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抗战胜利日阅兵十大重磅武器
2015-10-16杜松涛
杜松涛
今年阅兵既是对抗战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我国国防实力的一次大检阅。此次阅兵86%的武器装备是首次亮相,并且与过去两届国庆阅兵不同,此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均是技术高度成熟、开始批量装备部队的型号,充分体现了我国现有的军事实力。
一、99A主战坦克
算上今年,99式主战坦克作为我军陆战第一关键装备,已连续参加3届阅兵。1999年国庆阅兵,99式坦克的基本型才刚刚研制成功,参加阅兵的坦克是直接从工厂送到阅兵村的。这时候的99式坦克还很“原始”,例如发动机还是1200马力的发动机,变速箱还是较落后的行星机械变速箱,火控系统、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性能也一般。除了阅兵,99式坦克的基本型似乎没有批量交付部队使用。
在2005年前后,99式改进型坦克出现。2012年前后,99式坦克的第三期改进型出现,网上一般将其称为99大改,也就是本次阅兵的99A主战坦克。
99A坦克的改进非常明显,首先是采用1500马力以上的涡轮增压柴油机,配合综合液力机械变速箱,变速箱散热风扇导致其发动机舱隆起是其区别于老型号99坦克的特征之一。
99A坦克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其相比车体显得硕大无比的炮塔,一般认为,99A坦克炮塔前装甲的厚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厚的。
99A坦克的火控系统、车载电子设备相信也得到了大幅改良。可以侧面观察的是,作为低端搭档的96A主战坦克在俄罗斯参加坦克竞赛,主炮射击弹无虚发,足见国产坦克火控系统性能值得信赖。
99A坦克配备的仍然是一门125毫米坦克炮,它拥有较大的装药容量,加上我国自行研制的先进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穿甲能力也足以保证在通常作战范围内击穿所有外军坦克的前装甲。
总的来说,从机动、防护、火力等主战坦克的三大技术指标看,99A坦克已跻身国际一流水平。目前,99A坦克已开始批量装备部队,可谓20年磨一剑。
二、红箭-10重型反坦克导弹
红箭-10重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陆军的最新装备,它是车载式反坦克导弹,采用04A步兵战车的底盘,车上安装有八联装导弹发射架和光学瞄准设备。
红箭-10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光纤制导导弹之一。所谓光纤制导,就是导弹的导引头为一个白光/红外摄像机,所采集到的图像经由光纤传输回发射车,发射车上的火控系统具有图像识别功能,能自动将导弹导向目标。相比普通白光、红外成像制导,光纤制导的一大优势是,人可以介入操纵导弹,抗干扰能力非常强。例如,导弹发射后,如果敌方目标车辆施放烟幕隐蔽,射手可以操纵导弹变换攻击路径,从烟幕较薄的方向发起攻击。
光纤制导还有一个额外优势,就是导弹在较高处飞行,如果前方有侦察兵配合引导,可以攻击隐蔽在山谷中的敌军装甲集群。
红箭-10导弹飞行速度为亚音速,对地面目标的有效射程达到10公里,是之前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的2倍。在稍近距离上,红箭-10还可以用于对付敌方的攻击直升机,所以它实际上是一款集反坦克、反直升机、反小艇多种用途的导弹。
红箭-10反坦克导弹目前已批量装备我国陆军部分精锐机械化师、旅,在作战中可以跟随坦克、步兵战车突击,提供及时、精确的火力支援。这种火力提升,即便是西方、俄罗斯陆军也还没有做到。
三、红旗-6A弹炮合一阵地
末端防御系统
红旗-6A弹炮合一阵地末端防御系统是在原有红旗-6近程防空导弹的基础上,增加一部车载7管30毫米近防炮,主要用于重要设施的末端防空、反导、“打弹”。
通俗地讲,既能“打机”又能“打弹”,是红旗-6A弹炮合一系统的最大亮点。在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发达国家军队空袭使用得最多的精确制导武器是由普通航空炸弹加上弹翼组件,激光、GPS制导组件的各种精确制导炸弹。这些炸弹的攻击精度不逊于巡航导弹,而且体积小、外壳由高强度钢制成,防空导弹很难拦截。
要“打弹”,现有最适合的武器是海军军舰上所用的高射速多管近防炮。这些近防炮射速通常在5000发/分钟左右,通过发射大量穿甲弹能够有效击中并穿透引爆航空炸弹。美军曾在伊拉克临时使用密集阵近防炮拦截体积更小的迫击炮弹,拦截成功率颇高。
现在中国空军正式将近防炮引入到阵地末端对空防御里,也算得上是引领世界潮流。红旗-6A弹炮合一系统,可以用近程防空导弹拦截低空突防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如果有个别飞机突防成功,发射空地导弹或投掷精确制导炸弹,730近防炮则负责构筑最后一条防线,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大量穿甲弹,将迎面而来的空地导弹、航空炸弹击落。
四、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
也许是今年阅兵亮点太多,海军最新型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竟然与鹰击-83反舰导弹挤在一个方队登场。
鹰击-12可以说圆了中国军迷一个20年来的梦。回想1996年台海危机,美军派出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耀武扬威。尽管当时局势还没恶化到战争一触即发的地步,但美军航母编队来到家门口,解放军却没有能够有效对抗的手段。不得已,众多军事媒体只好炒作刚从俄罗斯购回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将舰上的SS-N-22日灸超音速反舰导弹誉为“反航母杀手”。
