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015-10-13周宗丽
周宗丽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很多新型教学理念与方式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接受美学就是诸多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它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有助于个性解读文本。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所面临的压力较大,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存在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接受美学教学经常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接受美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且要扎实、深入。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接受美学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一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中会发现,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经常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办法,以便更好的发挥接受美学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接受美学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存在功利化倾向
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很多年,但教育一直未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面对升学压力,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经常将阅读教学目标转移到可能出题的考点上,而不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就会阅读教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制约着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期待视野与阅读兴趣
让学生自由阅读能够使其从中发现更多新意,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经验与情感重新构建文本,由于没有教条主义的限制,学生的阅读也会更为轻松。但实际上,由于教师会参与学生的阅读,即便让学生自行阅读,但他们还是会感到阅读受到现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概括中心思想与总结艺术特色,这样一来就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很难从中发现其他内容。
3.过于重视文本解读
之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接受美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多元解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多元解读文本,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也不是引导,与接受美学的真实目的严重不符,存在较大的随意现象,很多教师也没有深入的了解文本内涵。
二、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要真正改变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应全面理解接受美学理念,实行开放式教育,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想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经常进行师生互动,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将接受美学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发挥接受美学的作用。
2.提升学生的期待视野与阅读兴趣
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有的思维模式,在进行阅读时经常会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完成赏析。很多学生都会在阅读时联系自身实际,与文章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过程也是对期待视野的扩充。这时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客克服阅读教学中的各种阻碍,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期待视野,教师应适当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积累更多经验,以便促进学生期待视野的提升。同时,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不同的阅读氛围。
3.构建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主要是指将文本设置为一种开放式结构模式,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留白,进而发挥学生的自身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理解与情感弥补阅读空白点。如在学习《雷雨》这一课时,作者描写了一个社会的悲剧,阐述了命运对人生的捉弄,通过周家与鲁家的故事展现了时代对人类的摧残,在这里就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如繁漪原本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那么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研究点,让学生发挥想象,从文本中找寻答案。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起,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为放松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根据文本细节召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在阅读时实现个性化解读。
三、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充分了解接受美学,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将接受美学要点融入其中,发挥其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期待视野与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贾文娟.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耿起航.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5,04:212.
[3]尚雪妮.浅谈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