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10-14李爱琴
李爱琴
摘要 针对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并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最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培养 主体作用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00-02
三十多年来,我国大部分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教条条,讲抽象的大道理,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只讲知识重点和知识要点。至于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一笔带过,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复习时按照考试说明,让学生逐条背重点、要点。甚至有的教师上课时,马马虎虎,简单了事,几星期就上完了一学期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的试题,有的还要求学生做到考试时没有复习过的题几乎没有。这种做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培养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整个氏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回答是: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后发问,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接着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样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知规律,又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二、设疑、解疑,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会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当今时代国际上是否存在破坏、颠覆我国社会主义的现象?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培养兴趣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或者用“脚”与“鞋”来比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大脚不能穿小鞋,小脚也不能穿大鞋。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的效果要好的多。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培养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以良好的态势培养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六、用感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在讲授“热爱祖国”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介绍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并介绍一些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让这些事迹来感动学生。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方法,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
(责任编辑 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