平心而论,日灸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仅120公里,若真爆发冲突,现代级驱逐舰很难突进到对方导弹的射程以内,进而威胁美军航母。但在媒体的操作下,全国军事爱好者对超音速反舰导弹非常着迷,都在盼望着国产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出现。
国防工业部门当时确实也在努力,相继推出C-101、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但这两款导弹技术比日灸还要落后,体积重量过大,不但影响到突防能力,也影响了适装性,它们只能用于岸基使用,很难安装到军舰、飞机上。
经过20年的发展,随着固体火箭+冲压一体化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我国如今终于拥有了实用化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外界一般推测,鹰击-12的技术比日灸更进一步,巡航速度均为2.5倍音速左右,但体积重量比日灸小,射程在400公里左右,比日灸要大得多。
鹰击-12现在配备于轰-6H轰炸机上,未来飞豹B型战斗轰炸机也可以挂载2枚。虽说人们已认识到对付现代航母很难有什么杀手锏武器,但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可与鹰击-83导弹一起,形成多波次导弹突击能力,使我海军反舰作战手段更具威力。
五、东风-16常规弹道导弹
东风-16常规弹道导弹的诞生也与1996年台海危机有关。台海危机爆发后,我国意识到技术落后的海军、空军进攻能力有限,首波突击的重任落在二炮常规弹道导弹部队肩上。原本准备积极外销的东风-11、东风-15导弹,突然转回到优先满足国内需求。此后二炮常规弹道导弹部队的东风-11、东风-15导弹数量与日俱增,从100多枚增长至上千枚。
东风-11射程不到300公里,东风-15射程约600公里,它们的射程只企及台湾。但在台海局势缓和的今天,我国国防建设的眼光应该更长远,二炮常规弹道导弹也应该有更远的射程,覆盖周边第一岛链近处的目标。
2009年阅兵公布了东风-15B导弹,该导弹是在东风-15基础上改用了新型固体推进剂,射程增加至大约800公里,除高爆战斗部外,还增加了钻地战斗部、集束战斗部等多种弹头,打击不同类型目标的效能更高。东风-15B还使用了精度更高的惯性制导组件,还增加了卫星导航制导手段,其打击精度可达圆概率偏差20米以内,成为一款精确打击武器。
外界估计东风-16导弹射程在1200公里左右,这一射程超过了所有战斗机对地攻击时的作战半径,能够在安全区域内对敌机场、油库、雷达站等关键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东风-16的优势还在于其继承了东风-11、东风-15导弹的低成本,让二炮常规弹道导弹部队能够大批量装备。这弥补了东风-21C中程导弹过于昂贵、不能大规模装备的缺陷。
六、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
与鹰击-12一样,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也是国内军事爱好者期待已久的重磅武器。东风-21D是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的最新型号,采用具有一定末端机动能力的弹头,增加雷达、光学成像制导,能够跟踪、打击海上大中型水面舰艇。
东风-21D的最大射程估计在2000公里左右,最大速度10多倍音速,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全程耗时大约10分钟。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快的打击速度,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东风-21D还有一大优势是,作为弹道导弹难以被拦截。尽管美国海军标准3反导拦截弹已多次成功拦截中程弹道导弹,但这是在大型X波段相控阵雷达引导下完成的,现有军舰的雷达对弹道导弹弹头的探测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在现阶段,东风-21D几乎不可能被拦截,只能通过电子干扰手段进行对抗。所以,东风-21D又被认为是反航母的“撒手锏”。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海大洋上反航母作战,攻击手段仅是一个片面。如何在广阔洋面上发现、跟踪航母编队,这也是成功的另一关键。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一套由10多颗卫星组成的海洋卫星监视体系,这是东风-21D作战的有力保障。
七、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26是我国中程弹道导弹家族中的新成员,此前我国已装备东风-3、东风-4、东风-21三款中程导弹。这些导弹中,东风-3、东风-4均为核导弹,即只配备核弹头,东风-3的最大射程约3000公里,东风-4最大射程为5000公里左右。东风-21则为核常兼备导弹,既配备核弹头,也有配备常规弹头用于在局部战争中进行精确打击。
一般认为东风-26是一款二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弹道导弹,它的最大射程4000多公里,用于替代已经老迈的东风-4液体中程导弹。东风-4导弹的研制时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关岛的美军B-52轰炸机基地;后来东风-4A将射程增加至5000公里,又将莫斯科纳入打击范围。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加强第二岛链军事基地的建设,其空军还在专门研制用于在第二岛链基地出击的新型中程轰炸机,其目标不言而喻。东风-26配备常规弹头后,可以对其太平洋上的关岛基地、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基地构成常态化的威慑。出人意料的是,东风-26作为一款射程约4000公里的中远程导弹竟然也具备打击海上目标的能力,这意味着敌方航母编队即便在第二岛链海域也无法保证安全。
