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教育培训发展研究
2015-10-15许辉杨洁明
□文/许辉 杨洁明
我国旅游教育培训发展研究
□文/许辉杨洁明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提要]我国旅游教育培训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初步建立起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和门类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针对我国旅游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旅游;教育培训;影响机制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5日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旅游教育培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综合发展,旅游院校、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及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随着我国旅游发展进入转型期,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旅游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人才市场供给不足,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从业者整体素质偏低,旅游人才流失严重,旅游从业者信心不足,行业认可度下降,工作倦怠感增强。这些现象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牵涉个人、行业、教育及其他因素。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及创新是我国旅游发展转型的关键环节,需要国家旅游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及个人共同应对,从市场需求入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为我国旅游发展提供优质专业人才。
一、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培训发展现状
旅游教育培训与旅游业发展互为必要条件,我国旅游教育培训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2012年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旅游管理专业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此次调整,是中国旅游业供需实践和发展的必然。根据旅游业呈现出的新业态及市场需求,旅游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完善自我定位、创新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特色化,为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59所,中等职业院校873所,相比2000年增加了637所;旅游院校学生总计77.16万人,相比2000年增加了44.37万人;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到427.3万人次。(表1)
总体来看,我国旅游教育培训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培训院校、学生人数和在职培训人员总量呈大幅增长趋势,并且从2005年开始,旅游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中等职业学校,并且一直保持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其毕业生成为旅游人力资源市场的主体。(图1)但是,2013年末,我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出现大幅度下滑现象,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比2012年末减少404所,下降18%;在校生比上年减少30.18万人,下降28%;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比上年减少19.54万人次,下降4.4%。
表1 2000~2013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基本情况统计
二、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我国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旅游市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旅游行业占中国就业市场8%的份额。魏小安指出,未来十年,我国旅游从业者每年需要新增400万,2015年旅游就业达7,500万,我国旅游行业出现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尤其是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口巨大。然而,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中,旅游管理专业却位居前列。受旅游本科学生低就业率、招生困难等因素影响,我国旅游教育培训从2013年开始出现急剧收缩趋势,部分高等院校旅游本科停止招生,或采取隔年招生,旅游教育转向精英式的研究生教育。我国旅游教育培训与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相悖,尤其是旅游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本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脱轨,对我国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培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旅游专业行业认可度低、人才流失严重、有效供给不足;二是旅游从业者职业幸福感降低;三是旅游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四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图1 2 0 0 0~2 0 1 2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发展趋势图
三、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培训影响机制
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业界的重视及学者多角度的探讨:保继刚和朱锋指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学生专业认可度和本行业就业率走低,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提出从学生就业层次入手,强化旅游专业特色,提高旅游学科主导地位和优势教育资源的实力;樊婷婷和李志飞分别提出酒店员工和旅行社员工存在较强的工作倦怠感;于伟指出最大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毕业生个人因素、行业因素和教育因素;郭为基于旅游专业反馈的信息得出专业壁垒缺失、就业劣势及就业退出导致旅游教育出现萎缩,尤其专业壁垒缺失为核心因素。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培训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行业地位不明确,缺乏政策规范和保护。在201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出台实施之前,针对旅游业的法规条文仅有《导游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以及消费者保护权益法、合同法等,远远滞后于30年来我国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新旅游法并没有明确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民素质改善与国民幸福感提升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尤其没有明确旅游业从业者的行业地位,缺乏健全的旅游人才体系、合理的旅游人才队伍、科学的薪资政策和有效的人才发展保障机制。旅游行业出现基层从业者门槛低薪酬不理想,旅游行业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而高学历者行业退出的矛盾现象,急需国家明确旅游行业地位及建立健全旅游人才保障体系。
(二)旅游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具有不同层次和门类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及大专院校重视实践教学,主要为酒店、旅行社及景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硕博教育主要为规划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我国旅游教育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晚,2005年以后本科教育才成为旅游教育的主体,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教育的发展,因此很多高校开设旅游院系并扩大旅游专业招生规模,但是部分院校属于盲目跟风,缺乏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在就业爆冷之后采取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的消极应对措施,使旅游专业教育陷入困境之中。同时,由于我国旅游教育依托的学科背景主要为管理学、历史学、自然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对其他学科的依赖导致旅游教育在学科建设上一直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致使整个旅游教育质量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员工招聘、工资待遇等方面,很少涉及职业培训、岗位设置,对员工职业生涯缺乏长远规划。同时,旅游企业内部在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旅游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中高层工作压力大,激励手段单一,力度不大,覆盖面有限,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旅游企业缺乏成熟的人才观和用人机制,缺乏“人才梯度”和“分级管理”理念,情感留人或者体制留人仅流于形式,致使旅游企业缺少一大批精通业务、高技能、文化修养兼备、经营能力强的管理人才。
(四)旅游从业者职业形象下降。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酒店、旅行社及景区,当前人们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酒店员工被等同于餐厅或者客房等基层服务人员,导游人员被扣上引导游客购物只顾赚取回扣的不良职业帽子。大众媒体对个别导游人员的违规行为大肆渲染,导致导游员社会形象坍塌,却忽略了我国游客素质整体偏低的事实,没有认清旅行社才是将导游推向盘剥游客这种恶性循环的幕后推手,忽视了旅游行业存在严重的淡旺季,导游工作极不稳定并且待遇无保障。旅游从业者社会认可度下降,就业满意度走低、职业幸福感下降使得旅游从业者成为职业倦怠感高发的人群,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隐患。
四、我国旅游专业培训教育对策建议
(一)政府引导建立规范的旅游人才市场。旅游教育培训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投入、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旅游人才市场,对于旅游人才的市场供求规律,缺乏科学的分析依据。而一些地区性或集团性的旅游人才市场,对整个旅游人才市场配置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政府应该引导发展全国性的旅游人才市场,建立旅游人才库,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同时引导旅游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以提高旅游人才市场配置效益,实现旅游人才与企业的顺利对接。以政府引导为主,健全旅游人才管理体制,保障旅游行业一线员工的最低收入,监督旅游企业完善从业者的养老、医疗保险,增强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一个规范的导游等级制度、薪酬体系、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和职称制度,为旅游从业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制度环境。
(二)提升旅游教育培训水平。我国旅游业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旅游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主体,旅游教育培训机构急需改革创新,提升旅游教育培训水平。一是针对旅游人才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层次,对教学和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二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设置特色课程实现学以致用;三是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健全实习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四是提升旅游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加强旅游高等院校之间的访学与交流,开拓旅游教师的视野,为旅游教育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教师。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急需改革。旅游企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出现刚性需求,但同时对旅游人才重使用轻开发,重考核轻激励,重短期效益轻长远规划,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旅游企业不仅要积极改善员工的行业环境、社会环境,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打造旅游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合适的薪酬体系和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工作幸福感。
(四)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就业。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很多旅游毕业生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最感兴趣,旅游企业很难招聘到优秀的本专业毕业生。旅游专业毕业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对旅游业的认同,培养对本行业的热爱,客观评价自己,避免盲目就业。旅游院校及培训机构要加强和改善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旅游企业实习,更好地了解旅游行业的职业特点,对旅游行业有一个正确认识,使旅游教育培训与旅游人力资源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严根,张德金.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0.6.
[2]何海燕,舒波.旅游本科教育供需悖论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化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9.
[3]保继刚,朱锋.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5.
[4]樊婷婷,陈雪琼.酒店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根源及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0.
[5]李志飞,陈琴.旅行社经理人工作倦怠及其变化研究——基于2006年和2009年的跨年度调查[J].旅游学刊,2011.6.
F5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