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0-14彭文航
彭文航
摘要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意义作了简要概述,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11-02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从学生个性出发的教学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共同探究、互相交流、综合概括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收效甚微。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东西,因而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就变得很重要。
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小组合作学习走形式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老师“袖手旁观”,没有参与交流、讨论,或是在参与中没有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同样出现“假合作”现象。更有甚者自己却高踞讲台背教案或者在小组间慢无目的地来回走一走,面对学生的不良现象熟视无睹。
在学生方面,有的对此置之不理,有的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
问题二: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问题三: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草草收场。从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了,而且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长此以往,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四:学生的参与率低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惫;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策一:更新教育理念及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局外人,应当走到学生中去,善于发现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对他们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探索未果或存有疑惑而百思不解的时候,教师就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正面传授合作的技能,对问题进行点拨;也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去,在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探索。
3.合理分工,分享领导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同时,在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题研究之中,学生的角色可以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对策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多种解答思路。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知识产生的关键处设置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对策三: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对策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小组长轮流担任。组内每个成员当组长,使他们都有组织的机会。小组长在组织时,指定发言者和回答者。当遇到讨论性题目时,组内成员都要发言,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组内得到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在向全体同学汇报时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样就迫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3.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在工作时更要耐心、细致,并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以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责任编辑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