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江省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概览

2015-10-12

群众 2015年9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建设

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明确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沿江9个省和2个直辖市积极融入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百舸争流、各展所长。本期刊发本刊记者采写的一组稿件,介绍沿江省市的丰富探索,旨在为江苏打造长江经济带建设先行先导区提供参考。

区域联动

舞起长江巨龙

上海:昂起“龙头”带动全局。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上海全力以赴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带动全流域11省市共同发展。一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加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推动创新成果在长江流域推广和共享。推进长江大通关体制建设,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二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实施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减淤等工程,提升长江口通航能力。加快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加快铁路枢纽布局,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增强航空枢纽功能,完善上海与长三角、长江流域的交通联系。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大战略项目、基础工程,营造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的环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强跨区域产业合作,积极推动长三角产业合作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合作。

湖北:挺起“龙腰”打造核心增长极。湖北省的发展定位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祖国立交桥”,长江中游核心增长极,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湖北提出,要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门户枢纽机场和全国重要物流基地,推进武汉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具有潜在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腰”。加快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发展,强化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化与“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合作,共建“中三角”,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重庆:摆起“龙尾”促进协同发展。长江黄金水道是重庆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依托。重庆着眼辐射周边、服务流域,着眼互联互通、产业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形成衔接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更好地发挥重庆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作用。特别是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铁路、水运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科教和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功能,增强重庆的战略支撑力。与此同时,加强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共享、信息互换,支持辖内区县与沿江省市开展园区共建、“产业飞地”战略合作试点,大力承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打造“承接沿长江产业转移高地”。

激活产业发展的

“乘数效应”

武汉: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驱动城市经济转型。武汉在做强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提升创新实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使“创新驱动”成为城市经济转型的新动力。首先,推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发展中小银行、鼓励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积极扶持互联网金融等。其次,让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推进武汉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有组织地转移转化,加快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盟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实现新技术的应用扩散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再次,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激发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兼顾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力量,“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为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扫清障碍、构建新兴产业创业创新投融资链、构建扶持民间投资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建立政府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合作机制等措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浙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浙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体产业的可持续能力,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竞争力强、资源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与现代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发展“11+1”的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包括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以“中国制造2025”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着力完成“强基础、促融合、推合作、保安全”四项任务,通过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重点,来实现软硬融合、两化融合、产业与服务融合,助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打造万亿级金融产业,将其作为浙江七大万亿级现代产业之一,重点围绕五大金融产业联动、四大金融产业平台衔接以及三大区域金融建设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湖北、湖南、江西: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中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明确表示将共同编制“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中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打造若干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重点围绕汽车、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电子和循环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力争在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汽车等方面率先突破。其中,以武汉、长沙、南昌、株洲、襄阳、景德镇等为重点,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铜、铝、钨、铅、钽铌、锂等有色金属及稀土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以武汉东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促进长沙、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充分鼓励扩大相互投资,合理引导区域竞争,促进企业间跨省域兼并重组,支持江西九江与湖北黄梅小池、以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合作共建,打造跨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重点推动湖北专用汽车和湖南工程机械的战略合作,推动大冶有色、江西铜业等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联合协作与技术改造,以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建设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重庆市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如今,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又使重庆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重庆坚持以区域合作为导向,协同各省市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自身特色产业,避免沿线产业无序竞争、同质竞争,实现协调发展。坚持以质量、效益、结构为导向,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仅仅是厂房、生产线的简单搬迁,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转移谋求产业整体升级,带动先进理念的拓展和人才的流动,加速推进全流域产业崛起。凡是转移之后产能得不到提升、技术得不到加强、节能降耗水平得不到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不到增强的产业和项目,就不承接。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对污染十分严重、处理能力不强、处理成本过高的企业、项目,采取“拒绝制”,更多地承接附加值大、污染少、容纳就业人口比较多的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立体交通网

畅通黄金水道

安徽: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安徽省依托黄金水道建立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一是开展长江、淮河干流整治前期工作,实施引江济淮航运配套工程。制定沿江、沿淮港口发展规划,推动港口群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研究提出铁公水陆多式联运发展措施意见。二是加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编制,支持合肥副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三是深化与沿海沿江口岸协作,推动长江经济带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接单平台等建设。

