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的居所

2015-10-15王娟

雕塑 2015年4期
关键词:基督教教堂艺术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以时代变迁为线索,对教堂艺术进行宏观的归纳和分析,从中提炼出教堂设计共同的设计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尝试解读隐藏在教堂艺术设计中的宗教思想。

关键词:基督教;教堂;艺术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arts of churches base on the changes of times,and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in church, meanwhile, tries to interpret the religious ideas in arts and design style in terms of churches.Keywords: Christianity,church,art design

一、基督教与教堂艺术

因为历史原因,庞大的基督教信仰体系内部分裂为大大小小的教派,不同的教派和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深刻影响教堂的艺术设计,包括教堂的建筑风格、体量大小、绘制图像的数量和内容等。同时,由于后人的不断解读和建造,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印记。宗教认为,神的空间有别于世俗空间,因而必须具有“神学诉求”,教堂艺术的精髓在于其对精神的诉求。为了使人类得到上帝的庇护,从感性的思维角度出发而被人们简单理解为教堂越美越接近上帝。虽然《圣经》是一部基督教信仰指南,但是不同的解读方式及对仪式的不同主张依然导致了不同教派的产生。1054年的东派教会从罗马天主教会分裂后,教堂建筑与装饰艺术呈现出由东至西的不同历史风貌及艺术姿态。东罗马帝国东正教会开始在教堂里重点描绘和塑造耶稣的形象,还发展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徒的画像。并且由于地处西亚一带而深受东方文化影响,从而形成以西方写实与东方装饰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与东方教会沿袭拜占庭的圆穹顶和集中式布局不同的是,罗马天主教会主要发展了高直形态和拉丁十字式布局。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改革再次震荡了教会,发展出了与罗马天主教观点相异的新教教会,包括路德教、长老会等。新教的教堂建筑简洁、朴实,有意减少装饰,并且反对描绘圣像;而罗马天主教则更加强调对圣像的精致刻画。两者的差异直至19世纪部分新教恢复使用图像与象征后才开始模糊。1

二、神居的空间

基督教派纷杂,教堂数量众多,但如果以时间为脉络来观察,可以发现以罗马文明、中世纪文明、文艺复兴文明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堂空间与20世纪后的包豪斯运动为标志的现代的教堂空间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艺术诉求。

1.传统的教堂空间

①图像(images)化的宗教

传统的基督教堂从建筑外部到室内均充满着各种题材的雕刻,教堂既像“雕塑般的建筑”,同时又像“建筑式的雕塑”,比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巴洛克式的祭坛神龛,完全打破了建筑与雕塑的界限。这些雕塑是如此的丰富和醒目,以致建筑更像是它的背景,使雕塑由建筑的附属物——“装饰性雕塑”——向独立的雕塑作品转变。罗杰·斯克鲁顿在《建筑美学》中曾举例:“圣徒的脚从框子里露出……实际上是因为不愿把塑像固定在建筑的范围内。”除了雕塑,绘画在教堂里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色彩与光线的交互渲染下,生动详实的绘画使教堂内部形成令人敬畏的宗教氛围。教堂内外的图像体系多数表述《圣经》内容,并且随着教堂数量越增越多,逐渐从外界汲取题材来和经文故事进行比拟。所有的描绘围绕着“耶稣”主体展开,从耶稣的诞生到耶稣复活升天直至最后的审判等,全方位诠释了基督教信仰教义。

尽管东西基督教信仰教派各不相同,但耶稣的形象均被塑造成“人类的像”——既不英俊也不难看,一如普通大众。只是在耶稣的头像旁经常描绘有光环,体现人类对神“人格性”和“超人格性”的诠释。同样面相“普通”的还有圣母马利亚、圣徒、圣师、天使等。一系列神像被以“人类的像”或“人类的类似像”标准刻画。神像之外,教堂里另一重要描绘题材是各种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种类之多,寓意之深,极大丰富了教堂的装饰题材和教义。有时耶稣也用某些动物来代表,比如十字光环包围的羔羊,试图传达在朝圣的途中,上帝是人类永远的庇护者——他无所不是、无所不能、且无处不在。

