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以河南科技学院新大门环境改造设计为例

2015-10-14赵梦蕾毛志远

河南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大门人流

赵梦蕾 毛志远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以河南科技学院新大门环境改造设计为例

赵梦蕾毛志远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是学校师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对外展示的绿色窗口,能够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积淀,是整个校园环境的重心所在。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深化改革,校园建设不断发展,校园环境品质也不断提高。本文在对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科技学院西大门环境改造设计为例,探讨了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改造设计

校园绿地是具有社会综合功能的学校附属绿地,是形成校园面貌和特色的重要部分和学生主要的交流活动空间,也是城市休闲、交流绿地场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校园景观,一般面积较大,空间活泼丰富,不仅能为校区内人群服务,因其开放性还可以成为学校甚至城市的名片,为城市居民服务,如武汉大学的樱花路,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等景观。

1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开放性与人文性是大学校园的基本特点,而生态化、园林化越来越成为校园建设的普遍趋势[1]。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能够体现大学自身的精神风貌和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与休闲空间。每一道校园景观都与师生息息相关,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建立在使用者的日常使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基础之上,关注空间环境与使用者、形式与功能以及文化体验与多样统一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

1.1整体性

大学校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科研区、文体区、生活区等,各区域的绿地看似分散独立,实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系统思考校园空间的整体性,将新景观的规划设计融入已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景观中,成为校园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3]。首先对校园自身的环境、文化全面进行分析提炼挖掘,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其次,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运用统一的设计要素,统一的设计构图,或统一的色彩体系,保持自身完整性的同时强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形成整体不可分割的校园景观。

1.2功能性

人们对校园景观的识别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来自于人在场所中与周围环境形成的良好互动[4]。如果场地空间环境不能给人以舒适的功能活动支撑,将很难产生归属感,其使用效率也会降低。校园景观主要服务于教师与学生,尤其是文体区以及生活区,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是校园景观的主要功能。因此,校园绿地景观规划,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重视使用时的感受,从细节上下功夫,如空间尺度是否宜人,是否安全,植物配置是否丰富,灯光照明是否合适,景观视野是否良好等,尤其要考虑到学校中学生上课、下课等的人流线路,合理设置道路方向,满足使用需求。

1.3文化性

大学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场所,而文化的孕育需要时间的积淀。有历史感年代感的校园,往往绿地环境中一草一木,一石一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校园绿地环境景观的设计应特别注重学校本身所具备的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特点,注重构思与主题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不同特色的校园环境。可以运用多种设计要素,如铺装、雕塑、浮雕、景观标识牌以及植物等,将文化转换为符号融入其中,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另外,对于一些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建筑、植物等,应尽可能尊重和保护,增加历史韵味,凸显校园文化。

1.4生态性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对于校园绿地景观而言,要求尊重并合理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在设计中强调资源节约利用,地形随形就势,营造和谐生态的游憩环境。如收集建筑废料如条石、瓦砾等作为铺装材料;如利用原有植物群落中长势良好的植被材料进行造景;如根据原有地形合理进行改动,尽量做到土方平衡。

2 实例分析:河南科技学院新大门景观改造设计

2.1工程概况

河南科技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2014年河南科技学院西侧新大门竣工,而新大门环境景观也面临着更新改造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校的师生,提升校区的景观与形象,学校于2015年展开了河南科技学院新大门的景观改造工程。

整个场地较为规整,但分布较散,共包括三个部分,新大门门外西侧两块基础绿化、新大门与新科学院教学楼之间校园广场的景观改造以及11号学苑楼与学术交流中心间景观改造。场地改造总面积约30429m2。

2.2场地现状条件分析

2.2.1场地现状环境利用分析

场地现状环境景观整体效果较差(图1)。

图1 场地现状环境利用分析

位于新大门外西侧A场地,现状种植草坪,有零散石块分布,周边由小叶黄杨绿篱隔离,北侧为大学城南市场入口之围墙,景观效果较差。位于新大门外东侧E场地,现状种植麦苗,西侧为砖石围墙,较为破旧。进入大门之后,至新科学院教学楼之间为水泥混凝土广场,主要分为三部分,区域D为草坪,北侧B区域为羽毛球场,南侧为篮球场。11号学苑楼为研究生公寓,与学术交流中心之间道路宽10m,北侧绿地有较多碎石板,因修建道路产生的土方多堆于此处,南侧主要为硬质铺装,现作为停车空间使用。

2.2.2场地竖向分析

场地内除区域C内堆积有50公分左右高的废土,北侧拐角处有100公分左右之外,其余场地竖向高程变化不大,东西向基本一致。

2.2.3场地交通分析

场地内的人流车流对整体景观的环境改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解决人流的组织是个难点[5]。通过对场地各时间段人流车流的观察,得出场内主要的交通分布如下:

