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功能规划与建设思路

2015-10-14胡宗政,刘国军

成人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学实验室实训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9-0047-03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5.09.015

【收稿日期】2015-04-14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为GS[2014]GHB1217,主持人:胡宗政;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地方高职院校深化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为GS[2013]GHBZ081,主持人:刘国军

【作者简介】胡宗政(1967—),男,甘肃会宁人,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相关技术的教育教学及科研。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有力措施,有效的实践场所是工学结合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是能否真正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 [1]工学结合的过程是学习与工作的交叉融合,工学结合的基本实施环节是校内实践教学以及生产性实训,其直接效果表现为学生熟悉典型的工作过程,了解真实的生产流程,掌握某项生产技术,熟悉某种制造工艺,具备首岗适应能力。校内实训实验场所是“实验、实训、实习”的主要实施场所,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基础和基本环境。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功能规划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将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引入到教学体系中,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训实验室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制高点,因此要求实训实验室的建设要以能够完成职业岗位群某种技能的训练为具体目标,真实或仿真地再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环境或场景。

1.规划校内实训室的“车间化”功能,塑造学生“员工化”身份

校内实训实验室要在功能布局上、管理上创设“车间”的氛围, [2]比如规划实训操作区、集中教学区、分组讨论区、工具存放区、材料领用区、资料查询区、更衣休息区以及安全通道等。让进入车间的每位同学,意识到自己在从事严谨的为工厂或企业创造产品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实习。这种车间课堂合一,理论操作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技能训练与产品生产合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的实训实践场所,辅之以满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以真实实物为载体,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按“操作工”技能要求组织教学,有助于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做到“教、学、做”同步,“手、口、脑”并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同步提高,不断建构适合行业标准的知识技能体系。

在生产性实训实验环境下,引入企业车间化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师徒制度、工作流程、安全作业等管理制度使学生确立员工的心理定位,让学生具有“员工”的感觉,在学习态度上以学习基础知识、提高技能为出发点,在工作态度上建立对劳动产品的强烈责任意识,实现两种身份的融合。认同企业规章制度,自觉服从管理,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总体提升。

2.规划育人环境的“真实性”功能,力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职业技术教育需要的实训实验环境要求其具有真实性,真实的实训设备、真实的训练项目、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企业生产任务单,将企业典型产品的制造流程、生产工艺、检验标准、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规程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按工厂环境配备设备、工装、量具,设立真实生产性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只有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中,才能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和训练, [3]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打通学生进入职业生涯,适应企业和社会要求,成功首岗就业的通道。

3.优化实训室资源配置,完善实训场所的“互补性”功能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实践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环节,是一个综合了实践性、职业性的整体系统。所以在校内实训实验场所建设中应把握好校内外实训场所的互补关系以及专业群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之间的互补关系,确保校内实训实验室的设备设施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与学生专业能力逐层递进提高的规律相适应。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围绕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围绕实践教学项目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完成规划,注重基本实训模块的建设,兼顾部分在校外不易实现的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建设。按照职业能力训练需求规划设备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实验室潜力,开发优化实训项目,互相补充,用足用活,提高使用率。例如,我院针对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能模块,每个模块通过典型零件制造、典型部件调试、典型故障排除等项目串在一起,对应一个个技能点的实践教学,建设了“数控原理实训室”“数控系统实训室”“数控维调实训室”等实训室,互相补充,级层递进。

4.活用实践平台的“仿真性”功能,提升实训教学效率

一方面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先进行业技术的普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同步更新,客观上造成了实训实验设备的短缺性和滞后性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有些设备价格昂贵、操作技能水平要求高,容易因为误操作而损坏设备,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有些相关技能的实践训练无法借助于真实设备完成。以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为代表的具有仿真功能的校内实训实验平台可以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取得相应技术资格后,再步入实际操作阶段,为实际操作前的“工”、“学”结合提供有效途径。用足、用活校内实训实验室的“仿真性”功能,提升实训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

5.面向社会,建设校内实训室的“服务性”功能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生产性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主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具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开展职业培训、岗位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进行继续教育等功能。通过开放校内实训实验室,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学院与社会的联系,谋求更多的社会支持,争取更大发展。

二、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4]

1.创设“企业化”教学情境

为了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能力要求,顺利完成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和员工之间的角色转换,实训实验场所的布局要创设企业生产现场情境,引进企业文化元素,开辟包括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典型产品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等在内的“专业文化墙”,并在实训实验室以展板、标语等多种形式醒目布设;开辟著名能工巧匠宣传栏,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窗等。规范现场管理,注重安全管理,推行“6S”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实训实验室感觉到自己就是置身于企业环境,认识到自己就是一名企业员工,在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熟悉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了解企业运行模式,感受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的适应能力。

2.引入工厂化组织机构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实训实验室,成立工厂化组织机构,建立诸如电工班、机修班、调试组、维护组、检验组等生产性管理单元,借助兴趣小组、专业协会等形式,组织选拔学生,“委任”厂长、组长等,执行工厂化管理制度,实施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创设生产性实训环境,创建心理上的劳动场景。所有来到实训实验室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就是某一班组的员工,一言一行都受到工作制度的约束,在工作环境中行动,在工艺流程中做事,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性。

3.重视教学辅助设施的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实训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学做紧密结合的课程不断出现,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考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辅助设施的建设,以便能够结合学生训练情况及时讲解、边讲边做,提高教学效率。要重视企业产品、技术文件、工具等实物教具以及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的收集、整理、陈列与保管,从细微处入手,营造完整的生产氛围。

从统一着装,佩戴工牌,严格打卡等管理细节入手,严谨工作态度,展示职业特征,营造职业氛围,强化劳动保护意识,促使学生按“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生产行为,训导学生职业素养。

4.拓展校内实训实验室功能,探索分段式实训模式

产学结合,教研结合,改革创新课程体系,设计、优化教学实施方案,在用足用活现有实训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改造、开发、拓展现有实训实验设备功能,以期低投入,大效用。推进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一方面拓展校内实训实验室功能,有效推动课程建设,提高师资专业水平,一方面节约建设资金。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分段式”教学模块, [5]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拟工厂等先进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实训实验设备,集中组织人力、物力资源,探索分段式开放型实训模式,以满足不同能力段学生实践训练的个性要求。

5.夯实自身基础,开展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水平,总会不可避免地滞后于技术发展。为了保证实训实验室设备的先进水平,单靠学院自身投入有一定的困难,如五轴数控加工中心需要几百万元,普通的加工中心等设备动辄就要四五十万元。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客观上为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实验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挖掘自身技术优势,主动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进一步发挥学院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秀员工,承担岗位培训,承担客户售前售后服务,从“学生”抓起,宣传企业新产品,展示企业新产品,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建技术先进、设备常新的实训实验室,是校内实训实验室保持长久功效性的可靠途径。

三、结束语

校内实训实验室一方面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练兵场,肩负着“教”和“学”两副重任。同时,良好的校内实训环境,更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职业性、技能性;有利于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自我实训,自我提高,是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快捷而有效的途径。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包括场地、设备、师资等诸多内容,因此在现阶段,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工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验室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较为可行的方式。

猜你喜欢

工学实验室实训
盐工学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