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
2015-10-13西门
西门
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被誉为红塔区的“南大门”,玉元高等级公路、102省道、昆玉铁路交汇于此,区位优势尤为明显。
辖区内的研和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1 . 86平方公里,是云南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重点发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特别引进了物流、钢压延、太阳能光电、五金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产业,如此企业密布、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自然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工,工人的劳动保障维权工作,成为工会和劳动部门履职的核心内容。
研和街道工会积极配合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小组,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专项检查行动,以及日常的劳动保障巡视检查,规范用工,整顿劳动力市场,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
老乡欠老乡
研和街道工会的办公室地处镇上的一条老街,和周围的商铺连为一体,尽管房屋老旧,但大街上总是热闹非凡。
2014年1月22日一大早,研和街道办事处秀溪社区7组村民柴长文、柴长会、张家弟、唐开亮、邓家平5人走进了工会的办公室。
他们是来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帮忙讨要工钱的。
早在2012年2月,研和街道办事处宋官村委会8组村民丁继光挂靠于玉溪市九建司,当起了包工头,承包了宋官村委会路面硬化和修庙的活计,并委托村民潘其学作为现场考勤施工管理员。柴长文等5人,就是潘其学找来工地干活的。
至于工资如何支付,大家都嫌合同书太麻烦,不如口头协议省事。于是潘其学代表丁继光告知柴长文等人,男的130元每天,女的50元每天(5人当中有一对夫妻)。当然这不是定数,最后的收入还得根据活计的完成情况而定。
在工地上干了40多天后,柴长文预支了2000元。事实上,路面硬化和修庙的工作,在2012年6月就干完了。可是活计干完了,丁继光的手机也打不通了。
到2013年春节前夕,柴长文死磨硬泡又从潘其学那里预支了1000元,即便这样,柴长文也还有4880元欠款没拿到。参与这次修路和修庙的,总共有35人,其他工友为维持生计,干活期间或多或少预支了部分工钱,但大部分仍然没有拿到。5人中的这对夫妻,总共被欠款28000元。
潘其学曾经代表丁继光承诺,活计干完不超过一个月,工钱就可以付清了。可是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2013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工钱多的预支了1000元,工钱少的连一分也没有拿到。
研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经过认真核实,丁继光所欠农民工的工资共计75921元,工作人员随后与宋官村委会、玉溪市九建司和丁继光等人协商,最终于2014年1月27日,将所欠工钱全部付清。
是否到蒙自上班?
2014年8月,研和街道办事处本地人余爱华、戚会仙遭遇了同一个难题,她们所在的玉溪合汇公司未经二人同意就安排她们去红河钢铁厂上班,如不服从公司安排将视为自行辞职。这就意味着,要保住工作,她们将去研和以南200公里以外的红河州府蒙自上班。
面对公司的“包办”行为,余爱华和戚会仙实在有些气愤。自从2007年9月进入合汇公司工作以来,她们二人也算老员工了,可是公司从未给她们买过社会保险;每逢固定节假日,加班不少,可从未给过加班费;“三班倒”的轮班,中夜班的补贴也没见过,现在不管个人意愿,就强制安排员工到外地上班,不去则视为自动辞职,而且去了以后的待遇如何,公司也没有明确表示,真是让人情以何堪?
余爱华和戚会仙二人向研和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她们的调解请求是,要求合汇公司把二人上班期间的社会保险、节假日加班费和中夜班补贴补给她们。
为了核实情况,调解委员会将电话打到合汇公司,证明二人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8月15日,在调解委员会那间老旧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经过调解,职工和公司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合汇公司一次性支付余爱华、戚会仙各1700元补偿费后,双方不得以同一事实再起争执。
事实上,节假日加班而没有报酬,不止余爱华和戚会仙二人遭遇过。同样是在玉溪合汇公司,来自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的农民工冯斌2014年9月15日来到研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反映,他从2010年4月进合汇公司上班,承担焊工工作。2014年8月份,冯斌应公司要求加班96小时,9月份,公司领导说生产任务繁忙,冯斌又加班36小时,可是本应正常支付的加班费却如水中月镜中花。冯斌找上门来,就是要求玉溪合汇公司支付200%的加班工资共计1950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进行核实,了解到冯斌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经过调解,双方很快达成一致。2014年9月23日上午10点,玉溪合汇公司将1950元加班费交到冯斌手中,双方不得为此事再起事端。
研和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严志东说:“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入驻研和,但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农民工的利益,一旦利益受损找到我们的,我们都会帮他维权。”
工钱是心头的一个结
2014年年初,家住昭通市昭阳区的管明富经朋友介绍,来到研和街道办事处公租房工程项目做工,施工单位是十四冶三建,真正承包工程的小包工头是李开林。管明富与李开林约定,每天工钱180元。
遗憾的是,两人并没有约定工钱的支付时间和方式,就这样干了几个月后,管明富除了预支点生活费和零花钱以外,他算算自己的工钱已有一万多元了,可是都在李开林那里。
就在这时,管明富因为家里有事,只好离开。走的时候,李开林说,到了年底一起结账。管明富是实诚人,他相信这个小老板,于是回家处理事情去了。
到了年底,管明富收到李开林打到账上的5000元工钱,还说到2015年年初一定付完余款。管明富算了一下,除去预支款,自己还应有4900元。
2015年的上半年时间,4900元的工钱始终是管明富心头的一个结,真要拿不回来的话,那些汗水就白流了,包工头就捡着了。
所以他不甘心,时不时给李开林打电话讨要工钱,可是李开林总是说没有。直到6月7日管明富再次打电话时,李开林在电话中破口大骂。管明富回忆说:“他几乎什么都骂,他还说,要是我在他面前,他会打死我。”
6月9日,走投无路的管明富来到研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经过核实情况,立即打电话给李开林,由于李开林身在外地,工作人员要求他回到研和即前来协商处理。6月20日,管明富终于拿到了自己的4900元。
每一分工钱的讨要都不容易,通常是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成功。在研和街道工会的办公室内,工会委员兼首席调解员柴建富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调解笔录,从中可见调解的周折和辛苦。
“2015年8月6日,黎晓波到我处反映拖欠6000元工资一事,致电台升宏祥公司老板王小刚,未接电话。
8月8日下午,致电公司车间刘主任询问情况,刘答应私下沟通解决。
8月10日致电黎,黎称未接到刘电话,再次致电刘,刘答应向老板请示后,与黎面谈。
8月11日再次致电黎,黎称未接到刘电话,致电刘,刘称自己在外面。致电王(老板),不接电话。
上午10点18分,刘致电我处,答应本周内将黎工资发放。
10点36分,联系上王小刚,王表示已让财务准备发工资给黎。
11点10分,台升宏祥何姓财务人员来电表示近一两天就解决。
下午14点零5分,电话联系黎,获知台升宏祥财务何女士已与其取得联系,并让其本周内到财务处签字领取工资。
8月17日致电黎,获知黎晓波6000元工资已拿到。”
这样的流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有时还需召集当事人进行前期调解。当然,也有个别调解不成的,只有请当事双方选择仲裁等法律程序。
5年来,研和街道办事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劳动者立案163件,调解154件,追讨农民工工资达508万多元,涉及劳动者913人,涉及企业10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