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再生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5-10-12李如林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复原橡胶分会安徽蚌埠233060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利用资源发展

李如林(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复原橡胶分会,安徽 蚌埠 233060)

中国再生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思考

李如林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复原橡胶分会,安徽 蚌埠 233060)

阐述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要意义,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思路

21世纪前20年,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费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资源约束强化。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5种主要资源中,有19种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资源缺口尤为突出,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攀升,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资源与环境瓶颈约束的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产生显著环境效益。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再生胶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把再生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和长远战略方针,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把再生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有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重大意义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历史中,人类文明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经过三、四百年的工业化时代,全球绝大部分可工业化开采的矿山资源已经不在地下,而是以废旧物资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周围,其“储量”已超过1万亿t,并且每年还在以100 亿t的数量增加。大工业经济,资源——产品——弃废弃物的线型经济,对自然资源过渡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当人类对许多资源可望而不可及的时候,在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今天,发展以再生胶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球产业结构也将由资源掠夺型的线性经济、工业文明,转变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引发一场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的大革命。这场革命正在无情地荡涤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和意识形态,正在使人类由一个资源掠夺的工业文明时代,进入一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时代的生态文明。

1.1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定位

科学证明,物质是不灭的,世界上有多少新,就留下多少旧。正是由于地球上的水分、大气、矿物质,处于一种生产不息的循环状态,因而保证了生命——炭的化学反应得以延续。而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对这一循环状态的不断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源丰富与线性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掠夺型的渔猎文明、工业文明;资源短缺与循环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再生型的农业文明、生态文明,如同随影随形的孪生兄弟。这种经济形态,文明形态,随着资源变化而变化,人类正进入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生态文明时代。

再生资源是指以生产和生活消费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各类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回收、分类和加工处理等环节,使其重新获得再利用的各种资源。从事再生资源回收、流通、加工利用、科技开发、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企业集合被称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以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为原料,以废弃物处置服务的有价属性和再生资源的有价值属性为价值基础,以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高附加值化处理处置技术为技术基础的新型产业。

一个人有动脉又有静脉。一个健康的地球,不能只有动脉产业,还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静脉产业,再生资源综合有利用产业属于新兴的静脉产业。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定位于战备性新兴产生,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朝阳产业。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符合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培育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1.2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2.1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

加快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解决资源环保问题,是扩大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有效缓解资源紧缺

全球资源现状是严峻的,目前世界各种矿产已勘探的储量表明,煤还可开采150年,石油55年,天然气48年,铁173年,铜53年,铝21年,锌23年,镍79年,钴67年,钨42年,再过100多年,地球上将是无矿可采。面对人类对资源的无限消耗与地球有限的资源储藏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实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是唯一出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源消费量居全球第一位,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铜、橡胶等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5.03亿t,其中进口2.84亿t,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8.1%;2012年中国钢材消费量达6.46亿t,进口铁矿石7.64亿t,对外依存度上升到70%;2012年,我国废钢铁利用量达8 250万t,相当于减少原生铁矿开采3.6亿t;2012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达1 045万t,其中再生铜达275万t,占我国铜产量的50%;2012年,全球橡胶消费量达2 597.8万t,其中,中国橡胶消费量为818.7万t,占全球橡胶消费总量的1/3,2012年,我国进口天然橡胶217.7万t,对外依存度上升到75.6%;2012年,我国利用废橡胶生产再生胶达350 万t,相当于节约天然橡胶116.6万t,比我国300万橡胶农一年生产的天然橡胶还要多(2012年天然胶产量70万t)。可循环利用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等资源,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资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紧缺,降低对外依存度,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2.3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起着“分解者”,治理环境的作用,将人类产品废物、生活废物、产业废物和农业有机废物等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废物”转化为“资源”的“安全转换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利用1 t废钢铁,比生铁炼钢可节省能源60%、节水40%、可减少排放废气86%、废水76%、废渣72%,固体排放物(含矿山部分的废石和尾矿)97%。每回收1 t废纸,可生产800 kg再生纸,节约木材4 m3(少砍17棵成熟的大树),节约用电512 kW·h。废轮胎被全世界公认的“黑色”污染源,每回收1 t废轮胎,可生产850 kg轮胎再生胶,按其橡胶烃含量,可节约283 kg天然橡胶,一亩橡胶林产天然橡胶79.7 kg,相当于3.5亩橡胶园一年的产量。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人类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谐共生,共存共荣。

