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
2015-10-14何秀玲郭璐璐陈泽宏
何秀玲 郭璐璐 陈泽宏
【摘 要】研究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在对高职水平学生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为基点,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并通过实践不断进行优化,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高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
0 前言
在高职教育中,课程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手段和途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领域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转变是每所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1]。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四个阶段[2]。关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内涵,周巧英等认为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重视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与学习情境的设计[3]。以工作过程为引领的项目课程建设则希望将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4]。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是根据行业的发展现状设计与确定的,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5]。
从百所示范院校建设成果来看,大部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专业是工科类,如机械电子、汽车维修等[6]。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参考环评工程师培训过程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二是,从学科体系和特点出发设置课程体系。环评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是针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编写的,不适用于完全没有基础的高职学生在教学中使用。以学科体系和特点设置的课程体系则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知识的完整性作为序化逻辑,缺乏实用技能训练内容,只能呈现理论框架,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重要技能联系不紧密。除此以外,学生选修的课程序列随意性太大,有学者把学生的受教育经历描述成不连贯的、断裂的,而且毫无组织结构性[7]。高职培育,目标是做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8]。本研究通过企业、行业调查分析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经过实践,不断调整,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
2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在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场景都紧密相关,强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课程体系构建前后须经历人才需求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知识/能力/质素要求分解、相应课程设置、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优化六个步骤[8-9]。为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并引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断进行修改。
3 基于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各课程体系模块的开发
3.1.1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现了专业技能对数、理、化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绘图软件应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涉及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所需要的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主要课程包括检测数据处理与统计、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环境法律基础、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制图技术、社交礼仪等。
3.1.2 专业技术课程模块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他们在进校之初,就应该基本明白将来的工作岗位(岗位群),并围绕一定的职业定向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此,专业课程安排采用OST(Overview-Subentry-Totality)进程。专业技术课程包含专业一般课程和核心课程两大部分,根据实际工作过程按水、大气、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设置,并充分考虑课程体系的逻辑性,由浅入深。
(1)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方向共设6门核心课程: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技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工程污染源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技术”是入门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学生主要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内容和分析方法,在学习结束后,能达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期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监测”的学习,这些分项工作是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在第四学期,“建设项目工程污染源分析”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类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则要求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各门课程进行综合应用,达到能参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水平。
(2)专业一般课程
除了核心课程外,课程体系还需要有一般专业课程支持,包括生态影响评价技术、物理污染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等。
3.1.3 专业拓展课程模块
拓展课程包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城乡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拓展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与专业主干工作岗位相关的多样化就业渠道。
3.1.4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等课程。随着自动化办公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相关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在公共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等认证考试。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
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57.43%,改变以往课程欠缺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系统性的缺点。在建设过程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使得庞大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在各课程中的分配是有序的、合理的,避免造成课程体系混乱及课程内容重复。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象分析和预测评估工作,传统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按技术方法、环评项目类型去进行授课,对学生来讲内容不够明确,而且容易出现知识重复交叉。本课程体系按环境要素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体系进行分解,由浅入深,内容清晰、有序。二是,实现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项目驱动学习进程,知识点均结合实训环节开展。
4 小结
课程改革是高校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外延是不断发展的,环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因此,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98-102.
[2]程俊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78-80.
[3]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2):136-137.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