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幼儿选择性信任现象的研究综述
2015-10-14苏晶
苏 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引言
个体所掌握的知识有很多是来自他人的传授,有些来自其他社会成员或群体,有些来自大众传播媒体。但这些来自外界的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相对于一手资料而言,人们很难去亲自证实它的真伪,当信息的可靠性无法被甄别时,我们就有可能被他人有意或无心传递的错误信息所误导。儿童期是智力发展与知识学习的最重要的时期,儿童对于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言语交流。但当他们面对成人都难以分辨其真实性的诸多信息时,他们能否区分信息的正误,又如何判断信息传达者是否可信?这也是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所探究的问题。研究发现,儿童并非全盘接受来自自身经验之外的知识和信息,而是有选择性地采集信息。心理学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现象的研究还属于新兴研究课题,近年来,以Harris 和Corriveau 等为代表的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开启了一个新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即考察3—5 岁儿童对信息提供者陈词的选择性信任(selective trust in testimony)。
一、幼儿选择性信任研究的实验范式
1.经典物品命名实验范式
该范式是由Clement 等人(2004)研究3—4 岁幼儿选择性信任现象时首次提出的,考察了信息传递者对物品命名的准确性是否会影响幼儿对其的选择信任。在实验中,主试通过视频片段向被试呈现测验任务,分别对应3 个熟悉物品命名测验和3 个新颖物品命名测验。具体的实验程序如下:每一个呈现给幼儿的视频片段,均出现三个相同的演员,一名男士会在桌上呈现一个不同的物体,并分别向身边的两位女士提问,让其对物品命名。在3 个熟悉物品命名测验中,男士所呈现的均是幼儿熟悉的物品,其中一位女士总是能正确命名物品(可信赖者),而另一位女士总是错误命名物品(不可信赖者)。随后,进行3 个新颖物品命名测试。此时呈现的均是幼儿不熟知的物体,两位女士给出相冲突的答案A 及答案B。主试稍做停顿后询问幼儿:“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是A 还是B?”
2.物品命名的相对准确性实验范式
Pasquini 等人(2006)认为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以往研究中的提供信息完全错误的信息提供者以及提供信息完全正确的信息提供者,而是经常会面对提供信息相对准确性不同的信息提供者[1]。因此,他们首次提出了物品命名相对准确性的实验范式。该范式对两名信息提供者的准确性进行了调整,由以往的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调整为三组不同的相对准确性。在熟悉物品命名测试中两位信息提供者回答问题总的准确性不同,每个被试要面对三种不同的相对准确性情境,分别是:100%vs.0%(一位对4 个熟悉物品的命名完全正确,另一位对4 个熟悉物品的命名完全错误)、75%vs.0%(一位对3 个熟悉物体的命名正确,1 个熟悉物体的命名错误,另一位对4 个熟悉物品的命名完全错误)、100%vs.25%(一位对4 个熟悉物品的命名完全正确,另一位只对1 个熟悉物品命名正确,其余3 个均命名错误)。随后,进行检验性测验。主试依次向被试呈现4 个新颖物品,并询问被试:“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在被试称不知道或错误命名物品后,主试让其在两位信息提供者中选择一位来告知他正确答案。但当两位对新颖物品的命名出现冲突时,主试询问被试令其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可的命名。最后,主试询问被试,两位中哪个擅长回答问题,哪个不擅长回答问题。在其做出回答后,再次询问被试那些不擅长回答问题的信息提供者,为何总是回答错误,是由于他们真的不知道答案还是假装不知道。
二、幼儿的选择性信任现象
国外对于关于幼儿选择性信任问题的研究历史还很短暂,主要集中于Harris、Corriveau 和Koenig 等人2004—2009年的 相关研究(Clément,Koenig,& Harris,2004;Koenig,Clément,&Harris,2004;Koenig & Harris,2005;Jaswal & Neely,2006;Pasquini,Corriveau,& Koenig,2007;Corriveau & Harris,2009),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国外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影响因素。
Clement 等学者(2004)采用经典的物品命名任务范式,考察了3—4 岁幼儿对不同正确率的玩偶所形成的选择性信任。结果发现,在面对不同信息提供者时,3 岁幼儿已经能够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做比较,然后根据正确率区分出可信任和不可信任的个体,并对他们随后的行为表现进行预测。Koenig 和Harris(2005)等认为,这种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很可能是幼儿早期信任的社会认知基础[2]。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乐意去接受成人所提供的信息,甚至有时候这些信息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冲突时也是如此。当一个3—4 岁的儿童没有理由去怀疑成人信息提供者的可信度时,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成人而非同龄的儿童信息传达者所提供的信息[3]。Pasquini 等(2007)研究发现,4 岁幼儿已经能区分不同信息提供者准确率的相对高低而偏好相对准确或犯错较少的个体[4]。Corriveau 和Harris(2009)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儿的这种选择性信任至少能够持续1 周[5]。