1.2.4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产业实践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置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所利用的都是废弃物,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集中体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

1.2.5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无论是从国内能源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看,还是从全球发展趋势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看,我国都无法继续靠粗放型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种废弃物蓄积量将不断增加,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生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收大量农民工转为产业工人,从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转移问题,增加社会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发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状况分析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文明效益。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在工商注册的回收企业13.7万家,规模以上回收加工企业1.3万家,各类回收站(点)30万个,从业人员1 850万人,其中无照经营者1 100万人,九个主要品种回收总量1.64亿t,回收总产值5 716亿元。

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现根据报告中有关9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状况分析如下:

2.1废钢铁

中国是钢铁生产与消费大国,已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77 904万t,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9.3%。但我国又是一个铁矿石十分匮乏的国家,每年70%以上的铁矿石依靠进口。2011年,我国废钢铁利用达9 100万t,废钢铁利用量占当年粗钢产量的13%,年可节省1.55亿t精矿粉,相当于减少原生矿石开采3.9 亿t。

国家制定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促进了废钢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年加工能力超过20万t的企业有40多家。2007~2013年全国废钢消费量见表1。

表1 2007~2013年全国废钢回收利用量 万t

2.2废有色金属

废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特性,为有色金属冶炼的重要原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

2011年,我国主要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达465万t,同比增长12.3%。其中废铜100万t,废铝220万t,废铅135万t,废锌10万t。我国再生铜、铅、铝占铜、铅、铝当年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50%、23%和42%。2011年进口主要废有色金属实物量738 万t,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相当于减少原生矿开采5.3亿t。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典型废旧金属综合利用及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废旧稀土及贵金属产品再生产利用技术及示范分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和集中度进一步优化提高。2006~2013年,我国再生金属产量见表2。

表2 2006~2013年我国再生金属产量 万t

2.3废纸

自1997年以来,我国成为纸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09年,我国纸产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纸产品生产和销费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废纸进口国家,每年进口废纸已占世界可供出口总量的1/3,美国废纸出口总量的50%是销往中国。2011年,我国废纸综合利用量约7 015万t。共中国内废纸回收量4 347万t,进口各类废纸2 668.4万t。国内废纸回收率由2001年的27.2%提高到2011年的44.57%,回收量从1 002万t提高至4 347万t,利用量由1 638万t提高到7 015 万t。2012年全国废纸利用总量7 481万t,其中国内回收4 474万t,进口3 007万t。2011~2013年废纸消费量见表3。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促进了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纸及纸板品种中均可使用以废纸为原料的纸浆,并用于大型纸机,生产部分高档产品,废纸利用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表3 2011~2013年废纸消费量 万t

2.4废塑料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与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塑料消费量为5 229.5万t。我国已成为瓶片(PET)加工、生产第一大国。发达国家废聚酯资源大量输往中国。2011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2 800万t,再生利用量2 100多万t,占塑料消费总量的24%,其中国内废塑料再生利用量约1 350万t,进口约830万t,年可节约原料2 000多万t,节约原油超过4 000多万t。

2013年全国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量1 950万t,其中国内回收量1 160万t,进口量790万t。2006~ 2013年全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量见表4。

废塑料回收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再生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得到持续开发应用,基本形成了大中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企业为主体,废塑料专业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综合利用格局。在沿海地区涌现出一批废塑料来源稳定、技术及装备较为先进的,经济效益好的再生利用企业,实现废塑料的规模化、集中化处理,环保设施较为完善,避免二次污染。

2.5废旧纺织品

我国已成为纺织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据统计,全国每年使用的麻、棉以及化纤等各类原料高达3 500万t,2011年,我国废旧纺织品产生量达2 600 万t,其中化学纤维占70%左右。但最终能回收再利用的只有230万t,不及总量的十分之一,而回收再利用230万t,相当于节约了原油300万t。

目前我国人均纺织纤维的消费量已经达到每年17 kg左右,以2011年为例,我国共计消费了4 130 万t的原材料,且60%依赖进口,我国早已成为纺织品原料的大宗进口国。

