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建筑色彩颜值

2015-10-14张长江

流行色 2015年8期
关键词:布尔蓝色印度

张长江

圣洁的色彩黄与青

可以满足色彩好奇心的城市之旅,印度可算是重要的一个国度。尤其是那“粉红之城”斋普尔,”白色之城”乌代布尔,“蓝色之城”焦特布尔等等,总是会牵动您一睹究竟的驿动之心,当我再也经不起这三番五次的诱惑,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踏上印度的探色之旅……

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度,拥有过半信众佛教的中国,一直都没有忘记这是来自于古老的印度。西游记的唐僧取经正是文学化地记录了这一段美丽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来到桑契,您可以一睹大窣堵坡的震撼,这主要是用于供奉和安置佛祖及圣僧的遗骨(舍利)、经文和法物,外形是一座圆冢的样子、也可以称作佛塔,最上边有桅杆支撑的三把伞状的华盖,代表着佛陀、教规与僧侣,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大窣堵坡是阿育王在公元前273年至公元前236年间建立,流行于当时的印度孔雀王朝,是当时重要的佛教圣坛建筑。它取决于当地的石材与砖,两千年以来,他就一直矗立于天地之间,当太阳的光线每每笼罩着她的时候,都总是会发出金灿灿的黄色光芒。

遗憾的是窣堵坡在19世纪,被当时统治的英国人毁于一旦,也是在这之后,由于她的重要性,在世纪之内予以了重建。在石栏围绕的四个入口,各有雕饰华丽的大门,也称之为“特拉纳斯”,这种形式后来经过尼泊尔传到了中国,把它改造成了牌坊,后来又经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变成了鸟居。我在2013年到过日本的长崎,在一个广场上矗立了两个鸟居,一个是印度样式,一个是中国的样式,据说都是早年由中国用船运过去在当地组建的。

印度诸教早期是婆罗门教,是由雅利安人创建的,由于注重肤色与种姓,被后来的佛教与耆那教的广泛传播所冲击。吸取教训后,融合了普世的佛教与耆那教的思想,改为印度教。印度诸教信仰3300万个神,但三大主神为大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大梵天也是宇宙神,俗称四面佛,梵天在泰国等地极受崇拜,一般以塑金身出现。

克久拉霍印度教建筑坎达里耶的天尊庙,主塔高35m,代表湿婆的圣山梅鲁,是由84个微型尖塔包围形成,是印度教第三大主神湿婆所在地,建筑由天然的黄色石材建筑。由于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仰印度教湿婆,所以不仅在印度,而且在东南亚各地所建的圣山梅鲁形式的印度教建筑也是很多的。以当地石材色彩不同,也有少数是紫红色与白色。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模仿了女性的阴道与子宫的生殖器官,由阴道的入口进入到达子宫,便可见湿婆的圣像,以表示永生。

在印度诸教中还有锡克教,是由印度教巴克提派的虔信运动(梵天信仰)和伊斯兰教苏菲派一神论的共同基础上产生。其圣地为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市的金庙。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因此而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建筑。

被婆罗门教奉为圣洁动物的黄牛,在乡村与街道上随时可见,它们总是在天冷的时候或者是晚上会披上毯子,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它们的粪便也被奉为圣物。常常被用来做成饼状物晒干,用来烧火做饭,取暖,据说还有驱蚊的功效。

杰塞梅尔是印度贾斯坦邦西部的城市,建造于1156年。在英国开通孟买和加尔哥达的港口之前,杰塞梅尔主要是用来作为阿拉伯地区商队的驿站,该城建筑物主要取材当地盛产的黄色沙石统一建成。由于地处塔尔沙漠地区,植物稀少,致使这个城市的色彩与周边的沙漠浑然一体,形成了协调统一的景观色彩。

从18世纪开始,富足家庭在外墙上面雕刻许多精美的镂空图案,常常是以花卉或几何图形来表达雕刻的主题。镂空的目的除了房屋装饰的因素外,主要目的是要使那些不能够随便出门入街的妇女们作为嘹望的一个个小小的洞孔。使他们在观看外面风景、行人走动的同时,外面人不会窥视到她们的面容。据说,当时一些富裕家庭在墙壁图案描绘时,为了获得黄金般的富丽堂皇效果,他们采用一种当地非常流行且价格昂贵的金黄色颜料。这种颜料既不是来自植物,也不是来自矿物,而是来自不可思议的公牛尿液。据说,要想得到这样“金贵”的“颜料”,首先要用芒果的叶子来喂养公牛半年之久,才能得到所需要的黄黄的尿液。然后把收集起来的公牛尿液晾晒在日光之下,让其被蒸发数日之后,就可以得到所要的金黄色颜料。杰塞梅尔在20世纪初期曾经一度衰落,但是,近年来随着交通和旅游业的发展,又赋予了这座城市崭新的活力。

