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接力——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写生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5-10-10本刊编辑部

中国美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抗战创作

本刊编辑部

2015年7月7日下午4点,一曲嘹亮的军号在中国美术馆大厅中奏响,拉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接力——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写生创作展”的大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美术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第一展正式开启。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巡视员俞亚东,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胡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副院长苏新平、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以及盛扬、靳之林、杨先让、李化吉、马常利、曹春生、孙景波、戴士和等中央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家。开幕式由王少军主持。

范迪安在开幕式讲话中说道:“在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生活和民族精神的主题创作上,中央美术学院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在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烽火岁月里,中央美院的前辈艺术家关切国家兴亡,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抗战的洪流,用大量的作品纪录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光辉业绩,描绘了抗日战争的伟大画卷。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艺术家以抗战为主题,继续书写着歌颂革命历史、表现民族精神的丹青史诗,为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增添了沉甸甸的艺术经典。

这份传统对于今天的师生是无形的精神感召,学院策划组织这个展览的举措得到了大批中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几个月来,大家热情高涨,多次在一起学习抗战历史,进行创作分工,相互观摩研讨,组成几个团队分赴太行山区、华东、东北和西南等地深入生活,踏访抗战遗址,寻访抗战老兵,投身历史现场,在感受历史中获得了心灵的触动与震撼。这种以写生创作为主要方法的作品具有直面场景、有感而发的艺术特点,画中有历史真实之物,画中有今人真切之情,在笔触色泽中留下生动的艺术情感印记。”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人类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追求真理的地方。”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艺术传统的中央美术学院师生接过先贤的接力棒,扎根生活,缅怀历史,讴歌人民,期望和平,“以艺术的美、创作的美表现大美、大爱,体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一个大学的价值追求”。

孙景波满怀深情地回忆了70年前的抗战历史和一代代中央美院人用画笔记录时代的历程:“我兴奋地看到,我们年轻的教师有着面向世界的学术眼光,有着面向历史与时代的责任感,有着热爱生活和关注民众的情怀,有着继往开来和探索创造的勇气和抱负。这就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接力棒。”

“这次展览不仅是单纯的美术作品展,更是一次突出主题,又强调个人语言的集体创作活动。既是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对优秀传统精神的接力,也是对优秀传统学术的接力。”油画系教师石煜代表此次参展艺术家介绍了展览的缘起和创作过程。

展览主题“接力”旨在体现央美人在思想和学术上对优秀传统的接力。展览共展出以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为主的50余位艺术家新近创作的油画、水墨、水彩、雕塑、公共空间设计等不同类型作品70余件(组)。

进入展厅,卢沟桥的形象将观众带回到70年前的历史。观众首先在历史文献部分看到老一辈艺术家经典作品的影像,徐悲鸿、司徒乔、蒋兆和、刘开渠、李桦、叶浅予、吴作人、胡一川、江丰、冯法祀、艾中信、彦涵、罗工柳、张仃、古元、詹建俊等艺术家的作品曾经在抗日救亡的时代发挥唤起民众的巨大作用。

整个展览由六大板块组成,每个版块都用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的笔记和感想文字作为标题。第一个板块标题来自基础部教师叶南创作手记的一句话:“这血色美景应当正是那些年轻的八路军战士看到的美景。”这部分作品以华北抗战遗址风景为主,卢沟桥的“醒狮”象征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精神,长城比喻中国人民面对日寇入侵时坚强不屈,团结御敌的勇气,太行山点明历史性地点,作品有表现战争旧址的,有对比今夕景象的,有生动的风景写生,有包含情感的速写笔记,让观众在作品中穿越时空,感悟历史。

第二个板块标题是基础部副主任袁元的思考:“我画了人们记忆中的延安。”作品描绘洛川会议、黄土岭之战、新四军等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场的重大意义;而延安、杨家岭、绥德等地平静的景物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画面厚重的体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三个板块标题则来自城市设计学院教师苏海江采访抗战老兵时记录下来的一句话:“用一个连的人换下那个山头,值不值?值!”这部分作品主要展现华北地区抗战的艰苦和激烈,作品大多借鉴历史图像,将实地考察的感受和历史情境相结合,呈现战争场面,同时发人深省。

第四个版块标题“诠释一种艰苦条件下打败日寇的信念与决心”来自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张峻明的创作感想。作品表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价值,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淞沪抗战、常德会战、重庆抗战、缅甸远征、驼峰航线等主题,美丽的风景和悲壮的战争历史之间充满了张力。

第五个板块标题是城市设计学院教师李礼的创作感悟:“‘和平不仅仅是一只白鸽。”在这里有描绘战争灾难的作品,提示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还有许多表现中国军民和抗日将领的作品,画面中经历战争的鲜活个体也许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在艺术形象中获得了永生。

展厅中还包括一个标题为“宛平城充满了抗日战争的记忆与历史”的特别板块,那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团队为地铁16号线宛平城站设计的公共空间,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感受到现代生活与历史之间的对话,并在影像播放厅中看到整个展览筹备的全过程。

展出作品中有附中教师集体创作的《洛川会议》、苏海江的《黄土岭之战》等表现共产党领导抗日的作品,也有孔亮的《四行仓库》、王汉英的《铁血虎贲》等表现国民党抗日战线的画卷:有孙景波的《烽火岁月——七十年祭》、林笑初的《历史的记忆》等记录抗日遗址风景的作品,也有石煜的《远征军老兵》、廖勤的《拼了》等描写抗战士兵肖像的作品;有白晓刚的《不可忘却的记忆》、王晓伟的《山西左权》等刻画抗日遗物的写生作品,也有孙韬的《一·二八抗战组画》等表现战争灾难的作品:有陆亮的《魔窟》这样记录日军侵华罪证的写照,也有董卓的《聂荣臻与美惠子》这样表现中国军民人道主义的篇章。展览以传统的油画、国画、雕塑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了李礼的插画作品《爱做噩梦的费希里》、崔冬晖团队为地铁16号线宛平城站所作公共空间设计等多种形式作品的展陈。

展览充分地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队伍创作研究的能力,是一次当代情怀与历史风云的“短兵相接”,也是“央美学派”新传人的一次集体亮相。展览在中国美术馆3楼13-17号展厅举行,持续至7月15日。

猜你喜欢

中央美术学院抗战创作
Jazz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张青简介
寇月朋作品欣赏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布画油彩 艺术人生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