①人流:主要有两个方向,新科学院楼与大门方向以及学术交流中心与大门方向。新科学院楼与大门方向人流主要集中于上、下课时段,因新科学院教学楼为学生上课集中场所,新大门南侧为学生宿舍公寓,大门西侧为易购商业广场,人流也较多,应重点考虑此部分人流对空间使用的需求。学术交流中心与大门方向人流也较多,因学术交流中心一侧道路连接河南科技学院本部与新科学院,北为老大门,东为1、2号教学楼,但老大门分担了部分人流,数量上不及前面。

②车流:本区域车流方向主要由三个方向,其中两个方向与上述人流方向相同,另外还存在一个外部到新大门内的方向,因为新大门北侧为校医院,车流数量不及另外两个方向。但是本区域内停车位较少,现状多停于中心广场运动场四周,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在景观改造时也应重点考虑。

2.2.4场地植被分析

场地现有植被以草坪为主,中心广场区域有几棵银杏,长势较好,可以保留。另外,在学术交流中心南侧有几棵生长几十年的杨树,十分高大,设计时也可以予以保留。

2.3设计思路

本区域位于学校景观的校前区,区域位置较为重要,能够体现学校的景观与风貌,是学校的门户和标志。景观改造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景观需求以及教工学生等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2.3.1整体景观风格简洁明快

整体景观设计遵循简洁明快的风格,广场以规整见长,符合学校定位,体现校园的气质。

2.3.2尊重现有场地基础

一方面设计时保留现有的道路流线,划分单独的行人活动空间,人车分流,保证使用人群安全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设计时重新规划停车场地,提供良好的景观视线。

2.3.2增设标志与特色景观

任何景观形式都带有某种内涵意义的表述能力,可以称之为景观符号,表达场地的文化与特色[6]。校园景观使用较为频繁且对学生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此区域又是校园必经之地,因此,改造设计时考虑以水景设置景观符号,吸引人们驻足停留或拍照纪念。

2.4总体景观空间布局

区域总体景观空间布局采用规则而开朗的手法,突出学校特色,绿化以装饰性为主,有效利用原有地形,提供一个安静、优美、适宜学习活动的绿色空间,突出校园知行合一的气质(图2)。

图2 总平面图

新大门西侧A场地处于入口地区,改造时整理原有场地,形成微起伏的地形,并增加特色景石景观,环绕石楠球、鸡爪槭、黄栌等色叶树种,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提示进入校区景观。原有北侧之围墙前密植一排珊瑚树,遮挡的同时也能称为前景的背景。而新大门西侧E场地,改造时将原有砖墙打掉,代之为一排枇杷,成为天然绿屏,地面基础种植采用石楠、小龙柏、珊瑚树做绿篱分隔带,层次丰富,兼具观赏分隔之用。

进入大门之后,首先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限定车行流线,保护行人的活动空间。其次在新大门与新科学院教学楼形成的中轴线上设置思涌泉,采用跌水与涌泉相结合,营造景观亮点与特色,同时又有思想创新、才如泉涌之意,暗合校园文化。最后,中心草坪两侧的活动场地取消,避免其噪音对于教学的影响,以开阔的大草坪为主景,并配以女贞和樱花以及条形规则排列的绿篱做背景,简洁敞亮,又有兼容并蓄,宽容开放之意。

而学术交流中心与11号学苑楼之间重点利用原有土方,营造缓坡地形,保留原有杨树的同时增加银杏、女贞、乌桕、紫薇等多层次的立体种植,景观层次丰富,又有导向作用。

一个场地设计的合理与否,最重要的是看后期是否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是否会经常使用。现此区域景观已经整体改造完成,学生利用中心活动场地练歌、排练节目、休息等,跌水涌泉也成为了新的标志点,整体效果良好。

3 结语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能传达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及师生的审美情趣,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良好校园景观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场地出发,从使用需求出发,后期更需要每位师生的爱护,才能营造出最适合的、最宜人的校园景观。

[1]马雪梅,孙振帮,刘叶青.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70-272

[2]韩玉梅.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206-208

[3]买琛.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9(2):71-74

[4]余菲菲,李桂媛.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J].规划师,2010,12(26):97-101

[5]孙得东.大学校园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与营造[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3):43-46

[6]张慧斌.大学文化精神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理论与实践,2011,26(9):2-3

TU985

A

1003-5168(2015)-12-0049-2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大门人流
轻叩诗歌大门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
浅谈PAC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影响
春天的大门
让东方文明打开西方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