②象征(Symbol)表述的神学

为了克服对无常世界及神秘力量的恐惧,人类发展了“象征”,试图通过用一些抽象的符号、图形、图像或颜色等来抓住世间万物的本质,从而寻求安全感。教堂里那些神秘的希伯来文、拉丁文或古希腊文字及字母和符号化的图形从各种要义出发描述万能的上帝,从而拉近人类和上帝之间的距离,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平安。十字架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神学象征,从教堂的平面布局到耶稣受难像,再到各种十字符号的运用,都代表上帝的爱与牺牲。“АΩ”象征永恒的上帝;“HIS”象征耶稣。相互交错的3个物体都可能表示“三位一体”,如3条鱼、3瓣花朵等。教堂里的数字、形状、颜色直至动植物塑像都暗含着各种象征意味,比如,蛇是魔王或罪恶的象征,但如果蛇缠在棍子上,则代表耶稣;苹果在亚当手里代表罪恶,放在耶稣手里则象征救赎等等。2正如神学家指出的,教堂空间的雕塑、画像不仅是用来装饰的,更是供人“阅读”的,象征的存在让教堂得以和人类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实际上在教堂里,象征无所不在,无论是具象的绘画、雕像,还是抽象的符号、图案或文字等,都和教义有关,或代表圣人、圣事、圣礼;或代表美德与罪恶;或指代教会与信徒等。只是,象征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时会带来误解与歧义,进一步引发神秘与困惑;或有时显得无能为力,难以表达。这也是宗教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捣毁画像”运动的原因所在。

③充满神圣意味的空间艺术

与民居场所的简陋、易逝不同的是,人类对教堂投入了无比的虔诚和慷慨,使神的居所宏伟而永续,并且成了人类精神寄托的场所——这是通往天国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家”,那里有守护人类的天使。对信徒们而言,从出生的“洗礼”到日常的“礼拜”“忏悔”或“婚礼”、直至离世的“丧礼”,甚至最终选择安眠在教堂旁的墓园里,人生的重要时刻都有上帝的见证,因而教堂成为信徒们心里的“神圣家园”。为了凸显教堂的神圣意味,教堂发展了一系列的空间艺术。

首先发展了配合宗教仪式的空间。为了满足复杂的宗教仪式及容纳更多的信徒,教堂平面发展为以“拉丁十字式”或“希腊十字”式为主。信众在入口处进行净身仪式,而后进入圣殿;在中间走道的起点处设有洗礼盆,供施洗所用;长长的走道末端是摆放圣餐桌的圣坛,是教堂的神圣中心。这一系列的空间安排体现了神圣的层次。

其次,追求“精神超越审美,审美超越实用”的艺术标准。传统教堂“绝大”的体量试图在“上帝的尺度”和“人的尺度”之间,寻求超越和链接,既彰显了人类作为上帝子民的强大和骄傲,又体现了上帝的精神——“审判”(罗曼式)与“救赎”(哥特式)。基督徒们从各方聚拢到这“神圣”空间,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分散的思想和力量得以凝聚在一起,精神统一在一起。正是对精神的追求使教堂超越实用,趋向审美功能,进而演化为艺术。教堂的墙体完全超越围合的意义,被塑成了一幅幅巨大的艺术品,广泛运用雕塑装饰,包括教堂正门、侧柱、柱头和祭坛等部位,使雕塑成为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哥特式教堂外观结构借助实墙与虚拱搭成“天梯”,昂然向上,繁复而轻盈,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这种风格在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时代达到了最高峰,教堂内部宗教题材画作、华丽的雕塑及装饰纹样使教堂艺术走到了艺术巅峰。至此,教堂审美功能已经完全超越实用功能,自成一体,独立自主。

2.现代的教堂空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近代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一方面在东方的以佛教为代表的神居空间依然遵循传统的宗教程序,保有历史样式;另一方面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代表的教堂却跟着时代步伐大步向现代风格转变。首先,教堂的平面布置从传统的十字形变成各种自由形,更多地强调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其次,从体量上看不再刻意追求“绝大”的量,教区大教堂逐渐向地方小教堂演变;再次,教堂的建筑材料选择更为灵活和宽广,讲究就地取材并且引入新技术和材料,如钢结构和薄膜结构的运用;另外,在风格上体现着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及表现主义等现代设计思潮的同步。