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3 岁幼儿仍没有发展出稳定的选择性信任能力;4 岁幼儿已经发展出较为稳定的选择性信任能力,即能够依据信息提供者先前提供信息的准确率,对他们的可靠性进行判断,从而拒绝那些先前准确率低的传达者。
我国学者张兰萍等人,在一项关于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发展研究中,将幼儿选择性信任定义为:“选择性信任指人们在面对不同信息传达者时,能依据信息的正误区分出他们的可信赖度,从而有选择地相信某些传达者。”[6]他们在研究中,采用物品命名任务的模式,首次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更小的2 岁幼儿,并对60 名2—4 岁幼儿的选择性信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的选择性信任是从3 岁产生并发展起来,这同Harris 等人以美国幼儿为被试的研究结果一致;选择性信任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可以迁移到人际信任的其他方面。随后,张兰萍等人又将幼儿的选择性信任与社会行为联系起来,探讨了幼儿选择性信任与亲社会行为及决策判断的关系。结果显示,3—4 岁幼儿形成选择性信任后,其随后的亲社会行为会更多指向可信赖个体;幼儿的决策判断明显受到可信赖者的影响,即更倾向于选择可信赖者的推荐[7]。此外,我国学者王颖进一步研究了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的发展机制问题,结果表明,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发展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起步期是3 岁,转折期是4岁,高峰期是5 岁[8]。以上研究均显示,即使是年幼的学前儿童在信息源的选择上也是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的。3 岁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选择性信任能力,并能够依据不同的策略对信息提供者的可靠性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更可靠的信息提供者。那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下面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理论对影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因素进行探讨。
三、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因素
1.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的准确率
幼儿在面对不同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冲突信息时,会依据他们先前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作出选择性信任,从而选择更可靠的信息提供者。Koenig,Clement 和Harris(2004)的一项研究中,大多数的4 岁儿童面对两名不同的信息传达者,且其中一名信息传达者对多个熟悉物体的命名完全正确,而另一名信息传达者对多个熟悉物品的命名完全不正确。在接下来的对不熟悉物品命名实验中,儿童更倾向于选择信任之前信息提供完全正确的传达者。而且,信息提供者在物品命名上的知识丰富性还可以延伸到物体功能的描述上,儿童更多地选择向有丰富知识的个体寻求帮助[9]。此外,这种基于信息提供者可靠性的选择信任能够覆盖儿童已存在的选择偏好。例如,尽管相比同龄儿童,3—4 岁的儿童更偏好接受成人传达的信息,然而一旦成人被证明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时,儿童反而会选择能够提供准确信息的同龄儿童[3]。同样地,当3—5 岁儿童所熟悉的老师被证明提供了不准确信息时,儿童会转而选择相信能够提供准确信息却陌生的老师所说的话[5]。
以上的研究都是在信息传递者提供信息完全准确或完全不准确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幼儿面对的更多是提供信息相对准确性不同的信息提供者。Pasquini,Corriveau,Koenig 和Harris(2007)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整,幼儿们在实验中将接触到提供信息准确率对比差异性越来越小的两个信息提供者,分别是100% vs 0%组,100% vs 25%组,75% vs 0%组以及75% vs 25%组。结果发现,3 岁幼儿只对提供100%准确信息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信任,而4 岁幼儿在各种准确率情境下均相信那个准确率更高的信息传递者[10]。这一结果显示,3 岁的幼儿很难信任曾提供过不正确信息的信息传达者,而4 岁的幼儿已经能够依据不同信息传达者所提供信息准确率的高低,再去判断谁更值得信任。
2.信息提供者的个人特征
过去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至少依据两种不同策略去选择不同信息提供者的冲突信息[11]。一种策略是,幼儿在选择信息提供者时,会将他们过往陈词的准确性考虑在内。另一种策略是,幼儿依据信息提供者的个人特征做出选择性信任。例如,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熟悉程度,信息提供者的口音以及面部特征。幼儿自4 岁起都偏好寻求并接受相对熟悉的信息提供者,但是他们也会根据其最近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对这一信任程度做出调整[5]。此外,Taylor(2013)的研究中发现,当幼儿依据先前经验判定两名信息提供者同为可信赖者或不可信赖者时,幼儿更偏好于选择信任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信息提供者[12]。Kinzler,Corriveau 和Harris(2011)的研究发现,4—5 岁的儿童倾向于选择信任带有本地口音的信息提供者,即使信息的提供不需要言语沟通,且两名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均无任何意义[13]。但儿童一旦发现本地口音的个体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他们就会转而相信能够提供准确信息的非本地口音的个体[14]。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从3 岁开始幼儿就可以基于面孔进行信任判断,即基本能够与成人一样对陌生面孔作出是否值得信任的判断,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并且这种信任判断策略更加趋于保守[15]。
