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孩子喜欢提问

2015-10-10Raven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前班贝贝小燕子

Raven

美国孩子遇到问题,喜欢直接发问。

受环境影响,孩子喜欢问问题

我在学校里从事科研工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有研讨会,也有学术报告会,大多数的会议气氛活跃。美国人善于提问,而主讲者也不介意自己的演讲被听众打断。也许是受环境的影响,小朋友们也比较喜欢提问,不管是面对课堂上的老师,还是面对家长,有疑问他们就会提出来。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校园里,或是在其他公众场合,都可以看到孩子和大人唧唧咕咕地讨论一些非常幼稚的问题。家长会放下身段,与孩子认真地讨论。平等的视角,鼓励的态度,难怪孩子经常能从一些特别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问。

孩子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

孩子大多好奇心强,多数父母都经历过孩子问东问西,一个问题反复问,纠缠不休的阶段。女儿贝贝有段时间因为我教她唱《小燕子》而反复地问:“为什么小燕子要穿花衣?为什么屏幕上看到的小燕子都是黑衣服?为什么春天在这里?夏天它去哪里啦……”那阵子我变得对小燕子特别过敏,恨不得把贝贝的嘴巴堵上。

儿子宝儿呢,小时候对小燕子不感兴趣,却对家里的厨房很好奇:为什么炉子会热?为什么面粉会变成花卷?为什么糖是甜的,盐是咸的?有一回宝儿非要问我把盐藏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水里看不见我刚刚放进去的盐。孩子的这些问题还真难倒了我这个当妈妈的。

大人处理孩子提问的方法

针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大人们一般都会比较耐心,还时时刻刻不忘鼓励孩子提问。比如贝贝3岁时上学前班,活动室里有很多厨房玩具:小锅、小灶,还有各种仿真食品。玩着玩着,孩子们就冒出很多问题来:我们吃的热狗、面包和小饼干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面粉做的?那面粉是怎么变成了好吃的小点心的呢……老师通常都很有耐心:不知道是不是?没关系啊,我们可以自己体验一下面粉是怎么变成蛋糕的。学前班都设有小厨房,每周会让孩子们自己做一些平时吃的小点心。美国的商店里有很多半成品卖,比如蛋糕粉、松饼粉等,买回来只要加上牛奶或是水,让孩子们搅和搅和,就可以烤制了,定好时间,出炉的成品味道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简单到3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做,做完了,很多问题也有了答案。

鼓励孩子提问是帮助孩子思考的好办法

儿子3岁时,他的老师跟我说:做父母的请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不管那问题听起来多么可笑,因为这是鼓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开始。同时,宽松的环境也让孩子的心情放松,他们知道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没有什么不可以想象的,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是愚蠢的,不管它听起来是如何的幼稚,但很可能大家一起讨论、提问的结果,会引出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从而得出创造性的结论。

记得女儿初学中文的时候,就曾经写下“我爱吃,我喜欢睡觉”这样在大人看来没意思的句子。我曾试着想改变一下:咱们换个造句,成不?像——我爱看书,我喜欢帮助妈妈,是不是更好一点?不想这样反而弄得女儿很迷惑:妈妈,可是我最喜欢吃和睡觉啊,我很快乐!为什么不能说?这句话让我释然,能吃能睡觉是孩子的快乐,为什么不能说呢?所以我说:没错,妈妈最喜欢你开心,以后妈妈会让你天天吃得开开心心,一觉睡到自然醒。

社会投资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补充

美国人鼓励孩子提问,很多时候,老师或是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会直接给出答案。通常的做法是:假设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和孩子一起验证这个答案的正确性。美国人对儿童的智力投资很舍得花钱,比如,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专门的儿童博物馆,甚至在成人博物馆里也有专门的儿童区:海洋馆会专门开辟一个区域让孩子们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在迪士尼这样的游乐场都有分子、原子和其他物理学粒子的三维电子图片,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宏观与微观的概念。每当城市有大型活动时,总会给孩子们留下一席之地。我家两个孩子就曾经在我们参观一个军港的时候上过直升机,参观过那里的消防车。孩子们还在航天中心体验过宇航员的生活,以及失重的感受。所有的这些设施,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开阔孩子的视野,为好奇的孩子提供一个寻找答案的地方。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班贝贝小燕子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幽默故事
贝贝失踪了
工资收入
冬天来了
发现迁徙的秘密
取缔学前班,利耶?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