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5-10-12华柏胜
华柏胜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南京 210028)
移动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华柏胜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南京 210028)
移动互联网使得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带来的限制,学生得以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对移动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教育;移动互联网;学习功能;移动通讯技术
通讯技术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当今社会几乎人人都拥有智能手机,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甚至拥有自己的平板电脑,这些移动终端的产生都源自于学生对社会潮流与新生事物的巨大渴求。便携的移动设备在便利性上可谓优势明显,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将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新型模式——“移动学习”。
一、优越性所在
(1)个性化。人人都有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关注点与喜好也不同,这就使得人们在应用互联网络时所搜索的内容也就各不相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更加完美地满足了每个人的个体需求,其基于对用户需求的了解与对用户行为的准确掌握,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及时、积极地挖掘出符合用户兴趣的不同信息,并实现有效的推送。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的运营商有联通、电信和移动三个,接入点也有GPRS、WAP以及彩信连接三种,移动终端可以随学生需要在登录不同学习网站时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可以说是极大地彰显了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特色。
(2)智能感应。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当前应用的智能终端设备均嵌有GPRS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准确的全球定位。目前,移动互联网GPRS技术已经与社会实现了有机结合,即只要通过GPRS定位到准确的位置,周边有什么社会信息与社会资源都可直接显示出来。学生可以借助这项综合性技术,寻找周边的图书馆与书店,实现对学习资料的有效利用。
(3)便捷。计算机本身具有办公和学习功能,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借助计算机进行知识的学习。然而,其笨重的机体、有形的线路连接使其使用范围被限制在室内,学生一旦外出就无法利用其进行学习。移动互联网则破除了这一限制,其上网线路是无形的网络信号,只要覆盖有网络信号,学生就可以使用轻盈小巧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事实上,除了一些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其接入互联网也是极为便捷的。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优点,使碎片式的空闲时间得以被利用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大大提高。
二、具体应用
(1)移动教学。所谓移动教学,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综合性的移动服务,其面向对象为在校的全体师生。教师可以利用此服务,综合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营造出除正常课堂之外的又一个教学环境,这一教学环境虽然是虚拟的,但在便捷性和高效性上却更为显著。不仅可以提供“课程备注”与“课程安排”功能,还可以提供“同步测试”与“同步练习”等辅助功能。由此可见,移动教学具有丰富、强大的服务功能,而使其具有如此强大功能的原因,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给予其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云技术。支撑移动教学的服务平台,可以将分散的信息通过统一的认证重新整合起来,再经过单点登录来实现访问与使用。教师与学生只要属于同一个校园卡服务器,就可以在登录后享受到即时通知服务。教师将教学信息集中制作为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格式,使其成为短小精练的课件,再上传到数据中心,学生便可以在睡觉前、课余时间中有效利用其零碎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微博等移动软件将学习结果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准确的了解。
(2)移动图书馆。对图书馆中各种文献资料的利用也是日常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各大高校或者建立起WAP版图书馆网站,或者研发图书馆移动终端,以供学生调用图书馆资源。比如,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5座公立图书馆开发了移动客户端,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移动终端来订阅这些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电子阅读的形式避免了多人借阅的现实冲突,即使实体书籍已经被人借阅离馆,学生也可以阅读到电子版图书,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而北大、清华、中科大、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17所学校也研发了图书馆的移动终端软件,在这些高校中就学的学生可以借助其终端软件实现移动学习,即使是不在这些学校就学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借用账号来实现对该校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无论是公立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其移动终端的设计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馆藏图书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有限、终端软件功能不全面等。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高校学生进行共同努力。
三、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使得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带来的限制,学生得以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其应用意义非常显著。各高校应积极将其与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果。
[1]钟广锐,郑春燕.移动学习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4(03).
[2]王姝睿.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学习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3]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李玉顺.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03).
G434
:A
:1008-3561(2015)36-0072-01
华柏胜(1977-),男,江苏南京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电教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