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研究-_以高陵县为例

2015-10-12好必来

地球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用地耕地作物

好必来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研究-_以高陵县为例

好必来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2014年,陕西省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更新耕地质量等别体系,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本文以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高陵县近三年内增加或减少的耕地及质量建设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通过外业补充调查,更新新增耕地及变化较大区域的分等基础数据;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高陵县耕地质量等别,并对年度内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比较分析高陵县

土地等级的评定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第一轮农用地分等工作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等别及分布现状[1][2]。第二轮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形成了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保证了耕地分等成果的现势性及准确度[3][4][5]。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2014年全国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当前有关农用地分等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如藩润秋、刘珺等对农用地分等方法的研究[6],廖丽君、魏巍等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整合方法研究[7],拜玉贤对县域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的研究[8],袁天风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可比性研究[9]等。本文以高陵县为研究区域,对县域耕地分等过程及新旧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研究区域概况

高陵县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泾河、渭河两岸。地势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北部平川,偏南部为塬、滩,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县土地面积28502.69公顷,其中耕地为17339.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06%。

2 研究方法

2.1方法概述

高陵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采用因素法进行。首先基于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获取耕地图斑,作为总分等单元;然后,运用叠加法提取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形成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依据相关资料成果,获取该图层中各图斑等别信息,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补充完善各分等单元因素属性值,建立耕地质量分等基础数据库;采用因素法确定耕地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并依据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计算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进一步确定耕地利用(经济)等指数。最后采用等间距法,划分耕地各等别。

2.2评价参数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2.2.1确定分等基本参数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三级指标区关中渭河平原区,其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基准作物为冬小麦、指定作物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关中渭河平原区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及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等分等参数由专家学者在各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论证确定的。

2.2.2分等因素及权重的确定

本文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分等因素选取方法,参考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所确定的耕地分等因素指标体系,确定了高陵县的分等因素和权重。

2.3计算耕地自然质量分

各分等单元的自然属性因素分值,分指定作物,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为:

其中:CL为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wk为分等因素权重;fk为分等因素指标分值;m为分等因素指标数量。

2.4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

胡人围三缺一,攻城时也没打北门,秀容月明却不敢不派兵把守。随着战势越来越激烈,宁军损折过半,虽然不断有人补上来,但他们都是刚刚征募过来的,有的嘴唇上刚露出茸毛,有的腰间挎着刀,刀都拖地上了。

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经济)系数计算方法为在各行政村内按土地好、中、差选取3个样点,按标准公式计算各样点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经济)系数。最后采用算术平均法,取其均值作为各行政村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经济)系数。

样点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中:K为土地利用系数;Y为指定作物单产;Ymax为指定作物最高单产。

样点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中:K为土地经济系数;a为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为指定作物“产量为成本”指数的最大值。

2.5等指数计算及等别划分

在此基础上,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计算方法,分别计算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经济)等指数,最后采用等间距法划分耕地等别,得到等别信息。

3 分等结果

3.1自然质量等

自然等为六到十一等。质量最好的六等地为2756.4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90%,主要分布于渭河一、二级阶地的榆楚乡、崇皇乡,该区域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量中等的七等地为14524.7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3.77%,主要分布于渭河一、二级阶地的鹿苑镇、耿镇、通远镇、张卜乡、湾子乡以及泾渭镇的北部,该地区光热条件优越,耕作条件较好;质量较差的八和十一等地为58.36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34%,主要分布在泾渭镇、崇皇乡,该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水利是该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2利用等

利用等为五到十一等。质量最好的五等地为1059.63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6.11%,主要分布在泾渭镇、崇皇乡及张卜乡的北部;质量较好的为六、七等地为14401.2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3.05 %,全县均有分布,自然条件较好,灌溉保证率高;质量较差的八到十一等地为1878.6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0.83%,主要分布在耿镇、泾渭镇中南部及泾渭河两岸的沙地上,该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耕作相对困难。

