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ESP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2015-10-12祝慧颖

成才之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英语

祝慧颖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103)

转型期ESP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祝慧颖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103)

教学模式和教师培养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ESP教师发展是ESP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ESP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访谈、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等手段,研究如何有效促进ESP教师队伍的发展。

高职院校;ESP教学模式;ESP教师发展;人才

在大学阶段,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ESP英语教学,让英语语言服务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开阔视野,努力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ESP教学开始在高校中实施推行,ESP研究的理论也逐步深入,但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EGP仍然占据主导地主,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理念并未广泛推行。随着英语教改的深入,社会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EGP已不能适应更多元化的市场人才需求,由此使得ESP教学改革的问题日益突显。2004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转型期,即传统讲授型综合英语课程向多元化专业应用类课程(ESP课程)的转化。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ESP教学改革的成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方式面临巨大变革,教师思维模式亟待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对教师进行再教育,让教师在整个专业教大学生涯中不断学习,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的进步。陈明伟在2011年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两种理解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按照构词形式不同,含义也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有非专业人员向专业教学人员的转化;“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将教学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研究其发展整个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林杰对原有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概括,分为几个主要的维度:理论基础、发展的驱动力、支持的主要力量、组织的变迁、教师的发展重点及教师职业角色等。以美国为例,不同时期大学教师的角色和发展重点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侧重教学发展,80年代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并重,90年代后逐步成熟,关注教师的个人全面发展。探讨教师的发展,要联系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专业的发展来共同分析,从教师发展的几个主要原则(长期性、实践性、环境依赖性)分析来看,教师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

二、高校ESP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ESP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ESP师资队伍的发展出现了滞后,成为制约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对16名优秀ESP教师和1名ESP领域专家进行访谈,以1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发现制约ESP教师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目前的国内研究中,各类型ESP教学的宏观阐述比较多,对ESP教学及ESP教师发展的大规模实证性研究较少。因而可借鉴的经验不足,大部分高校ESP教师处于迷茫状态,缺乏ESP教学的分类和理念,对ESP教师的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

(2)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公共英语教师压力增大,优秀且有经验的ESP英语教师短缺。教师学历结构、文化素养、培训能力各有不同,教学任务失调、课程过多等原因常常使英语教师无法专心开拓新的ESP教学领域,还是习惯驾轻就熟用EGP教学,难于改变原有熟悉的EGP教学。加上高校普遍有很大的科研晋升压力,英语教师会疏于思考ESP发展问题,个体教师很难通盘考虑ESP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3)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2014)》进行仔细统计后发现,开设ESP课程的专业占总专业数的68%,如学前专业英语、体育专业英语、导游专业英语等,仍有32%专业未开设专业英语,如数学专业、特教专业等。ESP课程设置在各高校还略显混乱,主要体现为课程性质定位不一致,教材选用混乱,缺乏统一的课程命名,各专业ESP课程学识差异大,教学方法滞后。

(4)信息化背景下,国家提倡信息化与教学相结合,比如多媒体制作课件、翻转课堂和慕课的流行。到底是技术本位还是教育本位?在ESP教学中会有错位现象,信息化手段再好,也不能取代教师带给大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以大学生为主体。

(5)职业倦怠,教学定向思维(教师发展的内部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把个人内部问题解决了,以上的外部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6)英语教师在教学思考的过程中缺乏外部支持,如ESP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出新问题:课堂效果测评、大学生课堂反馈不多等如何处理。学校要组织学习讨论,协助解决问题,强化ESP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信心。

三、ESP教师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1.教师的定位(重塑教师的角色)

关于教师的定位,自古就有。合格的ESP教师要求能在以下五种角色中自由转化:教师、课程设计者、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者、测试与评估者。

2.探寻多种发展途径

探寻多种发展途径,鼓励优秀的ESP教师提高个人终生学习能力,将学习者、研究者、教育者融为一体,实现终身教育。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大学生,这两种形式的团体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学习——跨学科教学合作,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ESP教学,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学习——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师生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提高,是有效促进师生创新的实质。课堂是根本,教师应探索多样的课堂形式。如教学手段的更新、多媒体参与教学、慕课的出现让课堂学习转变为移动学习。ESP教师可按照专业特色,话题引入,引导大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在语言的情境中学会英语口语交际技能,学会合作、完善和超越。

3.道德修养和危机意识

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依据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在道德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在和提高的过程。坚定教师信念;爱教乐业,献身教育;关怀大学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努力进取;团结协作,互勉共进;锐意进取,博学多才。部分英语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对ESP教师的培养中尤其要加强危机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计划,研究教学学术发展的理论概念和实际运用,这是ESP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外部因素

ESP师资培养中,教师既要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也要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职称核定中,既要有英语专业的职称核定,也要有相关行业的技术职称核定。例如,ESP外语教师可以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试就意味着在这个行业获得通行证,不单单是语言讲授类的教师,更是有专业特长的英语教师。这样更便于ESP教师进入相关行业,与行业内从业者交流沟通,获得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就业资源,让ESP教师相较与传统英语教师更有创造性和主动性。院校支持机制的准备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学校要加强重视,让ESP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能走出校园,补充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因机会有限不能外派学习的ESP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使他们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有业务能力的企业工作人员与ESP教师互动交流,提高专职英语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ESP是未来英语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国ESP教师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高校的做法。外语学习除了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英语教学方法,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ESP教师能尽快适应,及早胜任ESP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2]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 (01).

[3]张济华,王蓓蕾.机遇语料库的大学基础阶段ESP教学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9(04).

[4]杨丽.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专业发展问题探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4).

[5]孙倚娜,顾卫星.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J].外语研究, 2009(04).

[6]季佩英,张颖.高等学校专门用途英语(ESP)系列教材·学术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G658.3

:A

:1008-3561(2015)36-0020-02

本文为2014年江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祝慧颖(1982-),女,江西南昌人,助教,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大学生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