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10-13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02
肖 静(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2)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肖 静
(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2)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本文研究显示,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情况,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护理疗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增加,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的几率也在逐年增加,而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突然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为昏迷不醒、肢体活动不便、吞咽障碍等。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9.10±10.74)岁;护理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0.12±10.5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等。
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式如下:对患者进行基础训练,即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以通过伸舌头等运动方式来锻炼患者的咀嚼肌[2],还可以进行一定量的摄食训练,让患者充分了解到进食的重要性等。
1.3 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显效与有效水平作为治疗有效的判断标准。
显效:经护理后,患者的吞咽能力基本已经恢复。有效:经护理后,患者的吞咽能力逐渐恢复。无效:经护理后,患者的吞咽能力与护理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吞咽困难,容易导致患者摄入的营养不足,影响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3]。
本文对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护理干预,其中,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早期康复护理,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基础训练,适当活动颈部,借助颈部曲张帮助患者吞咽食物。同时,进行口唇闭合练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把干净的手指放入嘴巴,进行吸吮。指导将舌头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增强舌肌力量[4],让其能够灵活活动。
基础训练后,护理人员还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体位,再进行摄食训练。根据患者的吞咽程度,从简单到难,先选择简单的食物进行吞咽练习,再选择比较难的食物进行吞咽。同时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在使用真正食物进行吞咽时,引导患者进行多次的空气吞咽[5],掌握吞咽的技巧等。
患者因无法进食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护理,调整好心理状态,自觉的进行吞咽训练。
综上所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吞咽能力,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焦金花.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180.
[2] 宋秀梅.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5):245.
[3] 尤 欣,关艳莉,杨爱珍,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C].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11: 389-391.
[4] 李加玲,霍宁霞.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247-248.
[5] 张晓燕.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64-465.
R572
B
ISSN.2095-6681.2015.12.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