江西:打造联江通海综合交通。江西重点推进长江、赣江、信江的航道整治和航电枢纽建设,如赣江新干航电枢纽、井冈山水电枢纽、龙头山水电枢纽、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等工程。在铁路方面,江西将打通北上南下高铁通道和沿江快速铁路通道,构建以京九、沪昆大“十”字型高铁为支撑,覆盖所有设区城市的“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在机场方面,江西将构建“一干九支”运输机场为主,通用机场为辅的航空运输网络,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省96%人口、94%县城的航空服务能力。此外,加快昌九一体化,把昌九区域打造成为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板块。支持南昌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把南昌建设成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

浙江:综合运输体系服务无边界。为打造完善合理、浑然天成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浙江省通过平台将铁路、港口、航空、水路等跨运输方式的信息“串起来”,织成一张网。借助杭州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机遇,浙江交通乘势而上,积极提升制造、商贸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能力;部署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做大做强“三港一平台”,打造“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抓好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的同时,浙江形成了许多可在全国推广的先进经验。

贵州: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贵州初步实现了交通建设“省市州共同出资、建设以市为主、运营省级统一”的模式,由省级高速公路投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组建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解决了地方融资平台不能贷款的问题。通过融资平台整合省级和地方资产,挖掘地方潜力开展融资,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以土地换资金、以资源换资金等方式,将高速公路建设贷款抵押、质押资产延伸至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湖北: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一是对接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委托权威机构科学编制《长江经济带湖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立足湖北,着眼全国,放眼世界,从长江经济带科学有序发展的角度,重点研究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路径,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立足湖北实际,明晰发展重点。组织编制《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重点研究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湖北综合交通的发展思路和实施重点,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储备。三是整合利用资源,优化发展布局。根据湖北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编制《湖北长江、汉江(干流)岸线利用控制性规划》,统筹优化岸线利用和港口布局,切实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利用,积极推进港口资源的整合,推进港口有序发展。

推动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积极推动成都“一城独大”向“多点多极支撑”的城市布局发展。一是提升首位城市。支持成都率先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质量,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和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地级城市的金融中心、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功能,建设次区域发展的支撑点。三是择优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把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县城培育成中小城市。四是科学培育城市群。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优先发展川南城市群,着力培育川东北城市群,积极培育攀西城市群。五是实施“人的城镇化”举措。让人进得了城,全面放开成都之外城镇落户限制;让人就得了业,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让人安得了家,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推进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重庆:实施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组团式发展;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城镇特色发展。以长江及郑渝铁路、沿江铁路、渝宜高速,乌江及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等交通通道为轴线,集聚发展重点城镇。在加快万州、黔江城市建设的同时,差异化发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15个县城,即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武隆、彭水,建成中小型特色城区。另一方面,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探索“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统筹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湖北:实施新型城镇连绵带建设。积极实施沿江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建设新型城市连绵带,形成围绕“一核六点”(“一核”,即核心城市武汉;“六点”,即宜昌、荆州、黄石、鄂州、黄冈、咸宁6个重要节点城市)布局的沿江城镇体系。一是加快重点城市群建设。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城市群。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大力建设宜昌、荆州城市群。二是优化沿江城镇布局。以长江水运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等体制障碍,加强沿江城市经济合作,形成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活跃、要素流动更加频繁的沿江城市带。三是推进沿江城乡一体化进程。以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为突破口,统筹沿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安徽:实施新型城镇化“四大行动”。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53”行动、城乡统筹水平提升行动、产城融合促进行动和资金保障行动。“153”行动主要包括“一项户籍制度改革”、“五有并轨”和“三权落实”。其中“五有并轨”是指促进创业就业、增强教育保障、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供医疗卫生保障以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三权落实”主要是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鼓励引导进城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依法、有偿转让。城乡统筹水平提升行动主要包括规划引导、中小城市和县城提质扩容、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管理创新。产城融合促进行动主要包括产业支撑、功能提升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资金保障行动主要从资金保障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探索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在内的融资新模式,规范政府举债方式。