3.信息提供者的知识领域
在面对不同的信息提供者时,其先前陈词的准确率是影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重要因素。但一个信息提供者陈词的高准确率可能来自侥幸的猜测或是其他人的帮助,并不能真正反映他的知识储备或个人能力,幼儿若依据先前经验便给信息提供者贴了可信赖或不信赖标签,可能导致他们拒绝了准确的信息提供者或接受了不准确的信息提供者。研究发现,幼儿对他人的选择性信任已不仅仅基于信息提供者过往陈词的准确性,4 岁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出知识渊博的信息提供者和仅仅提供了准确信息者,相对于有其他人帮助的信息提供者,幼儿更倾向于选择信任无任何人帮助但仍能提供准确信息者[16]。此外,有研究证实,4 岁幼儿已经知道不同的人掌握着不同的知识领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他们会选择更擅长者来回答,且儿童不会认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同时会通晓另一无关领域,即不存在晕轮效应,但儿童认为某人对某一领域的无知会导致他对另一无关领域的无知,即存在音叉效应[17,18]。
4.信息提供者的动机
人们经常依赖环境(如其他个体、大众媒体等)所传递的信息来获得自己难以或不可能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的知识,例如教科书中的历史事件、报纸上的新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选择相信那些来自可靠个体所提供的信息。但谎言是普遍存在的,尽管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也很难甄别他人言辞的真伪。而个体之前是否有过欺骗行为是判断他之后是否会再次说谎的重要线索。但幼儿也会利用这种线索吗?研究发现,幼儿对信息提供者的信任判断,可能涉及推论信息提供者的意图等心理状态[19]。Vanderbilt 等在2011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研究选取90 个3—5 岁儿童观看录像。录像中,演员为其他两名正在寻找隐藏奖状的成人提供线索,线索可能是帮助性的(找到奖状)或是欺骗性的(未找到奖状)。随后,同样是寻找奖状任务中,演员再次提供位置线索,成人判断奖状位置并寻找。主试稍作停顿后询问幼儿演员是否能正确预测奖状位置。结果显示,5 岁的幼儿认为之前提供过帮助性线索的演员更能正确预测奖状位置。这个研究证实了幼儿已经将信息提供者的意图作为重要线索,并进行归纳和预测他们将来的行为[20]。
5.来自旁观者的线索
经验是影响人际信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21]。信任的预测理论认为,信任者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信任对方。但面对背景知识中缺乏的资料时,幼儿该如何在不同信息提供者给出的冲突性信息中做出选择性信任呢?Fusaro 和Harris(2008)的一项研究发现,4 岁的幼儿已经能依据旁观者的赞同或反对信号做出信任调整,当面对他们不熟悉的物品时,幼儿更倾向于选择旁观者所赞同的信息提供者。随后,当旁观者不在场时,幼儿仍能维持这种信任倾向[22]。此外,我国学者曹梦露等人(2012),选取83 名4—6 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旁观者非言语线索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结果显示,旁观者非言语线索对幼儿人际信任影响显著,并且比信息提供者准确性对幼儿的影响大。研究还发现,旁观者的非言语线索影响的幼儿选择性信任行为存在年龄差异。5岁幼儿相对于4 岁和6 岁幼儿,对旁观者非言语线索的信任水平更高[23]。可见,5 岁是幼儿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小结
已有的研究显示,3—5 岁儿童基本形成了选择性信任的能力。选择信任也会对儿童的人际信任及社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学龄前儿童已经产生了选择信任,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幼儿生活中较多接触的父母和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与之建立和谐的关系。此外,由于我国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的选择性信任研究较少,我们也无法得知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外儿童与中国儿童的选择性信任发展的差异。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在丰富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幼儿选择性信任研究的同时,也将探讨幼儿对信息提供者人格或社会地位等因素的研究。
[1]Pasquini,E.S.,Tivnan,T.,& Koenig,M.A..Trust in testimony:monitoring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informants.A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Education of Harvard University,2006.
