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陶宛经济形势研判及推进中立双边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2015-10-10金瑞庭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立陶宛双边经济

一、当前立陶宛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经济出现负增长。受消费低迷和出口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立陶宛经济呈现明显下滑态势。从增长率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6%,较上年四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为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消费支出看,家庭最终支出增长从2014年第四季度的1.9%大幅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0.6%,降幅达2.5%,为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投资支出看,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增幅明显上升,增长率由2014年四季度的-0.9%回升至一季度的6.2%。从外贸出口看,一季度进出口总额环比下降16.8%,为有该项统计以来的最大单季跌幅。

通缩压力在加大。受国际资源价格下降和美元等国际货币升值等外部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立陶宛通货膨胀率处于低位。1月份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年化率为0.1%,3月份降至-0.2%,5月份和6月份进一步降到-0.3%。近期市场普遍预期,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二季度通缩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

失业率持续高企。受人工成本高涨、劳务制度不合理及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困扰立陶宛的“高失业率”梦魇始终无法打破。1月以来,虽然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但5月份仍高达8.2%,预计全年为10.5%。

财政赤字明显上升。今年一季度,立陶宛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38.1%,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但财政赤字扩大到2.9%,高于欧元区19国平均赤字率0.5个百分点,接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3%上限,为201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经常收支有所改善。5月份,立陶宛经常项目收支25.9亿欧元,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

二、立陶宛经济走势展望

(一)有利因素

欧元区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4%,较上季度上升0.2百分点;GDP同比增长1%,也高于上季0.9%的增速。据IMF预测,2015年欧元区GDP增速平均为1.5%,2016年进一步上升至1.7%。

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取向。考虑到市场流动性较低、就业市场低迷和财政整顿等多重因素制约,未来一段时间欧央行将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今年3月份开始,欧央行扩大了资产购买规模,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并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9月份。4月份召开的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再融资利率继续维持在0.05%的历史低位。

产能扩张动力趋于增强。5月份,立陶宛工业生产指数为119.50,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较上年8月份的“谷底值”提高约8个百分点。

(二)不利因素

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仍存在下行风险。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欧元区持续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潜在溢出效应及新兴经济体顽固性漏洞等风险因素,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弱于预期,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2.8%,较2014年底发布的数据低0.3个百分点。同时,加上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分化(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都不再扩大量化宽松计划,并着眼于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而欧央行正处于全面放松政策态势,推出1.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两者可能会对立陶宛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叠加压力”,并不断影响其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空间。

从国内方面看,政策的回旋余地不大。其一,为应对经济下滑,立陶宛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政府债务风险,若短期内无法有效推动经济稳健复苏,未来有可能陷入“高债务+低增长”的尴尬境地。其二,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015年“创新联盟”报告显示,包括海外许可专利收入、专利申请数量和非欧盟国家的博士生人数等在内的多项创新指标,立陶宛都明显落后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其三,能源依赖度过高。目前,立陶宛能源依赖度已达75.2%,远超过欧盟国家的53.2%平均水平,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将严重影响其宏观经济稳定。其四,影子经济“顽疾”也是立陶宛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评估,目前其影子经济比重已超过20%。此外,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转型等结构性问题也助长了社会悲观情绪,造成经济活力下降。

综上所述,下半年立陶宛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IMF将2015年立陶宛经济增速下调至2.8%,2016年为3.2%。世界银行将2015年立陶宛GDP增长率从4%下调至3.2%,2016年上升至3.5%。

三、中立双边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当前中立双边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自1991年9月14日正式建交以来,中立双边贸易规模从小到大,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201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为10.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7.2%。2015年1—3月,两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4亿美元,同比增长0.7%。其中,立陶宛对我国出口2641.1万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0.5%;立陶宛自我国进口2.2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3.3%。目前,立陶宛是我国在波罗的海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在立陶宛出口市场中排列第27位,在立陶宛进口来源地中列第9位。

贸易结构呈现新变化。在双边贸易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中立两国的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我国对立陶宛的出口中,除家具、贱金属、塑料及其制品等传统产品外,有机化学品、电机、电气、核反应堆和车辆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并成为对立陶宛出口的新增长点,特别是有机化学品,2014年出口增幅高达176.6%。而在立陶宛对我国的出口中,玻璃及其制品是重点和亮点,出口增幅高达1506.4%。

双边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双边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底,立陶宛在我国投资存量达717万欧元,在其对外投资国别排名中居于第16位,包括有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立陶宛投资存量为387万欧元,排名第41位,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制造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

双边合作机制走向深入。2009年中立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建立,2014年中国—立陶宛商会成立,2015年中国招商局集团与立陶宛就“一带一路”合作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双边合作机制的不断建立与发展赋予了两国更多的历史机遇和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二)当前中立双边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货物贸易方面,表现为“传统性”。当前,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主要还是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多元化的进出口格局尚未形成。

服务贸易方面,表现为“低开放性”。当前,中立之间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如金融、保险、咨询和计算机服务等)发展缓慢,双边开放程度不高,且重视程度也不够。

双边投资方面,表现为“低水平性”。一方面,两国之间的双边投资总量偏低,涉及领域较窄,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另一方面,在立陶宛对我国投资额连年攀升的同时,我国对立陶宛的投资额却增长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体制机制方面,表现为“滞后性”。当前,两国之间尚未建立起适合各自国情的“有促有限、有出有进”的双向经贸调控机制,高端的经贸投资对话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推进中立双边经济合作对策建议

积极推动中立“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立陶宛作为欧元区成员国和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对于谋划对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具有一定的“桥梁”和“纽带”意义。当前,要积极与立陶宛就“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建立多方位合作机制,并发挥好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建设性作用,争取在产业合作、投融资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人文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尽快取得早期收获。

加快打造中立互利合作升级版。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包容互鉴;大力拓展合作空间,取长补短。具体说来,在政治方面,要不断丰富两国合作关系新内涵,在涉及重要国际和区域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推动两国关系迈向更加紧密持久的新时代。经贸方面,当前要着重加强市场规则、竞争政策、准入条款、知识产权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TBT)等层面的协作,共谋合作共赢之道。

着力创新经贸投资合作方式。关键是要因地因业因企施策,灵活采取贸易、投资、园区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不强求形成“统一化”的合作模式,将两国经贸合作打造成优势互补的新典范。建议两国海关、商务、外事等部门尽快出台在税收、标准、劳务、签证、投资者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措施,为两国经贸和投资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综合保障,尽快做到“1+1>2”。

进一步加强中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要把握协调机遇,核心是要认识当前中立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特征,全面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沟通和协调。二要提高协调层次,重点是要做实相关合作机制的支撑作用,并创造政策条件,逐步向全方位且立体化的宏观政策目标转变。三要完善协调机制,核心是要尽快实现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可持续化,构建贸易均衡机制是当务之急。

(金瑞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宏观经济)

猜你喜欢

立陶宛双边经济
立陶宛要建边境墙挡非法移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双边投资协定与外商直接投资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与2018年全国卷l理数21题相关的双边不等式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