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机遇
2015-10-15陈文海
【摘 要】古丝绸之路起源于长安(今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贯穿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商品、技术、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为甘肃向西开放,尤其是向中西亚国家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使甘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举足轻重的“黄金段”。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国家领导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想,使这条千年古道再次成为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范围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形成,以中亚为中心,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盟经济圈,辐射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4亿,占全球人口的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心区域,包括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内的区域范围也是在古代的基础上延伸的,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将西部开发与向西开放结合起来,使向西开放与西部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比较优势
甘肃占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总长度的38%,是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经过路线最长的省份。甘肃自古以来就是进入新疆、中西亚国家的陆上战略通道,地处西北五省的中心,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被誉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更是通往东亚地区的咽喉地带。
1.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同时也是西北文化旅游带的中心,拥有始祖文化、敦煌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雄厚的发展潜力。甘肃是重塑现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丝绸之路的文化发展可以成为甘肃乃至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
2.资源丰富与能源集聚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有适于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更有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集中了全国61.8%的镍和57%的铂族金属,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风力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其中金昌因盛产镍而被誉为“祖国的镍都”;河西走廊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
3.农业发展潜力突出
甘肃拥有面积辽阔的草原与荒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农业的发展。目前,甘肃重点扶持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已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强省的重要力量。以兰州为中心的乳品加工区,以定西为中心的马铃薯加工区,以河西地区为中心的粮食加工区,以陇东地区为中心的果品、蔬菜加工区,以甘南、临夏为中心的牛羊肉加工区,以陇南地区为主的中药材加工区等。
4.不断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目前,陇海、兰新、宝兰、兰青等铁路干线和连霍高速公路贯穿甘肃全省,已初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兰州中川机场作为国内干线机场,有到达各省会城市的国内航线和60多条国际航线。今后,兰渝、西平、兰新双线、敦煌至格尔木等铁路干线的不断建设,会进一步拓展甘肃的交通运输体系。
三、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机遇
1.以点带面,培育经济增长极
进一步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酒嘉经济区、兰白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等重要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建设兰州新区,加强其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融资方式转变。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与政策扶持,寻求金融支持。引进人才,依托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产业合作实现产业发展与升级,以企业为载体搭建合作平台,加强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等东部经济区的联系,引导东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链对接整合,促进区域经济融合。
2.整合多元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文化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同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多元文化充分整合。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与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旅游合作能够让双方更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同时也可以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甘肃利用高原草原、回藏风情和敦煌莫高窟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加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开拓新的旅游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将敦煌作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亮点,组织“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精品剧目走出中国,开展与中西亚国家的旅游合作;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业结合,不断将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3.壮大优势产业,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等都是甘肃的优势农产品,因此,逐步扩大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种植规模,并积极开展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促进甘肃与中亚的农业合作,扩大出口规模与种类,尤其扩大紧缺水果、蔬菜等鲜活产品以及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出口规模,提升产品层次,推进农产品互补贸易。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甘肃农业的发展能力与农产品的竞争力。引导资金流向区域特色产业,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支持区域特色产品走出甘肃。
四、甘肃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挑战
1.走出国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要环节,甘肃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沟通时,一定不能忽视企业的作用。企业要落实好每一个项目,打造优质工程,树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建立中国的信誉。对于共建项目,要全面规划,统一协调,做好前期调研、质量监督和后期维护工作,确保项目质量与进度。
2.“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甘肃一些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有些地区水资源也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没有足够的承载力,容易导致环境退化。因此,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要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综合考虑大气、水、土壤等各种生态因素。尤其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能源产业,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急于求成,一味片面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回避重要的基础问题,仍然需要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刘迪.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界定与经济社会综述[J].西部金融,2004(9):62-70.
[2]王永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金融支持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4(9):42-43.
[3]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60-65.
[4]龙凯锋.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大战略[J].视角,2015(1):14-15.
[5]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J].经济体制,2014(10):98-101.
[6]张芸,杨光,杨阳.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J].跨国经营,2015(1):31-34.
[7]于倩,向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J].区域经济,2014(11):99-109.
[8]李吉祥.甘肃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比较优势、目标定位及路径选择[J].西部金融,2014(6):47-49.
作者简介:
陈文海(1969-),男,职称:国际商务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