰和细腻的锻打,令人过目不忘,争相购买,佩服日本刀也成为一时风气,开启了中华民族搜藏异域武备的先河。在接下来的时代里,随着蒙古人的东西扩张,世界三大名刃中的乌兹刀剑也传入了中土。国人将其命名为镔铁。镔铁是表面磨光后用腐蚀剂处理,可显现出绚烂花纹的钳锅钢。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卷六: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常用的腐蚀剂为金丝矾,又名黄矾(硫酸铁)。镔铁原产波斯(今伊朗)、厕宾(今克什米尔)、印度等地,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此后中国也曾掌握了制炼镔铁的技术,主要用来制作刀剑,研磨酸洗后的镔铁刀刃具有细密的锯齿颗粒,极其锋利,有“吹毛透风”之誉。

明代中期以后海防塞防压力吃紧,需要一种新型的刀具来抵抗倭寇和后金的袭扰,窝刀就此出现。窝刀原名倭刀,俗称戚家刀,是种改良日本刀而成的手半佩刀。明代倭寇作乱南方,戚继光率军海防。改良佩刀曰:“刀刃平磨,无肩乃利,由妙在尖”,将配刀刃的开锋使用“V”形开锋,锋刃平磨,增加切割力,但是刀尖保持半圆。

清代延续明代风格,虽然已经是冷兵器时代的末期,但也有精品出现,皇家造办处所作刀具就是其中翘楚。锻造精良的刃和精美的装具完美结合,使武备更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同时舶来的红毛刀也洋为中用,在实战器中占有一席之地。清代乾隆时期的任乘恩就写过歌颂红毛刀的诗歌。彼时称荷兰人为红毛夷、红毛番,由荷兰商人带来的刀具即称为红毛刀。以目前流传下来的红毛刀,多是德国索林根地区锻造的钢刀。轻薄实用的锻造钢刀是当时高档刀剑的不二选择。

《梁谷传》定公十年: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历史发展到今日,冷兵器已经退出战争的舞台,所谓刀枪入库。随着中国梦强国梦的逐步实现,维护和平有了更好的手段,做到了历史精彩现实光荣。“武能安邦,文可兴国”,中华民族尚武不动武,稽古喻今,今集海上诸藏家之武备珍藏,汇于一室,琳琅满目,流传有序,大多是世间尚存之珍品孤品。借此向反法西斯战争及其他反封建反殖民战争中的革命先贤致敬。

猜你喜欢

冷兵器刀剑红毛
冷兵器战车
冷兵器战争
冷兵器大乱斗
互相羡慕
红毛柳
救命法宝
伊斯兰刀剑欣赏
刀剑与金钱
冷兵器的起源、发展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