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漫谈
2015-10-16栾皎钰
栾皎钰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34)
“八角鼓”漫谈
栾皎钰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34)
八角鼓作为满清时期“异族的凯歌”,伴随着八旗子弟的金戈铁马走进中原,与汉文化相融合并流传久远。关于八角鼓的文章有很多,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的报纸中得来的有关新材料做简单补充。
八角鼓;八角大鼓;子弟书;荣剑尘
提及八角鼓,一般所指有两种意义。在《国语辞典》(民国37年重印本)中解释道:一为乐器名,为八角形之小鼓,唱弹词者用之;另一解释为唱弹词等艺,每和以单弦,演通俗故事。
关于八角鼓的名称叫法,据老鼍《说大鼓》中云:“乃满洲人专门玩艺,其源属于旗兵号歌,不属大鼓一类”。但也有一说法将其标为“八角大鼓”。这不是大鼓一类的八角鼓,又从何得来此“八角大鼓”一名称?
据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天津《益世报》5月12日第六版中刊载的欧普所撰《八角鼓与荣剑尘》一文指出:“然而,十三年前何质臣在上海的北平书场演唱时,却标明为八角大鼓;现今仍在南京演唱的他的女儿何砚樵,也标明是八角大鼓,想来是为了便于南方听众区分大鼓的类别之故。”由此而得之,八角鼓和八角大鼓所指为同一曲艺,稍有改动也是因地域原因为方便观众区分之故。且在“十三年前”(即1935年)时,这种兴起于北方的曲艺可演出于南方,“如今”还由演出者的女儿继承衣钵继续表演。可见八角鼓流行时间之长,流传范围之广便可得知。
其实,荣剑尘等所歌,已经和原来八角鼓的形式和内容均已不同,比单纯的旗兵号歌不知要丰富了多少倍。因为它已吸取了南北各地的许多民间小曲,而仅凭一把弦子再现了出来,所以多称之为单弦。但歌者迄今还未舍弃那只小鼓,故称八角鼓亦无不可。
杨荫浏先生所编的《单弦牌子曲资料集》中写道:“单弦牌子曲盛行于清乾隆年间,就其组织形式及音乐成分来说,则有其更长远的历史。它是流行于京津一带的说唱音乐,在东北、长江一带也曾流行过,它与梅花大鼓、快书、马头调、琴腔等,同属八角鼓”。即“单弦牌子曲”就是“八角鼓”。
关于八角鼓的传入,多认为是因明末战乱,清兵入关时带来的。那时清兵风头正劲,率八旗劲旅,所向无敌,得胜后,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所谓“异族的凯歌”,即今日之八角鼓。因为八旗之缘故,故将鼓制为八角,象征满族八旗团结之意。
八角鼓的流传有自己的渊源。据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刘雄八角鼓绝:刘初善击鼓,轻重疾徐,随人意作声,或以杂丝竹管弦之间,节奏曲合,更能助其清响云”。说明在明朝或更远的年代,就有八角鼓的形式出现。而伴随着八旗铁骑入主中原,军中岔曲与各地民歌、小调相融合,从而扩大了八角鼓的流传范围。
在清中叶时期,汉学已传于旗人中间,八旗子弟便仿效鼓词的体式,沿袭八角鼓的内容和形式并融合汉学以及当时流行的曲儿,形成为书,曰为子弟书。该书与流行于民间的俚曲俗调迥然不同,因有八旗子弟的文化底蕴,自然文辞讲究,曲调高雅。因流传地域划分的缘故,按照北京城的东城、西城,将此书划分为东城调、西城调。虽说东城调略低沉慷慨,以雄壮故事为主;西城调略婉转绮丽,以花前月下的缠绵居多,但实际上并无巨细区别,期间也多有交叉。
此种书词,开端有诗篇八句,俗称“头行”。每句以七字为主,中间加字,故亦有多至十余字者,然唱时仍与七字句拍子相同。其拍子为一板三眼,故调甚迂缓,而西调尤终而低,往往一韵萦纡良久。清时京中颇见盛行,或一人说唱,一人弹,或一人自弹自唱,清末民初,就惟有在大鼓书场里才可得以闻之,能够专门演唱的行家则非常少了。清末也有一位旗下文人名果勒敏,也尝试对子弟书的腔调做一些改变,但其改变方向为“雅”,受众接受度不大,自然也就作罢。这也折射出子弟书的受众是比较高雅的上层,难以在普通百姓中传唱,使得子弟书也日渐式微。
说到相关的演员,先有德寿山,不过并未十分火暴,以至潦倒以终。之后出现的单弦,当首推荣剑尘,不仅因为他有天赋的喉咙,唱出来真是又清又脆,句句送人聆者耳中,且因其资质聪敏,能自己编排新玩艺儿,则又为其增加一重本领。
荣剑尘对八角鼓极为热爱,先后向庆厚庵、高峻山、奎松斋等学习,连最难学的曲牌“硬书”,他都能驾驭的游刃有余。1901年,荣剑尘正式拜单弦名家明永顺为师,在弹唱方面又提高了一步。其最初演唱的曲目都是用他人之作,后经不断钻研磨砺,汲取前辈艺人司瑞轩,德寿山等人之长,终形成个人风格。听过他《狮子楼》这一折的人,无不为其折服。
八角鼓由最初不起眼的马背岔曲,伴随着金戈铁马闯入中原,并与汉文化相融合,逐步演变成为能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这其中的历史进程自然免不了在文化融合中不断吸收各家所长,顺应时世,不断改良、演进,以适应社会民众的需求。其曲词随着时间地打磨,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叙事性增强,多种腔调相融合,使其在说唱结合方面更易被接受,流传范围更加宽广。
J607
A
1007-0125(2015)09-0088-01
栾皎钰(1988-),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在读(201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