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感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15-10-14张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社会责任感创业教育

张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变革,我国的就业结构与就业方式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并不完善,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创业教育不能够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基于此,从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并提出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策略,即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理念、开展丰富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加强高校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创业教育;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9001203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以人在一生中的角色将责任分为人对自己的责任、人对家庭的责任、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人对人类的责任等。社会责任是人在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责任,主要是指个人或社会群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为了共建美好社会而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要求现代大学生应具备健康的思想情操、较强的道德责任、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远大的理想抱负等。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仅是个人创业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应鼓励学生在掌握创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创业实践,从而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1 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1.1 高校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教育与创业的定义和内涵密切相关。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张健与林强明确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学科、多领域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均从其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上述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然而,各个学科、各个领域衍生出了不同的创业研究方向。关于创业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尚无统一界定。现阶段,创业一词在社会中的运用愈发广泛,它与开创、创新、创造性、坚持、成功等联系在一起。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研讨会”上提出应重视学生事业心与开拓心的教育。事业心与开拓心教育就是现在意义的创业教育。戴蒙斯教授被誉为现代创业教育之父,他认为创业教育、学历证书与各种资格证书是未来人应掌握的三种教育基本护照。此外,戴蒙斯还认为,应将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升到与学术性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创业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换而言之,创业教育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价值取向的教育。创业的基本内容包含“就业”与“创造新的岗位”两个主要方面,我们所说的创业教育并不是指“就业”,而是指“创造新的岗位”。

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以人在一生中的角色将责任分为人对自己的责任、人对家庭的责任、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人对人类的责任等。人们一般将责任分为两种,即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自我责任是指个人对自身生存与发展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对社会的生存、发展、繁荣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包括朱塞佩·马志尼所提到的对家庭的责任与对人类的责任。

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的态度。社会责任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它要求社会中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行为表现除了考虑到对自身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进而选择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当代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强弱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败,更将对国家的兴衰与社会事业的成败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首先,一个没有基本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将不能够成为文明社会的成员。因此,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中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其次,一个没有基本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必然缺乏诚信意识,个人道德也不能够受到大众认可,这样的大学生不仅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更没有相应的资格与能力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此,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中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提高我国创业教育成功率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自身品德与素质。

2 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2.1 创业价值取向——重视个人利益,轻视社会利益

大学生的创业价值取向决定其创业实践与决策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其创业行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有关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中,个人利益主要是指从个体的需要、利益出发,并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对创业目的、创业内容与创业方式进行设计,重视创业为个人发展服务;社会利益主要是指个体从社会的需要、利益出发,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创业目的、创业内容与创业方式进行设计,重视创业为社会发展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创业的个人利益并没有错误,但将其引向极端就会使大学生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进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担当,是片面的。这种片面的重视个人利益的创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创业实践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例如以自我为中心,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利益、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奉献精神、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应当承担的某些社会责任。

2.2 创业目标追求——重视功利主义,轻视社会责任

功利主义是道德哲学中涉及的内容之一,它认为人们行为的目标与准则是利益与功利,幸福是没有痛苦、求得快乐,而利益与功利是幸福、快乐的基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标分为三类:第一类:开创事业,做自己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第二类: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不为别人打工,不看别人脸色;第三类:经济利益,期望在短时间内赚取足够的钱,以获得最大利益。第二类与第三类是大学生创业目标的庸俗化理解,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停留在创造财富等功利性层面上。这种重视功利主义的大学生创业目标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此外,功利主义的创业目标,即将赚钱视为创业的最终目的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实用、利己、享乐等消极思想与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2.3 创业思想观念——重视实用主义,轻视理想愿景

实用主义哲学分为实用主义法学化、世俗化与生活化三部分。受皮尔士与詹姆斯等实用主义世俗化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思想过分重视实用主义,轻视理想愿景。实用主义认为,与开端相比,结果更为重要;真理与行动的意义是效果。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多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但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仅局限于实现物质化与实用化的个人利益中。大多数创业的大学生均没有将创业与理想愿景联系在一起。换而言之,大学生创业成功后并没有将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回馈社会,更没有将创业与遵守社会公德相结合。缺少理想愿景的创业大学生即便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表现出成功企业家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冒险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他们通常无法挑战自我,更无法实现全面、自由的和谐发展。

3 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策略 3.1 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理念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创业教育模式与活动较为单一,加之具有价值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较少,从而使人们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产生偏差,即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企业家,他们认为只需要在现有的专业教育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添加创造学的相关知识与创业的相关技能就能够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高校应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理念,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追求与思想观念,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创业教育全过程,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创业教育目标。

3.2 开展丰富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从社会责任感的本质特征出发,我们可知大学生获得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品格、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包括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参观学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以及科技研究、服务等。高校应在创业教育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增加资金投入、配备专业指导教师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创业相关的、具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从而使其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企业的发展史与企业家的奋斗史等相关知识,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3.3 加强高校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建设

校园创业教育文化主要是指与创业教育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与心理意识等内容。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行为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与氛围。一方面,高校可对校园布局进行较为合理的内化,从而让创新意识、创业思想深入人心。创业教育文化可使学生意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为自己获得更多利益的必要途径,更是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高校可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并邀请知名企业家来高校进行演讲与交流,从而为高效创业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大学生与成功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可在分享成功企业家创业心得与经验的同时意识到创业的艰辛,进而激发并不断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4 小结

创业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必要途径,更是减轻社会负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通过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业理念、开展丰富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高校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我国创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使创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奉献。

参考文献:

[1]王平.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高等农业教育,2014,3(3):101—104.

[2]陈文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之培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91—94.

[3]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4]刘丽娟.美国课堂角色扮演法培养社会责任感例说[J].教育科学论坛,2011,(3):45—47.

[5]钱美玲.主体性德育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边春生.德育教育在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3.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ZHANG Q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countrys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forms.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has become modern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 form of employment. Howeve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y students is not sou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ac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no guarantee of the success of their business startup.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alyses the manifest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i.e. establishing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s with stro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ducting various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ampu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social responsibil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raining strategy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社会责任感创业教育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