3.3经济等

经济等为七到十一等。质量最好的七等地为5227.0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0.15%,主要分布在张卜乡、泾渭镇以及崇皇乡的北部,全部为水浇地;质量较好的八等地为9687.2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5.87%,全县均有分布,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质量较差的九至十一等地,面积为2425.2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3.99%,主要分布泾渭河两岸的旱滩地上,生产成本偏高,产量较低。

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来看,高等别耕地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中高等别耕地二级阶地均有分布,低等别耕地仅分布于河漫滩。

4 分等成果变化对比分析

4.1耕地质量变化综合分析

本文通过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与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做比较,综合分析高陵县耕地质量变化趋势。

4.1.1自然质量等别对比

较上一轮分等成果,本轮自然质量等的范围有所变化,六至八等外,新增十一等地。质量较好的六、七等地面积有所减少,质量较差的八至十一等比重略有增加。首先本轮减少耕地中,六等地面积为1460.63公顷,占全部减少耕地面积的23.91%,虽通过质量建设,部分七等地提高为六等地,但增加面积少于减少面积,导致六等地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其次,质量建设耕地中,原有部分七等地通过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改善了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自然质量等也从七等升至六等,导致七等地面积有所减少;第三,本轮八至十一等地中的新增耕地,均为旱地,自然条件差,无灌溉水源,导致等别较低,面积略有增加。

4.1.2利用等别对比

较上一轮分等成果,本轮利用等的范围有所变化,五至八等地外,新增十和十一等。等别最高的五等地面积有少量增加,质量中等的六、七等地面积有所下降,质量较差的八到十一等地面积亦有所上升。首先通过质量建设,少部分耕地提高了自然质量,相应的利用等别发生变化,本轮成果中,该部分耕地国家利用等从六等地上升至五等地,导致五等地面积出现变化,但增加面积不大;其次,本轮的减少耕地中,六、七等减少耕地,总面积为847.85公顷,占总减少耕地面积的84.41%,导致该等面积有所下降;第三,出现的新增耕地,自然等较低,加上利用粗放,产量低下,导致利用等等别较低,且八到十一等地面积略有上升。

4.1.3经济等别对比

较上一轮分等成果,本轮经济等的范围有所变化,七至九等外,出现了十和十一等地。高等地所占比例小幅下降,中等和低等耕地比重有所增加。首先经济等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张卜乡、泾渭镇及崇皇乡北部,该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区位条件优越、建设占用耕地较多,导致高等别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其次,较差的十、十一等地属于近三年新增的旱地,导致等别较低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4.2新增耕地变化分析

新增耕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新增加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高陵县近三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及农业结构调整。经分析,新增耕地为396.54公顷,全县均有分布,质量有所差异,见表1。

表1 新增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4.3减少耕地变化分析

减少耕地是指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活动减少的耕地。该县近三年减少耕地主要是由于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经分析该县减少耕地为1004.40公顷,分布在全县八个乡镇,质量有所差异,见表2。

表2 减少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4.4质量建设耕地分析

质量建设耕地是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高陵县质量建设耕地主要来源于近三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经分析,该县质量建设耕地为3015.14公顷,仅分布在张卜乡和湾子乡,质量有所差异,见表3。

表3 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1]钱凤魁.应对新一轮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检验研究.[J].土壤通报,2014,45 (1):06-11.

[2]李坤.顺昌县耕地质量评价研究钱凤魁.[D].华中农业大学,2011.

[3]赵红强、张裕凤.Arcgis与Mapgis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中的应用比较. [J].西部资源,2014,45(1):170-172.

[4]吴祥福、史学军等.浙江省县级耕地质量等级更新与完善.[J].浙江农业科学,2013, (3):17530-1756.

[5]田芳.对汾阳市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及补充工作的研究.[J].国土资源论文学,2014, (11):116-121.

[6]藩润秋、刘珺等.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农用地分等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 2014,30(18):257-265.

[7]廖丽君、魏巍等.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整合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14,28(06):84-90.

[8]拜玉贤.金塔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袁天风、张孝成等.农用地分等中量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研究.资源科学, 2007,29(01):48-55.

F301.21[文献码]B

1000-405X(2015)-7-331-2

猜你喜欢

农用地耕地作物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耕地时节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