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庄子》的自然主义理想

2015-10-13

人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天籁天地庄子



论《庄子》的自然主义理想

赵亚骐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早在蒙昧的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活动范围的局狭,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山崩地裂往往给当时的人们以“世界末日”般的恐惧,自然界像是操纵着一股神秘的力量与人类尖锐的对立,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捉摸这种规律于是“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人类不断改造大自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着自己对自然的感官接受,自然界放佛没那么可怖反而越来越可亲可爱,自然界于是进入审美领域,以新的面貌刷新着人类对它的认识,《诗经》及诸子百家都曾对其有过不同程度的阐释,然而《庄子》则是关于“自然”意象之集大成之作,以自然为宗,从方方面面阐述了庄周的自然主义理想。

关键字:天地;自然; 自然主义理想

在《庄子》一书中,直接提到“自然”二字的篇章并不多,《德充符》篇有:“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应帝王》篇有“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天运》篇有“应之以自然”,“调之以自然之命”,《缮性》篇有“莫之为而常自然”,《庄子》的“自然意象”则远不止此,他用其他与之想通相近的概念替换了“自然”,使他的自然主义理想渗透到文章各处。庄子的文章,选材杂以自然万物,设语成篇皆出自自然之言,以单纯无为的自然之心探讨着人性思想中最深刻的部分。庄子的自然主义理想便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并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法天贵真

《渔父》篇云:“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种“法天贵真”的主张就是强调人们要自觉遵守自然规律,重视客体的真实性,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在《渔父》篇中对于伪善虚假的行为做了刻骨的描绘和揭露,“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的“真”在这里就可解释为“自然”,寄托着庄子的自然主义理想。除此之外,《庄子》还塑造了一批“自然”的典型形象,如申徒嘉、叔山无趾等人,尽管他们的肢体是丑陋残缺的,但却是庄子“法天贵真”理想的最高代表,《养生主》篇云:“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右师正是因为葆有这种“贵真”的思想才能安守肢体的残缺,做到“形”和“神”的最终统一。

二、复归朴拙

《天道》篇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能与之争美。”在庄子看来,“朴素”代表着一种原始本性的风貌,是浑然天成的“自然”,因此要想达到自然的理想,就要“复归朴拙”,反对“机心”,庄子在《天地》篇对这种心理状态做了解释:“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庄子认为,正是这种“机心”使人们逐步丧失淳朴自然的天性转而走向智巧钻营的,更令他痛心的是人们并无悔过反思之心,离他的“自然主义理想”渐行渐远了,因此他一再强调朴素、自然,希望使人们回归“自然朴拙”的本性,《应帝王》篇曰:“雕凿复朴”,《马蹄》篇曰:“素朴而民性得矣”,《天地》篇也说:“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与此同时又塑造众多代表“朴拙”的意象,如“婴儿”(《人间世》)、“处子”(《逍遥游》)等。庄子的这种“去雕琢尚朴拙”的自然主义理想在当时虽未得以实现,但却为道家思想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世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淳朴自然风格之滥觞。

三、自由理想

《逍遥游》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段大概是庄子所追求的自由的最高境界,也是其自然主义理想的主要范畴。笔者认为,正是现世的种种不自由致使庄子本人极度的想要挣脱这种束缚,“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庄子对人的自然天性和自由的渴望,满心憧憬一个“无何有之乡”作为他的自然主义精神归宿,庄子的“逍遥游”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主义境界的自由,也是庄子自然主义理想的美好寄托。

四、无为而治

《让王》篇曰:“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庄子的自然主义理想体现在政治方面则是“无为而治”。《秋水》篇有言“吾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可见庄子对于入世做官是嗤之以鼻的。假设不得不为官时,庄子则主张“无为而治”,《在宥》篇说:“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这里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的意思,这里是说,把自身看得比天下还重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把珍爱自身甚于珍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只有这样才能“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

五、艺术审美

《齐物论》云:“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天籁”、“地籁”、“人籁”都是庄子创造出来表示音乐(声音)的词汇,“天籁”指的是大自然创造的音乐,如泉水叮咚、风声鸟鸣;“地籁”指的是空虚的地方发出的声响,是风吹孔洞发出的声响;“人籁”则是指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显然,庄子是提倡“天籁”反对“人籁”的,他肯定自然天成的艺术,肯定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自然之美,反对人为对艺术美的破坏。《庄子》一书中不断提到歌、舞、乐、画等艺术形式,不断展现了《庄子》的艺术品格和独到追求,寄托着庄子的审美情趣和他深入骨髓的自然主义理想,深深的影响激励着后人不断开拓进取,为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树立了楷模。综上所述,庄子的“自然意象”和“自然主义理想”几乎贯穿于庄子的全部思想中,渗透到了处文学以外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他的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审美观,充分的说明了庄子“自然主义理想”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是我们研究庄子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8月

[2]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3]陈鼓应.庄子浅说.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6月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47-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B223.5

作者简介:赵亚骐(1990-)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黑龙江大学2014级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代诗歌。

猜你喜欢

天籁天地庄子
郑庆余《逝去的记忆
——天籁》
《天籁》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天籁之诗(外四则)
拾天地之荒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综合版画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