印度教的第二大主神为毗湿奴,毗湿奴通常是着王者冠衣肤色为蓝色。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上。毗湿奴有十次转身,分别为:鱼、龟、侏儒、野猪、人狮、执斧罗摩、罗摩、克里希纳、佛陀以及伽尔基,其中罗摩与克里希纳最重要。第七次、恶魔罗婆那统治世界时,毗湿奴化身为最理想的君主罗摩,将恶魔杀死。第八次、毗湿奴化身为克里希纳,向阿君讲述人的责任和义务,告诉他怎样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第九次,当有人滥用吠陀圣典杀生祭祀时,毗湿奴又转身为反对吠陀圣典的佛陀释迦牟尼,宣扬非暴力哲学。

焦特布尔是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该城市建立于1459年,地处干燥、炎热和日照充足的塔尔沙漠。焦特布尔的特别之处,是将城市的不少建筑都粉刷成蓝色,由此获得了“蓝色城市”的称谓。当行走在迷宫一样的大街时,人们常常忘记了沙漠吹来阵阵热浪,充分享受着蓝色带来阴凉感受。当造访者从焦特布尔的梅黑兰格尔城堡的高处向下俯望时,整个城市就像一片嵌在蓝色海岸的礁石。黄色与兰色交相辉映。其实,焦特布尔人采用蓝色粉刷房屋的动机,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防范蚊子。而更多地是与当地延续了千年的婆罗门教毗湿奴肤色密切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享有种姓体制最崇高地位的婆罗门种姓家族,为了体现自己神灵化身的地位,理所当然就使用蓝色来装饰自家的宅子。在印度,1950年颁布的宪法,开始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其依旧对社会有着持续的影响。其他三个种姓的居者也竟相效仿婆罗门种姓的做法,用蓝色粉刷自己的房屋。长而久之,导致了蓝色成为了焦特布尔建筑墙体的主体色彩。一些观念保守的原婆罗门种姓家族成员为了表达蓝色被“窃用”的不满,试图借助自己的房屋涂抹得更深的兰色,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尽管焦特布尔的城市色彩是由为数不少的蓝色建筑构成的,但城市居民,尤其是妇女们的色彩绚丽的服装,与城市的相对单调的颜色形成了多彩浪漫的诗意对比。

在印度不仅是焦特布尔,还有好多城市建筑零散的涂有青蓝色,还有机动车辆以及三轮货车及人力车,也都涂有蓝色,和墙上的毗湿奴蓝色神像进行看齐。

爱情的色彩白与黑

在拉贾斯坦邦的乌代布尔,由高处远眺,城市一片白色。在王族中,从16世纪开始兴盛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莫卧尔家族,广受市民与其他王族的尊敬。莫卧尔家族统治者世代居住的城市宫殿,是乌代布尔的城市象征,大面积泛着白色粼光的比焦拉湖与这座辉煌的白色宫殿建筑混然一体,城市中最大的贾格迪什神庙也是—色纯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纯净。

帖木儿帝国末期,1526年打败德里洛迪王朝,建立了莫卧尔王朝。

沙·贾汗是莫卧尔(1628~1658)时期的皇帝,在阿哥拉的世界遗产泰姬·玛哈尔陵,是他为其妻子穆姆塔兹玛哈尔所建的白色大理石陵墓。

沙·贾汗与泰姬有一个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当时沙·贾汗为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其妻泰姬·玛哈尔原名阿姬曼·巴奴,天姿国色,貌美如花,在沙·贾汗尚未登位时就深受宠爱。泰姬·玛哈尔的祖父原是被伊朗放逐到印度的波斯贵族,到印度后被引荐入阿克巴大帝的宫廷供职。这才让泰姬·玛哈尔与当时的太子沙·贾汗相遇而一见钟情,遂于1612年4月结婚,成为夫妻。1628年,沙·贾汗登上帝位,巴奴遂被尊称为泰姬·玛哈尔,为“皇宫中最璀灿的明珠”或“皇帝最宠爱最美的妻子”的意思。

