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见史——吴印咸诞辰115周年摄影艺术展
2015-10-1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光影见史 吴印咸诞辰115周年摄影艺术展”是中国美术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展事之一,也是中国美术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之一,于2015年7月5日至7月16日12时在中国美术馆一层1、8、9号展厅展出。
展览以吴印咸摄影艺术生涯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为线索,通过艺术初探·影像立名(1920-1937)、时代纪实·历史见证(1938-1946)、光影随心·春华秋实(1947-1994)三个部分,以230余件摄影和影像文献史料等,展现吴印咸先生艺为人生、赤诚奉献的真挚艺术情怀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写道:中国美术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旨在推动中国摄影艺术的国家收藏,全面建构和生成具有丰富性和代表性的馆藏摄影作品面貌。吴印咸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摄影教育家和电影摄影师,用摄影记录了无数珍贵图像,是20世纪中国摄影史上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也是20世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中国摄影领域的经典案例,应该当之无愧地进入国家典藏序列。
与世纪同龄的吴印咸先生,为人民留下了杰出的摄影作品,中国美术馆有幸籍吴印咸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特别举办“光影见史 吴印咸诞辰115周年摄影艺术展”,此展距198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吴印咸摄影工作六十年影展”恰隔30年。本次展览全面、充分地回顾了吴印咸先生的摄影艺术历程,期间得到了摄影领域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展览举办期间,家属将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吴印咸先生摄影作品150幅,此组作品的入藏,完整呈现了吴印咸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成就,丰富了中国美术馆藏20世纪摄影作品的研究序列。
吴印咸,一位以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时代的艺术家,他所留下的光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他的名字与他的作品刻入人们的记忆,也载入中国摄影史。吴印咸先生以对人生、对艺术的执著和热忱,创作出大量饱含时代精神的摄影作品,体现出老一辈摄影家艺为人生、赤诚奉献的真挚艺术情怀。现存吴印咸最早的摄影作品《晓市》(1923),呈现了弥漫着朝雾的古老城门处,潮湿而光滑的石道,为生计而奔忙的人们在强烈的逆光下奔波的身影,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吴印咸早期摄影艺术探索的重要成就是其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电影摄影作品,接触并受到左翼思想影响,吴印咸的艺术创作表现出具有批判社会现实、追求社会变革和思想革新的倾向。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吴印咸作为一名战地摄影师拍摄了包括中共党、政、军领导人照片,重大活动、历史事件纪实拍摄,以及反映延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系列摄影,在中国摄影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吴印咸先生以拍摄者的独特视角见证历史,所拍摄的<驼铃叮咚》(1938)、<白求恩大夫》(1939)、<被日军轰炸后的延安》(1938-1940)、《艰苦创业》(1942)、<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重庆谈判》(1945)等延安时期的大量革命纪实摄影作品,从多个层面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抗日救国的时代篇章。吴印咸的作品中并没有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场面,更多的呈现了延安军民的爱国激情和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吴印咸先生的红色题材摄影作品,带我们再次回望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重温为革命胜利做出贡献的战士们的昂扬斗志,从而被战争年代里为新的社会理想和民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延安精神所感染、动容。他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拍摄的表现新中国女民兵形象和黄山等风光摄影作品,同样已成经典,体现出老一辈摄影家深厚的艺术素养。
吴印咸一生致力于摄影事业,反映社会的同时投身摄影教育,延安时期的吴印咸就曾主持过两期摄影培训班的教学任务,步入知命之年的吴印咸先生更是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岗位和教育事业,为共和国人民电影事业步入正轨和初具规模,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建立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贯穿其教育事业过程中,还有上百万字的摄影理论著述,它们是吴印咸摄影艺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展览的开幕仪式于2015年7月8日上午9时30分在中国美术馆一层方厅举行。开幕式活动后,中国美术馆还邀请了十余位摄影界、文化艺术界的相关研究学者,对吴印咸摄影艺术历程及作品进行主题性学术研讨,并邀请摄影家和嘉宾举行相关的讲座和公共教育活动,以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