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肥料运筹工作现状浅析
2015-10-14邹歧贵
邹歧贵
摘要: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选取武宣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肥料运筹工作的现状,挖掘肥料运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和冬种绿肥等项目,推进肥料运筹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肥料运筹;农业;测土配方施肥
中图分类号:S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2-0080-03
肥料运筹是指确定某一作物施用肥料品种、肥料数量、施肥品种之间的比例、施肥方式、施肥方法的过程。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田间“3414”试验结果,判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决定土壤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施多少的农作物施肥方法,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以较少的肥料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其持续高产稳产。同时,通过开展有机质提升、冬种绿肥工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支增收。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冬种绿肥工作与肥料运筹工作紧密相关,密切相连。多年来,武宣县开展肥料运筹工作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面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迫切需要解决和完善。
当前肥料运筹工作现状
武宣县地处广西中南部,距来宾市70km,隶属来宾市。全县共8镇2乡,有142个行政村6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耕地面积60176hm2,其中旱地43701hm2、水田16474hm2。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28667hm2,水稻种植面积23333hm2,是农业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冬种绿肥项目中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武宣县先后实施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创建了化验室,完成6000多个样品的化验工作,在水稻、甘蔗上实施52个“3414”田间试验,实施了武宣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测土配方施肥公示栏村村上墙,建立了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据项目统计,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57147hm2,占全县耕面积的95%,每667m2平均增产91.69kg、节肥2.16kg、节支增收77.08元。
有机质提升工作
武宣县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水稻上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在水稻收获后,对稻草添加秸秆腐熟剂,加速秸秆腐烂将水稻秸秆归还到田间,增加土壤有机质,并促进营养元素循环利用,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据项目统计,2014年涉及农户49625户,早稻面积ll047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7%;每667m2节支16.18元,增收54.81元,节支增收70.99元;采集土壤化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比不还田,土壤容重下降0.02g/cm,全氮增加2.7mg/kg,有效磷增加2.7mg/kg,有效钾增加19mg/kg,有机质增加1.36g/kg。
冬种绿肥工作
近年,发展冬种绿肥生产已由提高土壤肥力功能到增加景观农业的功效,成为了政府的一项重要工程,政府投入资金,统一购进种子,免费发放种子给农户,开展绿肥高产示范样板工作。2013年,全县冬种绿肥面积达4013hm2,较上年增长9%,其中红花草2333hm2、苕子lOOOhm2、油菜680hm2,红花草和苕子平均每667m2鲜苗重2760kg。春季旅游人数较上年明显增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每667m2压青绿肥1500 kg比对照增产稻谷45 kg,增产9.8%。
肥料运筹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施肥结构出现新的不平衡
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样地块施肥情况调查分析,水稻施肥量每667m2施N 14kg、P20,6kg、K20 5kg,施肥比例为1:0.4:0.4;玉米施肥量每667m2施N 16kg、P20,7kg、K20 9kg,施肥比例为l:0.4:0.6;甘蔗施肥量每667m2施N 30kg、P205 14kg、K20 12kg,施肥比例为l:0.5:0.4。水稻、玉米出现氮肥施用过量,甘蔗磷肥施用过量、钾不足,施肥结构出现新的不平衡。水稻施氮肥过量,叶片过长、贪青、披垂、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好,结实率下降;玉米施氮肥过量,纹枯病发病率提高,施用农药增加,农产品质量下降;甘蔗磷肥施用过量,浪费肥料;甘蔗施用钾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低。
农作物秸秆资源还得不到充分利用
据有机质提升项目调查分析,当前稻草还田面积为水稻种植田面积的47%,玉米、甘蔗、花生秸秆还田面积分别为玉米、甘蔗、花生种植面积的26%、23%、55%。剩余农作物秸秆,除少部分作饲料、燃料外,为省时省工,就地焚烧,农田上乌烟瘴气,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给环境安全带来隐患。大量水稻、甘蔗、玉米秸秆得不到充分利用,秸秆中含氮养分因焚烧浪费掉。如,甘蔗叶含有相当数量的氮元素,每收获5000kg原料蔗,地上部的甘蔗叶约有770kg,相当于硫酸铵17.5kg。因此,如能利用甘蔗叶还阳,可补充相当数量的甘蔗所需氮肥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利用甘蔗叶还田是“以蔗养蔗”,开辟肥源,提高单产,促进甘蔗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冬种绿肥生产得不到恢复和发展
武宣县冬种绿肥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水田面积的80%,每667m2绿肥鲜草产量高达6000多kg。而近年来冬种绿肥面积达不到水田面积的30%,每667m2绿肥鲜草产量低于3000kg。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化肥越用越多,农作物产量增幅越来越小,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纯收入减少,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影响。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仅认识了冬种绿肥节约化肥的作用,对冬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丰富农村旅游资源等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二是措施不力,村规民约不健全,猪牛家禽疏于管理、践踏绿肥严重。三是管理粗放,农民对冬种绿肥生产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将免费的绿肥种子播下后,就不再进行管理,有的连排水沟也不开,不覆草、不施肥、冬旱时无抗旱措施,遇到冬旱或冬涝的年分,死苗率高。四是品种退化,早花,产量低,经济效益低。五是冬种绿肥的作用得不到充分挖掘。
推进肥料运筹工作的建议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高农民施肥水平
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充分利用取样的化验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水稻、玉米、甘蔗的施肥指标体系,改变不合理的施肥现状。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施肥过量和施肥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推进有机质提升工作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产生数量最大的副产品,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中,一半在秸秆里。每生产lkg粮食,就有约0.9kg的秸秆。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当前的有机质腐熟剂仅在早稻收割后使用,甘蔗、玉米、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秸秆还没有使用腐熟剂,要扩大腐熟剂使用范围。指导农户在玉米、花生采收后及时把秸杆覆盖在下茬作物根部;甘蔗生长期间,枯黄老叶就地覆盖;甘蔗砍收后,将蔗叶集中于行间,结合开垄松蔸用泥土压埋蔗叶,可起到保水保肥防杂草生长作用,待其自然腐烂后,达到秸秆还田目的。
推进冬种绿肥工作恢复和发展冬种绿肥
恢复和发展冬种绿肥,逐年增加冬种绿肥面积。全县每年增加绿肥500hm2,用3-5年时间,将冬种绿肥面积提高到6667hm2以上,使冬种绿肥面积达到晚稻种植面积的60%。提高冬种绿肥种植水平,加强绿肥管理,提高绿肥产量,每667m2的绿肥产量达到4000kg以上。解决影响绿肥生产的障碍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在冬种绿肥生产中的积极性。农民是冬种绿肥生产的主体,政府替代不了农民,办样板只能引导,不能强求,否则种下不管等于不种。红花草、苕子、油菜的鲜嫩部分是可以作蔬菜用的,与野菜相比没什么两样,引导人们食用绿肥,绿肥就会增值,农民种植绿肥后就会增加经济效益,积极性就上来了。绿肥能美化环境,提供景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政府要发展绿肥生产,可以不送种子,但对成功种植绿肥的农户要给予奖励。绿肥翻沤分解后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能培肥地力,减少肥料施用量,增加水稻产量。同时,要积极引进高产迟熟良种,强化措施,提高冬种绿肥种植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