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的整合

2015-10-15阮书云李韦嫦吴锋甘春霞黎意慧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整合高职院校

阮书云 李韦嫦 吴锋 甘春霞 黎意慧

【摘 要】探讨在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上,整合生命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力求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命教育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72-02

一、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状况

据现有资料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很多高校均有开展,但关于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生命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相关教材的开发,也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笔者通过对广西区内多所高职院校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教材”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也充分证明了“生命教育教材缺乏”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

当然,虽还没有完整的生命教育教材可供使用,但在广大高校里所开展的生命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广大大学生健康、快乐、顺利地成长的有力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对生命教育教材的选取,多由院校自身根据授课计划需要与教师自身能力所及来进行,具有内容设置不够规范、主观性强、结构不科学、逻辑性差、实施不全面讲授又单一等特性。课程设置各有不同,内容更是有著多方差异,这是不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价值取向不一的表现。因此,如何整合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显得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生命教育课程整合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生命课程整合,虽然不是要面面俱到,但其内容与结构必须具有系统性,从认识生命到尊重生命,从欣赏生命到呵护生命,从完善生命到升华生命等环节,都应该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不应该割断生命本身的统一性。只知其生而不知其死、只懂其苦而不懂其乐、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他人疾苦,只会安逸索取而不会去创造奋斗,只注重人生结果而轻视人生过程等,都是片段式的观念,根本就不能领会到生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科学性原则

生命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其所涉及的知识都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以及是符合人类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的。那些虚伪的、庸俗的、迷信的、宗教的理念与知识,绝对不可能成为生命教育中的价值导向,更不可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而加以肯定和宣扬,否则就会误导人们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并会进一步影响到人们正确的生命观的形成。因此,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核心。这也是科学性原则在生命教育上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前提和保障。

(三)时代性原则

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而与时俱进则是时代性的核心品质,同时也是生命教育中生命活动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因此,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应该不断概括与把握时代的内容,触摸时代的脉搏,引进时代的元素,集中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精髓。课程内容的整合要善于从生活中抓住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东西,比如:针对地震事件,积极开展生命科普知识和安全常识教育;针对社会上各类压力下脆弱人群的自杀现象,正确引导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不能被现实中的某一挫折打垮。

(四)发展性原则

生命教育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基础上,焕发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人生价值、发展生命和完善生命,其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要尊重生命,顺应生命,完善生命,从人成长的角度促发展,以人的成才为中心,以人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生命教育课程的整合,必须遵循此原则,结合大学生的生命特征和需求来构建教学内容,让广大大学生在教育中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可亲、可爱,真正的领悟生命的真谛和发展升华生命的品质。

三、生命教育课程整合的内容

(一)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关于生命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对待生命的观念,它不仅包括对基本生命知识的认知,也包括对大学生关于自己及他人生命认识的观点。生命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深刻认识生命的本质,形成对生命的积极与正确的认识。这是生命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也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二)生命价值

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且人的生命价值在于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妄想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获得人生中的名利、金钱、享乐等这些东西。生命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名利来衡量的,而是对社会的奉献,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之所在,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三)生命历程

生命历程看似是生命的过程而已,其实不然,因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生命历程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对生命存在的生物性的认识,更多的在于关注大学生对生命过程的社会性的把握。生命历程教育主要包括生命规律教育、挫折教育和生命技能教育等。生命只有一次,且过程不可逆;人的生命过程充满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时不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有时甚至会是致命的失败。生命技能教育则是要教会大学生掌握生命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其中,如何脱离人生险境、怎样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以后走向社会顺利发展自我生命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尤为重要。

(四)死亡

关于死亡的现实问题,不必神秘也不必恐惧。死亡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一方面正确地认识死亡、坦然面对和接纳死亡,另一方面通过死亡问题促进大学生不断地反思生命的意义,从而增强生命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生命和热爱生命。人固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死并不一定就是悲惨的结局,死也要死得有社会意义;死亡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终手段,谁都不能轻易用死亡来否定自身生命与他人生命。

(五)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不仅仅是体现在自身和亲人的身上,而应该更多的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一个人,不是孤立无援地生存在冰冷的尘世里,其必须得与其他人交汇才能够称得上具有社会意义的真正存在。每个人都要在别人的认同与社会肯定下,才会有活着的意义与价值。生命关怀教育,就是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如何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助己,从而为自己也为社会创造一个有利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关怀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助人为乐的本质意义。

(六)生命信仰

生命要有信仰,这是生命的精神境界,也是生命存在的社会要义。生命无信仰,就如没有灵魂的躯壳;生命有了信仰,才会充满活力、希望与生机。生命信仰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存观和发展观,认可自我存在于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真正懂得自身存在的精神支柱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促使大学生由衷地产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让他们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人生,谨慎地而又科学地对待生命,努力做到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和发展生命,从而提升自我生命的社会意义和质量。

四、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课程教学,教师在其中历来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在高校生命教育队伍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数量缺乏,二是质量不高。从事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包括专、兼职)数量上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上的需求量,从而导致教学任务繁重,生命教育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具备心理学、生命学等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严重缺少,甚至有些教师对生命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非理性认识。因此,不仅要从数量上补充教师的力量,而且更有必要从质量上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水平。

(二)严格规范日常教学管理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看似平凡,实则是重中之重,课程内容整合得再好,也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体现生命教育的实效性。规范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起到了督促课堂教学、规范教师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能够进一步规范学校整体学风,并有利于在全校形成良好的生命教育风气,推动高效的生命课堂建设,从而为广大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理论指导与生命安全保障服务。如果一个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都做不到位或者不规范,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可见一斑,更谈不上具有现代生命特征的先进育人理念。

(三)加强开展生命素质拓展训练

平时学生对生命知识的了解、对生命态度的端正和对生存发展必需技能的掌握,不是仅凭课堂教学活动就能达到,还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和加强才能获得。加强生存技能训练、危机环境中的自救体验、化解生活中的困顿实践和自发的在各类生命挫折历程中磨砺等,都是提高生命力强度的好方法好途径。即是说,平时注重加强生命素质拓展训练,是增强个体生命活力和生命潜能开发的重要措施。我院的实践证明,开展各种生命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对广大学生生命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对促进学院优良学风的建设、全方位地培养塑造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四)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测查(评)、咨询与辅导工作

目前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设置有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评)、咨询与辅导等方面工作的机构,在生命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这些机构的功能与作用。心理健康测查可以筛选出心理健康状况欠缺的学生,心理咨询可以为有生命困顿的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心理辅导(包括团体和个体辅导)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品质。可以说,在当前广大高校所开展的各类生命教育教學活动中,心理健康测查、咨询与辅导工作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和做好此项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共识和中心工作。

【参考文献】

[1]秦月,彭洁,杨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092)

【作者简介】阮书云(1969-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整合高职院校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