凸显开放型

经济新优势

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放大区位优势,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首要任务。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独特优势。基于此,云南提出“桥头堡战略”,并于2013年制定实施《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以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完善跨境交通、口岸以及沿边干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跨境旅游,加快形成沿边经济带。近期,云南以增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功能为目标,推进孟中印缅、中老泰等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深化参与中国—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努力建成面向西南周边国家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省份“走出去”的先行区。

重庆、四川、湖北:借势战略叠加加强战略互动。沿江省市认识到战略叠加的有利条件,主动作为加强战略互动,让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产生出叠加效应、乘法效果。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主动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发挥重庆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作用,努力形成衔接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更好地发挥重庆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作用。四川省努力发挥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作用,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融入亚太经济圈,向西通过欧亚大陆桥加强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的合作。同时,深挖川俄合作潜力,力争在对俄经贸、投资和人文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湖北省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拓市场,带动产品、技术、设备出口。

湖北、安徽等: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增强沿江沿边开放口岸和特殊区域功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为此,湖北省提出要加快沿江对外开放口岸和特殊区域建设,加快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东湖保税物流中心、武汉出口加工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宜昌保税物流中心、荆州保税物流中心,将武汉列入国家汽车整车和肉类进口口岸城市。安徽省提出要加快合肥综合保税区、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争取芜湖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合肥、马鞍山、铜陵、滁州等有条件的市创建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争取蚌埠、阜阳、合肥铁路口岸升级为一类铁路口岸,支持合肥港升级为一类口岸。四川省提出要继续做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加强成都、重庆综合保税区联动,推进德阳综合保税区获批,加大青白江铁路口岸、宜宾港两家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申报力度。

上海、重庆等:推进投资、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一招。上海加快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重庆市大力推动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切实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着力壮大口岸经济,大力发展新的贸易业态,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安徽省加快推行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报关方式,建立由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多部门参加的通关协作机制,统一监管模式、统一查验标准、统一操作规程,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四川省积极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大力推动保税加工、物流和服务发展,实施更加便利的检验检疫制度。

让一江清水

绵延后世

湖北、重庆: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湖北在2014年1月率先通过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用法律形式确立了水环境保护法则,规定将对排污企业“按日计罚”,对拒不整改的违法单位、个人,可依法按天数每天进行处罚,只要其不整改,就可“一直罚下去”、“罚到违法者倾家荡产”。同时在责任追究上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未完成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的,由上一级政府或监察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者通报批评;不能尽职尽责,使辖区内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重庆则出台了产业“禁投清单”,对不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推进长江水质净化行动。同时,优化水资源在生产、生活、生态等各用水领域的配置,加强长江水质监测,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浙江、安徽:构建共赢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浙江新安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确定了“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三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安徽、浙江两省共同设立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以皖浙两省跨界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四项指标为考核依据,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如果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水质达不到标准,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不论上述何种情况,中央财政3亿元全部拨付给安徽省。试点资金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具体包括上游地区涵养水源、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船舶污染治理、漂浮物清理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重庆: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庆市不断加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探索森林生态系统损害评估鉴定制度,试点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负面清单,按照城市公园的要求进行改造,形成复合式生态走廊,在达到条件的区域建立若干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区等示范项目。实施“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等系列工程,持续推进长江两岸的造林绿化。推进长江两岸绿化行动。加强长江两岸景观带建设,提升两岸的景观效果和绿化档次,通过再造林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固碳能力,极大地改善了沿江生态环境。

浙江:建立健全绿色GDP考核机制。浙江坚持因地制宜,从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对生态型的县(区)适当降低工业经济指标权重,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县(区)全部实行乡镇分类考核,如安吉县把全县13个乡镇分成生态型、工业型、综合型三个类别考核,对6个不具备发展工业的乡镇取消工业性投入、平台建设等指标,单列进行生态考核。把资源、生态等环境约束性指标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实行绿色GDP考核。生态环境指标划分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循环经济等3大类,细分为美丽乡镇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四边三化”等20项具体指标,形成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六个部分分别由丁和平、张宁、冷超、袁文、苏胜利、段培华依次采写)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建设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