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台北“双城论坛”能带来示范效应吗

2015-10-12徐青

世界知识 2015年19期
关键词:柯文双城台独

徐青

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长杨雄(右)在上海兴国宾馆会见台北市长柯文哲。

台北市新任市长柯文哲上任后,有着“台独”理念的他能否延续前任蓝营市长开启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备受瞩目。几经波折,“红”“绿”“双城论坛”终于在今年8月17日于上海召开。自认是“墨绿”立场、不认同乃至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柯文哲,何以拿到了“双城论坛”的通行证?此次“双城论坛”举办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对岛内和两岸关系又将带来什么影响?

大陆对“双城论坛”的务实处理

2008年国民党重返岛内执政舞台后,两岸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建立起了基本政治互信,进而形成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开启的上海与台北两市的“双城论坛”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五届论坛两市签署了19项交流合作备忘录,极大地促进了两市交流合作的深化发展。

由于台北市在台湾的地位独特,因此它与大陆的城市交流在两岸城市交流中具有指标意义:不仅在两岸城市交流和民间合作中具有典范作用,而且因其属于高层次的城市交流具有高度的政治意涵,其“定期、大型、首长互访”的特色使其成为两岸机制化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其他台湾县市长赴大陆“不定期”的参访或推广活动相比突显出本质上的区别。也正因此,“双城论坛”从“蓝”市长时期的合作模式转为“绿”市长执政下的交流模式,其交流的政治基础就必须以两岸达成一定的共识为前提,亦即双方的政治互信需重新建构。

面对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大陆一再强调,会坚定不移地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提出只要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任何政党、团体与大陆交往都不会有障碍。但大陆也认识到,要民进党转变其“台独”理念、在短时间内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九二共识”是非常困难的。难道一旦民进党明年重新执政,两岸交流合作近八年的成果就这样搁置了?两岸民心的融合之路就这样停滞了?向着统一迈进的两岸和平发展进程就这样被阻断了?当然不是。

因此,鉴于柯文哲的无党派背景及地方首长的身份,鉴于柯文哲上任后屡屡展现出突破绿营两岸交流障碍的企图心(他上任刚满一个多月就表示,如果上海发出“双城论坛”的邀请,他“一定会去”,还希望“双城论坛”可以扩大为“两岸城市论坛”,让两岸更多城市可以参与这个平台),鉴于柯文哲在岛内所谓“第三势力”中的标杆地位和较高民意支持度所赋予的示范效应,鉴于延续“双城论坛”有助增进两岸民众福祉,上海市有关负责人与柯文哲围绕建立“双城论坛”的政治基础进行了多次沟通,为柯文哲登陆预留弹性空间。

在延续“双城论坛”的问题上,大陆在坚持“九二共识”底线的同时,采取了弹性的做法:一是降低“双城论坛”的位阶,将其定位为纯民间交流层次,降低原有的高层城市交流的政治意涵。二是要求柯文哲明确表达出与“九二共识”相向而行的态度和相应的两市交流论述,核心就是两市关系的定位。而柯文哲基本上做到了。

柯文哲与“九二共识”相向而行

首先,柯文哲在言行上做到了与“九二共识”这一两岸交流协商的政治基础相向而行。

在第六届“双城论坛”举办前,柯文哲先后做出了三个重要举动。一是行动上将台北市府的两岸事务与国际事务分开处理。例如,在未来上海公交卡与台北悠游卡两市电子票证的合作上,弃走台当局《国际电子票证实行办法》的“主权国家”之“国际合作”路径,而走“两岸关系条例”修法(将两岸电子票证列为可合作的项目)的路径来实现。二是言辞上先后表示“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了解与尊重”大陆所秉持的“九二共识”的原则与立场。三是不断表达“两岸一家亲”及两岸互相认识、了解、尊重、合作的四大互动原则,期盼双方“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和两岸和平发展,展现出善意和不对抗的态度。

这三大层面的动作体现出柯文哲在“双城论坛”的认识上,认可论坛属于“一个国家内部的两个城市间地方层级交流”的定位,与大陆建立起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默契,其所谓“尊重”“九二共识”也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且,在本届“双城论坛”举办期间,柯文哲在不同场合释出的信息也平稳正向,让大陆肯定了其“低调无意外”的做法。因此,围绕着“双城论坛”的举办,在柯文哲与“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相向而行的基础之上,上海与台北两市的互信得以建立,这就排除了两市交流合作的政治障碍。

其次,柯文哲与大陆在增进两岸人民福祉上存在共识。柯文哲作为台北一市之长,民生问题是其最大的政治责任,也是其最高的执政正当性所在。而七年多来两岸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大陆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岛内基层民众对两岸和平红利的期待,都促使柯文哲以其医生的务实思考模式做出果断定论:台北市的发展不能排除、也难以逃避大陆的因素,因此,他必须展现推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的政治能力与担当。而“以民心为心”、顺应两岸交流合作的大趋势,是为民众谋福祉的最好途径。故柯文哲多次强调,“对于两岸城市交流,只要有利于两岸人民的都会积极去做,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都不会拒绝”。自上海返台后,他更明确表示,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台湾人民可以过好一点的生活”。