[2]Koenig,M.A.& Harris,P.L..The role of social cognition in early trust[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5,9(10):457—459.
[3]Jaswal,V.K.& Neely,L.A..Adults don't always know best:preschoolers use past reliability over age when learning new words[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757—758.
[4]Pasquini,E.S.,Corriveau,K.H.,Koenig,M.,& Harris,P.L..Preschoolers monitor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informant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 (5):1 216—1 226.
[5]Corriveau,K.H.& Harris,P.L..Choosing your informant:Weighing familiarity and recent accuracy[J].Developmental Science,2009,12(3):426—437.
[6]张兰萍,周晖.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的发展——其持续性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9—14.
[7]张兰萍,周晖.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的发展——与亲社会行为及决策判断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1):71—75.
[8]王颖.3—5 岁幼儿选择性信任能力的发展机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9]Koenig,M.A.,& Harris,P.L..Preschoolers mistrust ignorant and inaccurate speakers[J].Child Development,2005,76(6):1 261—1 277.
[10]Pasquini,E.S.,Corriveau,K.H.,Koenig,M.,& Harris,P.L..Preschoolers monitor the relative accuracy of informant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5):1 216—1 226.
[11]Harris,P.L.& Corriveau,K.H..Young children's selective trust in informants.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J].Series B,Biological Sciences,2011,366(1567):1 179—1 187.
[12]Taylor,M.G..Gender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selective trust of adult testimony[J].Journal of Exper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3,(115):672—690.
[13]Kinzler,K.D.,Corriveau,K.H.,& Harris,P.L..Children's selective trust in native-accented speakers[J].Developmental Science,2011,14(1):106—111.
[14]Corriveau,K.H.,Kinzler,K.D.,& Harris,P.L..Accuracy trumps accent in children's endorsement of object label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3,49(3):470—479.
[15]汤玉龙.3—5 岁幼儿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的发展[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4.
[16]Einav,S.& Robinson,E.J..When being right is not enough:Four-year-olds distinguish knowledgeable informants from merely accurate informants[J].Psychological Science,2011,(10):1—4.
[17]Koenig,M.A.& Jaswal,V.K..Characterizing children's expectations about expertise and incompetence:Halo or pitchfork effects?[J].Child Development,2011,82(5):1 634—1 647.
[18]VanderBorght,M.& Jaswal,V.K..Who knows best?Preschoolers sometimes prefer child informants over adult informants[J].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9,(18):61—71.
[19]Koenig,M.A.& Harris,P.L..The basis of epistemic trust:Reliable testimony or reliable Sources?[J].Episteme,2007,4(3):264—284.
[20]Vanderbilt,K.E.,Liu D.,& Heyman G.D..The Development of Distrust[J].Child Development,2011,(82):1 372—1 380.
[21]林丽,张建新.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3):322—329.
[22]Fusaro,M.& Harris,P.L..Children assess informant reliability using bystanders'non-verbal cues[J].Development Science,2008,(11):781—787.
[23]曹梦露,龚文进,汤永隆.旁观者非言语线索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5):6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