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动态及发展动力培育
2015-10-13喻姗娜何蒲明
喻姗娜++何蒲明
摘要:基于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从湖北省粮食产量、粮食单产水平与播种面积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湖北省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动态,得出基本结论:除了粮食单产水平外,湖北省的粮食生产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正在下降。基于此,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培育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动态;动力培育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8-462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8.059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保障粮食稳定供给,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必要前提。而湖北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过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湖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始终徘徊在9~11名之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在粮食主产省中湖北已然成为少数几个缺粮省之一,粮食的生产潜力和生产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有必要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动态,明确基本形势,找准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新形势下着力培育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做新贡献。
1 近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动态
1.1 数据来源
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湖北统计年鉴》等。
1.2 湖北省粮食产量情况分析
1.2.1 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国家和湖北省出台了多项鼓励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湖北省的粮食生产总量与全国的粮食生产情况基本一致,除了2006年外,其他年份粮食均呈现增产的态势。湖北粮食产量平均增幅为2.775%,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增幅为3.197%。
1.2.2 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 在这十多年来,湖北省的粮食战略地位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湖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所占比重中有较大改变。从整体上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图2)。2013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所占比重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表1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湖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和基本形势。
在表1中,湖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的位次排名基本保持不变,始终在十名左右徘徊,这也意味着湖北省始终是中国产粮大省,依然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1.2.3 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增产趋势不明显 近年来,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占比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发展相对比较稳定,水稻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小麦、玉米(图3)。从发展态势来看,除了玉米增产趋势比较明显之外,水稻和小麦的增产趋势并不明显。
1.2.4 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以水稻贡献度为最大 在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在粮食主产省中湖北省已然成为少数几个缺粮省之一。从图4可以看出,水稻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度最大,也就是说,水稻的增产或减产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最大。
1.2.5 粮食人均产量与全国粮食人均产量差距不断扩大 作为人口大国中的人口大省,湖北省的人均粮食产量形势并不乐观。
从图5可以看出,多数年份中湖北省的人均粮食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几年,这种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1.3 粮食单产水平与播种面积情况分析
因为粮食总产量取决于单产水平和播种面积,所以从这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
1.3.1 粮食单产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 一直以来,湖北省的粮食单产状况良好,远远高于全国粮食单产水平。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表现为夏粮稳,双季稻增,中稻单产仍稳居全国第一。
从图6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湖北省的粮食单产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2 播种水平与全国差距不断扩大 从全国粮食播种水平来看,湖北省有着明显的差距。从图7可以看出,农作物播种面积上升趋势比较明显,但粮食播种面积上升的幅度要小于农作物播种面积上升的幅度,从而导致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但就全国的情况来看,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却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进而导致湖北省与全国的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1.3.3 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 由于农业的低效益,特别是粮食作物回报率低,使得农民更多地转向经济类作物种植。在湖北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容乐观。从图8可以看出,玉米的播种面积在缓慢上升,小麦在波动中下降,水稻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下降的趋势。
2 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动力培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除了粮食单产水平外,湖北省的粮食生产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正在下降。可以这么认为,湖北这个传统的粮食主产省现在已经成为了缺粮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培育新动力。
2.1 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湖北省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14万hm2,其中绝收近100 hm2。2014年湖北省多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旱灾,受灾农田近40多万公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打造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更要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力度,对于这个拥有六千多万人口的人口大省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并加大投入,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有效防治洪涝灾害和旱灾,降低农业自然风险,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高效益、农民高收入、农村高水平。endprint
2.2 尽快启动目标价格制度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2]所谓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就是在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应给予低收入消费者一定的补贴,反之,则给予生产者一定的差价补贴。实施目标价格和差额补贴政策,可以切实保证农民利益,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且,还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得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地方政府要落实补贴政策,保证农民都能享受到福利,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目标价格体系,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对目标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2.3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
农业部数据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一连增”,而对此贡献度最大的就是粮食单产,贡献率达55%以上。因此,目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利用科技来提高粮食单产,即将专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农民大众的成果,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就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体系,即从公益性角度出发,提高推广能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扩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平台;要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壮大服务队伍;对农技推广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即一切以农民需求为先,将以往的单一技术服务转变为多项式技术服务,实现面对面指导。
2.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谁来种地”这一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有过指示:首先,要保证农业后继有人,就必须要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民队伍;然后要解决好“地怎么种”这一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就是要有人种地,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民把农业生产作为兼业即农业兼业化现象比较突出。与此同时,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孺和老人,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农业生产现状使得“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此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近年来,湖北省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数量逐渐增多,这股新生力量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上,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能松懈,才能有效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有序流转;另外,要以农业高效益为着力点,让农业成为“香饽饽”,让农民在今后也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
2.5 着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重塑粮食生产比较优势
当前,要将“突出重点抓关键”原则坚持到底,以粮食产量大于等于300万t为标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达到标准的县(市、区),集中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进而促进粮食生产优势区域的集中。张海姣等[3]提出,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粮食生产潜力大,基于其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特征,粮食应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心,不管是粮食种植,还是粮食加工。对支农资金进行统筹,切实保证粮食核心产区的财政补贴,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稳定并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力度,主要从耕作、播种、植保、收割等方面进行补贴。同时,对产粮大县采取强有力的奖励制度,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即“能进能减,能进能出”,使财政支持能够应用到粮食生产的各个方面。
2.6 尽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构建耕地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
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保证农民手中拥有永久的优质农田。然而,在城镇化背景下,许多优质高产的农田被流转为工业建设用地,使得划入基本农田的土地多为条件较差的土地,此弊端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一般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占一补一,占补平衡”,换句话说就是占好的就补差的,占优的就补劣的,占近的就补远的,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则反之。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同时,要协调好地方经济发展与耕地的保护,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与耕地的合理集约利用问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消极影响下,可以采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措施来消除影响。要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加大对改善耕地质量的投入[4]。
参考文献:
[1] 张魁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N].成都日报,2013-01-17.
[2] 黄 艳.建立目标价格制度 理顺农产品价格机制[N].中国信息报,2014-02-10.
[3] 张海姣,张正河.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路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5-7.
[4] 郑 鹏,黄良港.湖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潜力及政策措施[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6):657-6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