他俩爱意情深,即使在沙·贾汗戎马征战之时,他也会携带泰姬在自己的身边。1631年,当她随沙·贾汗出征至希尔汗普尔,在分娩时患产褥热身亡。沙·贾汗悲痛至极,想随之而去。最后在泰姬·玛哈尔的百般相劝之下,恳请沙贾汗在她的墓上修建一碑,这样就可以永远地留在其身边,以表达二人爱情,这才让沙·贾汗作罢。随之沙·贾汗下令修建了被誉为“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珠”的这座穹顶陵园。泰姬陵于1631年动工,历时22年完工。每天动用将近两万名来自印度、波斯、中亚的工匠,包括土木工、装修工、石匠、镶嵌匠和书法家等。最主要的建筑师是土耳其的乌斯塔特·艾哈迈德·拉合里,耗费4000多万卢比,已是倾尽国力。在阿格拉城堡的王宫平台上有一块黑大理石,沙·贾汗常坐在那儿遥望陵园。后来他打算在亚穆纳河对岸,用黑色的石材为自己再建—个陵墓,形式与白色泰姬陵相仿。可惜的是,由于民怨,沙·贾汗被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囚于阿格拉堡,“黑色泰姬”梦也随之化为泡影。但不管怎么说,这白黑泰姬的爱情却被传为千古佳话。

象征胜利的布兰德门,位于白色泰姬陵建筑的入口,矩形门套上刻有可兰经的经文,门券内壁雕刻有蜂窝的图案,以象征着伊斯兰爱情的蜜月,以及天长地久。

热情的色彩红与绿

由于印度盛产印度红色石材与砂岩,所以建筑以天然的红色居多,不论是沙·贾汗时期的德里红堡城郭,还是后来沙·贾汗被囚于阿格拉的城堡,以及斋普尔的城市宫殿与斋普尔火车站都是以紫红天然的色泽出现而闻名。

在1876年,在拉贾斯坦邦首府的斋普尔,为了欢迎造访的英王储威尔土王子的阿尔伯特·爱德华,当时土邦王拉姆·辛格为了制造欢迎的热烈气氛,随之下令将印度斋普尔市集大街建筑涂上土红粉色。这让强大的莫卧尔皇帝也都要另眼相看,被他的聪颖与智慧所折服。为了纪念后来成为英国国王的爱德华七世曾经的来访,斋普尔将这个色彩涂装一直保留至今,随之有了“粉红之城”或“玫瑰之城”的美誉。

“普尔”是“城墙包围的城市”的意思。由于这座城市在1728年,由卡奇瓦哈国王斋·辛格二世而建,所以被称之为斋普尔。红色五层风宫是斋普尔标志性的建筑,位于市集商业街上,当年的王后和宫中的嫔妃仕女就是在数百个精工雕刻的露台上观赏市集繁华热闹景象的。从正面看上去,每个房子的进深不是很大,窗户飘出去很多,因为通风条件非常好,所以被叫做“风宫”。

贵霜帝国时期自然神,夜叉与母夜叉的男性神与女性神,也是用红色砂岩来雕刻的。在印度到处盛开九重葛,也总是给人带来艳红艳红的视觉享受。

当然花朵总是离不开绿叶的,尤其是在印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树木与草坪的绿色总是很珍贵的。在焦特布尔,各种绿色则是用来装饰木门的颜色。

德里的红堡建于1639年至1648年,是沙·贾汗时期的辉煌建筑之一,红堡的名字来自于环绕它的红色砂岩砌筑的石块材料。城堡外围栽植草坪,也有乔木绿树。即使站在外边,也能见到城墙上坡地的草坪与内部的大树。走进红堡,来到宫殿前面的花园与亭阁,都有水流通过的雕塑装置,这样的水体庭院在斋普尔琥珀宫等皇家宫殿内也都是到处可见,这也许是伊斯兰的统治者们以另一种方式创造的沙漠绿洲与伊甸园。

印度之旅是令人难忘的,据考证有着最早冲水厕所历史文化的印度,人们还是习惯于在街道与路边如厕,贫民窟的房子给人以破烂不堪的样子,但总是会在几面墙上刷上蓝色、粉红的艳丽色彩,跑在街道上的孩子们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洗澡了,但一看到外国人,总是跟着你跑来跑去,目光里洋溢着兴奋。。现代的商业建筑透明的玻璃折射出黄绿、蓝与紫色的耀眼光芒,这是一个背负了几千年历史包袱的民族,是一个曾经向周边国度传递出印度诸教的宗教古国,也是一个不论是建筑,还有生活都充满着色彩多样的斑斓城市。当我行走在由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上,当我站在美国设计的现代软件公司的幕墙建筑大楼前,感受到印度正在快速跟上世界的脚步,走向文明的未来。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你的灵魂需要安宁,请到印度来,它是你灵魂的天堂。如果你的身体需要历练,请到印度来,它是你肉体的地狱。一切都是矛盾,一切都是天堂,一切都是地狱,一切都在你的心境中。印度,就在天堂的门口……

猜你喜欢

布尔蓝色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蓝色的五月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