①建筑师的个人作品

传统的教堂空间通常是建筑师与艺术家(尤其是画家与雕塑家)合力完成的作品,但是,在后现代极简风格设计风潮冲击下,绘画与雕塑几乎被剔除在现代教堂空间之外。知名建筑师引领了传统教堂形式质变的过程,教堂设计被建筑师们看成是表述自己对宗教理解的展示空间。1950年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被认为是教堂建筑史上具有突破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为了把神性空间表述成是倾听上帝声音的一只“耳朵”,他把教堂塑造成一个空间的雕塑品。在众多的形式中,建筑师们偏好以全新的、简化的手法重新演绎哥特式及管风琴元素以向传统回归,并将古典符号化、范畴化、先验化及抽象化。如卡洛斯·阿尔伯特·奈维斯设计的巴西圣胡安博斯科教堂在方盒子式的建筑外墙上,仅用非常简练的线条切割出哥特式的轮廓特征。在现代建筑师眼里,教堂设计只是众多设计项目中的一项,并不妨碍他们表述自己的设计主张及创新的理念,并且建筑师本人无需是基督教信徒。

②极简风格的神学标志

耶稣受难像作为教堂最为重要的神学标志,对其的诠释耐人寻味。传统的表达方式多以写实的手法,将耶稣受难像挂在圣坛侧方或后上方。随着极简主义的全面影响,在教堂里常常只以简化的、抽象的、或虚拟的方式来表现圣像,并且对十字架的诠释手法也显得更为灵活多变。罗马耶稣圣容教堂的圆形玻璃窗上悬吊着一个十字架,耶稣受难像以镂空的平面形式刻画,建筑师以形象的“光之躯”表述神灵的复活。位于奥克兰的耶稣光明大教堂里,圣像借助灯光映射形成神秘的虚像。安藤忠雄设计的教堂三部曲则分别借助“光”“水”“风”为载体,打造“光”“影”交错,“虚”“实”相生的十字架符号。乌拉圭科洛尼亚天主教小教堂的十字架则直接被放大成建筑的构件,与教堂主体融为有机一体。3对于现代风格的教堂空间,建筑师们更倾向于选择符号化的十字形简洁明了地将世俗空间与神居空间区别开来,各种尺度的、不同材料及造型的十字形被运用到钟楼、建筑外墙、建筑屋面、教堂内部或室外场景里,成为建筑的点睛之笔。除了十字架,其余的神学符号常被精简乃至无。现代的神居空间从繁复、宏伟走向沉静、质朴,并且强调心灵的内观。因此,现代神居空间的内部往往钟情于极简主义。

③上帝之光

“光”作为上帝最直接的象征,从中世纪起就逐渐成为教堂表现的重要题材,甚至有学者指出教堂本身就是基督身体的象征,教堂里的各色光线正是对“光轮中的基督”的建筑艺术表达。4这个艺术主题在现代教堂里更是一再被诠释,其象征意义和形成的宗教氛围是建筑师首要考虑的。光明总是生命、幸福、荣光的象征;黑暗则是死亡、恐惧、迷茫的代言。在宗教信仰中,由黑暗进入光明,或在黑暗中找寻光明,是喻为摸索的灵魂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达到这种象征,营造“光”效,一些教堂建筑完全是为追随光而生,尤其是现代教堂甚至不介意因此而变形、异形。而一些教堂在表现光的“暗”面不遗余力——斯沃玛拉宁兄弟设计的坦珀里奥奇教堂完全是由一整块岩石开凿而成,并且入口布置成隧道状进一步减少光量——黑暗越强大,光芒越耀眼,上帝的救赎意味越浓。弗兰茨·弗依格设计的梅根圣皮尤斯教堂对光的处理并不依靠造型,转而借助材料——一种薄而半透光的大理石板,表现石材过滤后的梦幻光芒。斯蒂芬.霍尔则从《圣经》出发,以“石箱里的7个光窗”来隐喻上帝7天造世。5

三、结语

传统的教堂与现代的教堂在表现形式上形成的巨大差异有其深层次原因。西方对基督信仰一方面崇拜,一边又从未停止过对于教义方面的质疑,这种矛盾的统一促进了神的“人化”。开放的思想及自由的争论使基督教义的表述更为丰富,从而促成教堂艺术上的丰满。作为宗教场所,西方的教堂设计显示出更多的宽容和自由,教堂设计更接近人性和世俗,因而更具革新意义。从另一方面看,教堂建筑艺术有走向简化、小型化的趋势,内部空间从以宗教仪式为主的功能逐渐转变为会众生活交流与观光的场所。尽管如此,教堂艺术作为基督教最为重要的神学产物,已经形成稳定的空间与视觉系统,同时它也是人类与上帝进行精神沟通的重要物质体现。

(王娟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2 理查德·泰勒.发现教堂的艺术[M].李毓昭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3、5刘古岷.现当代教堂建筑艺术赏析[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基督教教堂艺术设计
教堂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关键时刻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