可以说,从战略平衡的角度来看,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无疑是此次阅兵的最大亮点。
八、东风-5B重型洲际导弹
东风-5导弹属于“爷爷辈”装备,它是我国第一款洲际导弹,最早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亮相,后来1999年国庆阅兵、2009年国庆阅兵,它的位置被东风-31、东风-31A洲际导弹取代,从而再也没出现过。此次阅兵东风-5以新型号东风-5B回归,背后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东风-5是一种重型洲际导弹,其基本型最大射程9000多公里,配备一枚重达3吨、爆炸当量高达500万吨TNT的热核弹头。后来技术改进,东风-5A将射程增加至14000公里,成为全球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之一。
长期以来,国内外均认为东风-5、东风-5A导弹价值有限,因为它是体积重量过大,只能部署在陆基导弹发射井使用,而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导致其发射时间太长。这一切令东风-5、东风-5A生存能力太弱,没法抵御敌方的第一波核攻击,特别是在我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情况下。
但战略环境在不断变化,东风-5导弹的价值在于其运载能力强,能够将重达3吨的物体投掷到1万多公里之外。于是我国对其继续进行改进,这就是多弹头的东风-5B。
此前媒体在报道新型东风-41洲际导弹时,经常指东风-41可携带10枚核弹头。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东风-41作为公路机动型洲际导弹,其荷载能力有限,导弹头部的空间也有限,为实用计,一般不会搭载过多弹头。例如美军三叉戟II潜射洲际导弹,在战备值班时只配备4枚核弹头。
而如果真有必要在一枚导弹上配备10枚核弹头,国内也只有东风-5B能够胜任,它的投掷能力,头部空间都足够容纳。即便我国保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敌方第一波攻击下存活下来的数枚东风-5B就可以对敌方形成极强的核威慑。所以东风-5B确实有资格亮相今年阅兵,它与东风-31A以及未来的东风-41洲际导弹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九、轰-6K轰炸机
轰-6K是轰-6轰炸机的改进型,这也是我国近年分量很重的战略性武器装备。轰-6K最重要的改进是发动机由老式涡喷8发动机,改为俄制D-30或国产涡扇18发动机。比起涡喷8,D-30涡扇发动机推力大、耗油率更低,这两项改进让轰-6K拥有比老轰-6更大的起飞重量、更远的航程。
例如轰-6H最多仅能携带4枚巡航导弹,作战半径2000多公里;而轰-6K最多可携带6枚巡航导弹,作战半径接近4000公里,整体作战效能提升一个层次。所以,除了上述东风-26中远程导弹,轰-6K也可以携带长剑巡航导弹打击关岛等第二岛链目标。
除发动机外,轰-6K改进的地方颇多,封闭式机头加装大型火控雷达,增加光电瞄准具,增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加卫星通讯数据链等,信息化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这样,轰-6K除了可以携带巡航导弹进行首波突击之外,在夺取制空权后,轰-6K也可以携带各种精确制导炸弹,遂行纵深轰炸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
十、空警-500预警机
空警-500是我军近年装备的第三款空中预警机,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款预警机均采用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
当初我国向以色列求购预警机,但遭到美国阻拦未果,后来我国科研人员卧薪尝胆研制出空警-2000。空警-2000是世界上第二款采用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机顶圆形整流罩上装有三面相控阵雷达天线,探测距离、目标处理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性能优异。
空警-2000的问题在于,其采用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作为平台,载机来源受到限制,所以我国目前仅装备5架左右的空警-2000,数量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后来,我国又在运-8中型运输机基础上研制了空警-200预警机作为补充。但空警-200采用外形类似平衡木的双面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飞机前方、后方有不小的探测盲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于是空警-500预警机应运而生,它采用了类似空警-2000的设计,在最新型运-8运输机基础上,加装一个尺寸稍小的碟形整流罩,三面相控阵雷达天线呈等边三角形配置,能够完成360度探测覆盖。
由于技术进一步发展,空警-500雷达的探测距离接近空警-2000,在未来运-20运输机成熟前,它能够成为空警-2000预警机的有力补充,解决我国空军预警机不足的困境。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空警-500的重要意义并不亚于其他主战武器。
除了上述十大重磅武器外,今年阅兵还有多款武器装备令人眼前一亮。例如04A步兵战车、新型8×8轮式突击炮、新型35毫米自行高炮、运-8电子侦察机、武直-10攻击直升机、武直-19侦察/攻击直升机等,这些都是性能一流、发展成熟的武器装备。这表明我国陆、海、空三军装备已全面完成第三代主战装备研制。
(摘自腾讯网2015.9.3,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