表4 2006~2013年全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量 万t

一方面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另一方面守着废旧纺织品的“金矿”却不能循环再利用。为了应对这种状况,2011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该文件对废旧纺织回收体系的建立、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再生纺织品市场的拓展均提出了要求,目标在于形成良性运行的产业链。

2.6废旧木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木材需求与日俱增,木材资源供应不足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成为我国现今木材工业面临的主要矛盾。2011年,我国各类废旧木材产生量达6 000万t,拆合材积8 500万m3,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主要用于木质人造板,木塑复合材料,制浆造纸和生产乙醇等。

2.7废旧轮胎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废旧轮胎产业量越来越多,据公安部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25亿辆。每年废旧轮胎产生量超过2亿条,重量约为1 000万t。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废旧轮胎产生量约1 000万t,无害化利用率约60%,其中翻新轮胎约1 600万条,再生橡胶产量约300万t,胶粉产量约30万t,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并列的橡胶资源渠道。

目前,我国从事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企业约有2 200余家,其中旧轮胎翻新企业约有1 000家,生产能力年产3 000万条;再生胶生产企业1 000余家,生产能力达600万t。2013年,中国再生胶产量达380万t,占全球再生胶总产量的8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再生胶生产、销费与出口大国。

利用废轮胎制造再生胶已成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主力军,其生产能力,年产销量,还是生产技术、装备水平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201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2012年7月31日,公布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将会有利于促进行业淘汰落后产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我国轮胎生产量、报废量及利用情况见表5。

2.8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表5 2006~2013年全国轮胎产量、废弃量、回收再利用情况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及时有效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010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及计算机,即“四机一脑”首批列入管理范围。据测算,2011年我国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里及计算机等5种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量达7.4亿台,社会保有量18亿台,报废量7 000万台,重量约200万t。全国家电以旧换新累计回收废旧家电6 000多万台,其中,废旧电视机5 100万台,废旧电冰箱220万台,废旧洗衣机470万台,空调22万台,废旧计算机260万台,回收率为88%,折解处理废旧家电约为5 600多万台,处理率为91.1%,截至2011年底,全国规范化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近100家。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制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制订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管理规定》、《废弃电器电子处理企业资格审查和许可指南》等相关配套政策。

3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思路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国家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促使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向着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和高价化利用的方向加快发展,有利于缓解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瓶颈约束,服务于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正视当前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探讨解决行业发展的思路。

3.1规划指导,强化宏观管理

目前,我国政府多个部门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实行分段、分块、分类管理,每个部门出台的政策只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但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较差,有的甚至还互相抵触,因此收效不大。例如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但缺乏相配套的措施,准入不准入一个样,企业没有约束力,也就失去了准入制度的意义。应本着责、权、利结合和事权统一的原则,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调整归并相关职能,明确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管理的组织协调机制,牵头组织有关机构,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按照确定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进度,各负责任,通力合作地对行业加强管理。

随着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政府职能转变,应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抓好行业宏观调控管理的同时,简政放权,授权委托行业协会对行业和企业进行监管、督导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搞好日常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3.2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小、回收率低、技术落后、二次污染严重,废弃物回收市场几乎由一些民间自发回收者占领,部分企业和从事人员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十分突出,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目前全国回收行业网络不完善,渠道不畅通、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不一样,污染重等情况,政府应该采用综合治理手段,促进回收行业“一转三化”。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废旧商品回收机制。因地制宜地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分期分批,科学合理地建设覆盖城乡、流转顺畅的基层回收站点、集散市场或分捡中心与产业基地,三级层次分明,回收,初加工、利用3个环节有机衔接的现代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着眼于再生资源回收,运输,处理,利用全过程管理,构建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3.3加快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各地的回收网络,是由回收站点——分捡中心——集散市场三点一线构成的。这种回收体系发展到现在已经暴露出问题,就是集散市场层次低、管理乱、污染重、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无害化的要求。

