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15施佳虹
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内容的呈现、知识网络构建、复习和学习评价等。本文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谈谈初中新课程生物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学
概念图简称为概念构图或概念地图,现在一般把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统称为概念图而不加严格的区别。如何恰到好处地发挥概念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概念图的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使用概念图
1.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概念图促进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而概念图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首先,概念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利用概念图将概念之间的关系显性化,从而帮助每位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效构建个人认知体系。
其次,概念图为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间的差异提供了依据。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能有效地呈现他们的知识背景,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2.结合教学实际,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参加社会生活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单元。而建立在基本生物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推理和判断则是生物学科思维的基本形式。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及概念组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初中生物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利用概念图,所以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以下通过几个例子来作简要阐述:
【案例1】在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结构,如在进行动物细胞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细胞的结构图呈现给学生如图1所示的一张概念图,让学生先在总体上把握细胞结构的组成,再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关内容。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绘制概念图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案例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新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是概念学习中重要资源。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必须把所学的概念联系起来。制作概念图可以使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迫使学习者将这些关系外化。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怎样让学生整体把握这些成分在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呢?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所学概念来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图,通过最后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顺利地构建以下概念图(如图2):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活动,能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中的重要概念及彼此间的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要建立上下层概念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一个命题。命题的提出就是设立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推论甚至开展实验才可以解决命题,从而找出下层概念。
因此,教师可以把概念图的制作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框架,根据概念图的扩展需要开展探究活动,可使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最终能完成概念教学的任务。
二、概念图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
概念图可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考试已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而概念图能可靠评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将概念联系起来,也可以制作概念图,来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程度。
【案例3】在进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时,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能区分概念范围的大小,笔者给学生提供一串名词: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5个概念,让学生用圆圈的形式绘制概念图表示出五者关系,如果学生对上述关系已经清晰,就不难画出如图3所示的概念图。
如果学生还不能准确画出以上关系,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加以辅导。
三、概念图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构建概念图时应注意层级结构和连接词的使用
在具体使用概念图时,应注意根据其层级结构和连接线箭头的方向,恰当准确使用连接词。应把最大、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最概括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同一层次的概念放在同一层;概念之间的连接有时很复杂,主要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概念和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要进行交叉连接;在连接线上标注连接词,以此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注释,常用的关系连接词有“包括”“由……组成”“共有”等。
2.应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构建概念图必须建立在清晰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性,生物概念的内涵反映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对其新知识建构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设计导入式问题,搭建认知桥梁,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这样才能在构建概念图时准确把握层级关系,最大程度发挥概念图的优势。
3.应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以长带短,同时要准确发现他们知识结构上的障碍所在,以心理学和教学论为指导,在运用概念图的教学过程中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使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概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叶成美.概念图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1).
[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刘画奇.生物概念图教学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施佳虹,江苏省中学一级教师,常熟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能手,现就职于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主要从事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从教十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多次开设校级、市级公开课,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市级奖,其中论文《“最近发展区”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发表于省级期刊《新课程》2013年258期,《概念图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苏州市“2013年优秀生物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启示》在2014江苏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在2012年和2015年的常熟市初中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中分别获生物学科一等奖、二等奖,在2013年和2015年的常熟市初中生物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