对民进党的影响有限

本届“双城论坛”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观察。从柯文哲自身角度来看,他以一个市长的位阶破解了一个应由台湾最高领导人处理的重大政治议题,趟出了一条具有“墨绿”理念的人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可行之路,建立起“红绿”地方政府层级的交流渠道,不仅提高了他自身在岛内的政治地位,累积了政治资本,也为在未来政途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性。

从对岛内社会的影响来看,首先,有了此次“双城论坛”与大陆沟通合作的模式,柯文哲在未来的市政作为中,在涉及两岸关系的议题上就会有所顾忌并自我约束。影响所及,则“九二共识”、“不独”、“‘台独对台湾人民福祉不利”等政策氛围、思想意识导向就会绵绵传递出来,逐渐扩散并深入人心,这对引领岛内民众反“台独”具有正面意义。其次,作为民意支持度较高的岛内所谓“第三势力”的标杆人物,柯文哲此次以“双城论坛”新模式登陆进行两岸城市交流合作,有利于扼制岛内自2014年3月“反服贸运动”以来“台独”势力抬头所造成的岛内一系列“反陆”、“反两岸交流合作”的行动和气焰,冲淡质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广大基层民众的社会氛围。台湾《中国时报》民调显示,55.7%的民众认为柯文哲上海行对增进两岸友善程度有帮助,过半受访者满意柯文哲的访陆表现。

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本届“双城论坛”的举办对民进党形成一定的政治压力。它提供了一面镜子,不仅让绿营的人可以对照自己的真实内心,反射出这些政客的各种私利算计,让民众看破其政治谎言;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样板,让绿营的人可以在两岸关系上循路迈步,展示了一个具有“墨绿”理念的人对主流民意脉动的把握,以及据此而能够做到的务实转变和政治担当。示范效应之下,人们就会问:“柯文哲能,民进党为何不能?”

但是以目前的情形来看,笔者认为,柯文哲此行虽然对民进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对蔡英文及民进党影响有限。据笔者观察,蔡英文为了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已经营多年、对未来执政也思考多日,形成了一整套她的所谓“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及其以“民主”推进“台独”的策略。去年“九合一”地方选举更激发了她的“使命感”和“必胜心”,加上其自身的理念、性格、身份以及“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她仍会顽固坚持“台独”路线,坚持自己的部署和节奏。因此,2016年“大选”如果蔡英文当选,大陆跟她的“台独”路线较量才会全面拉开序幕,也才会正式开启“双城论坛”对蔡英文影响的观察期。而在2016年选举前,她一是要观察“双城论坛”的后续效应,二是在柯文哲有所突破的政情冲击下,她更会加紧整合绿营并紧盯选战部署,以达到让国民党在“国会不过半”的主要目标。只有达成这个目标,她才有继续对抗“九二共识”原则立场的政治筹码,也才有能力掌控绿营地方官员的两岸交流。在民进党地方执政版图已经大幅扩张的当下,2016年一旦政党轮替,两岸的城市交流将作为整体两岸关系的重要一环,未来将更具“独”与反“独”的指标意义。

牵动国民党两岸政策的调整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举办此次“双城论坛”,大陆坚守了两岸和平发展的“九二共识”立场,展现了推动两岸关系的自信与胸襟,在两岸城市交流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两市的交流合作也让台湾基层民众得以继续享有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正如台湾学者所言,大陆让一个具有“两国一制”理念的人(柯文哲)走到“了解、尊重”“九二共识”的路上,“是对台工作的一项突破”。当然,大陆也会继续观察柯文哲未来的市政作为,特别是在历史文化教育上的作为,它更能揭示柯文哲对“九二共识”的“了解、尊重”程度及其政策实质意涵。而在岛内,柯文哲也将面临“独派”“抹红”围剿的考验,他能否坚持与“九二共识”相向而行的做法,继续发挥“红”“绿”交流的示范作用,值得观察。

也恰恰在此层面上,“双城论坛”对国民党两岸政策走向的影响才能显现出来,即未来若民进党执政,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若能有“双城论坛”式的调整,它是否能够催化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在马当局基础上更进一步,或说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进一步区隔?如果民进党两岸政策不调整,国民党从以前蓝绿“大一中架构”的抛出过程中蓝营可以妥协退让的程度来看,是否会与民进党两岸政策趋近甚至形成共识?如果国民党继续执政,以洪秀柱提出的两岸政策来看,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与洪秀柱的两岸政策能否同步,或是否会继续束缚洪秀柱的两岸政策?这些都值得高度关注。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柯文双城台独
斥“台独”狂人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寒冷的子宫
双城和一周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