建议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把集散市场升级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实行园区管理、做到回收有规范,产品有标准、检测有手段,进入有门槛,形成拥有回收、运输、分捡、处理、利用产业平台。形成促进人口集中,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物流、资金、人才、信息、技术、装备和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利用;企业彼此关联,横向或纵向耦合,专业化分工协会,增强集群协同效应;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延伸产业链,无缝衔接,从回收、拆解、加工、到深加工高值化利用,再到无害化集中处理,形成无缝化的产业链条,做到废旧资源从园区进来,绿色工业原料和制品从园区出来,“三废”在园区集中处理,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闭合特环。

3.4解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税赋过重问题

国外废品没有回收价,有些废品、废弃者还要支付处置费。而国内、废品有收购价格,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废品收购价格在提高。比如PET瓶子,废铁、废板纸、废轮胎,这4大品种,现在的收购价格比20年前翻了几倍。但是再生资源产品销售价并没有相应提高。

自2011年以来的,国家调整回收行业的增值税税收政策,由以前的全免或先征后返,调整为全额征收增值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环保性,尤其是社会回收这一块,回收公司没有进项抵扣,国家全额征收增值税,按照17%的税率,加上地方3个点的附加税,要缴纳开票额16.27%的税收,这样高的税负脱离了回收行业“低值、分散、经济效益差,公益属性强,资源环境效益好”的基本面。回收公司被迫采取了不开增值税发票的灵活方式,但利用企业得不到进项发票,没有进项抵扣,同样要承受14.53%的销项增值税。回收公司不开票,利用企业没有进项抵扣,税负大增,利用企业被迫采用一些擦边球甚至违规、违法方法,建议政府对回收或利用企业采用增值税先征后返的做法,既能促进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又能制止偷税漏税,实现政府和行业“双嬴”。

3.5促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人才队伍发展

随着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队伍的需求毋庸置疑,人才队伍建设将在未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被称为人类“希望工程”,从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人被尊为“创造未来的工程师”,但在我国几十年来没有一所大学、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从事再生资源的研究。直到2010年国家教育部才先后批复了20多所院校建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有关院校结合自身科研和教育基础,培养资源循环方面的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从业人员达1 850万人。根据各类社会调查和统计,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人员队伍中,学历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进城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众多的企业逐步意识到,要想实现长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而适用先进技术,差异化产品,创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以及高素质专业人才都是构成竞争力的要素。设立了资源循环专业的高校院所,应发挥原有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基础优势,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设备创新的具体方向,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进行细分,在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国际化、园区化、技术化等方面进行突破,以某一方向、产品、技术、工艺或产业环节为突破口,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培养模式,使专业人才能够为产业所用,并且从理念、技术、装备、管理等各方面,为产业培养人才,从创业基金、实习项目、校企共建、定向培养等多样化方式,与高校人才高地形成对接,形成产业吸引人才,促进产业的良性机制。

3.6放宽再生资源进口,形成国际经济大循环

目前,全球只有30%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如果这一比例增加到80%,形成全球资源的新旧循环,可以减少能耗40%,减少废排放30%,降低产品成本20%以上。全球产业结构也将最终由资源掠夺型的线性经济、工业文明,转变为资源再生型的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并从根本上缓解了资源,环境危机。

我国是世界制造基地,钢铁、水泥、电器、塑料制品、轮胎等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机电产品、轮胎出口量巨大,大量的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橡胶和钢铁随着产品流向国外,如果资源只出不进,中国工业将会严重失血,面对原生资源的枯竭和中国大量资源随产品不断出口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扩大再生资源进口,以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实行国际经济循环。

目前,我国对再生资源的进口限制过多,禁止进口的目录在不断扩大,标准在不断从严、从紧、从细。比如线路板、渔网、家电、汽车、轮胎等,被大多数国家列为可正常贸易的“绿色废弃物”,而在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则全在禁止进口之列。欧共体和经发组织作为可回收利用的60种“绿色废弃物”中,中国就有50种不许进口,进口再生资源就是进口石油、进口矿山,就是进口“绿水青山”。建议国家对现行废物进口的政策、法规、标准进行修改,适当放宽。循环经济不仅在国内循环,而且要形成国际经济大循环。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cycled rubb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dustry

TQ330.9

1009-797X(2015)17-0014-07

B DOI:10.13520/j.cnki.rpte.2015.17.004

李如林,(1945-),男,高级经济师,从事再生橡胶协会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再生橡胶工艺,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工作。

2014-08-04

猜你喜欢

利用资源发展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