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教学为载体 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2015-10-10范迅常维亚等
范迅++常维亚等
摘要: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探索。本文结合学校实施的以创新教学为载体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理念、载体设置和管理机制,力求开辟本科生导师制新途径,尝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创新教学;载体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端人才是当代大学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新版培养方案制订为契机,探索和构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创新教学环节”,并以此为载体,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
一、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德智并重。我国导师制原本用于研究生的培养,随着教育部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中逐步推行。我校秉承本科生导师制核心思想,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以创新教学为载体,通过双向选择组建相对稳定的导师与学生团队组织,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导师指导、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实现学生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
1. 分层次设计目标要求,注重个性化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校本科生导师制以创新教学为载体,导师依据创新教学总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分层次设计目标要求,既为团队提供共性指导,创设适合团队全体学生参与研究和创新的机会,提出基本目标要求,又为学有所长的学生开辟个性化培养途径,提出高标准目标要求,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 营造教学相长良好氛围,激发学习自主性
本科生导师制的宗旨是增加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创新教学为主线的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在创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面谈指导。在师生间互动交流活动中,导师以自身的学术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理念引领学生,激发学生一心向学、积极进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个性化思想有利于激发导师的创新火花,使教师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3. 积极倡导言传身教,促进全方位成长
本科生导师制强调德智并重,导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学识、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我校对本科生导师提出明确要求,导师要依托创新教学活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指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二、以创新教学为依托,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载体设置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许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不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究其原因,除受教育理念、师资条件等限制,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实施载体,导师制的教学内容不实,培养目标不明,工作职责不清,实施流于形式。我校深入研究国内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和问题,着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载体设置,以创新教学环节为依托,在创新教学活动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1. 以科研选题训练为切入点,全面开启本科生导师制
科研选题训练是创新教学的初始阶段和必修课程,自本科生二年级开始。以科研选题训练为起点,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组建导师与学生团队,原则上1名指导教师指导由5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对团队及成员开展整体性和个性化的指导。科研选题训练为期一学期,在此教学阶段,导师依托自己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设计具有科研背景或真实项目来源的研究选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的前期训练,使学生接受规范的科学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经过问题发现与确立、资料搜集与整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确定、可行性分析等过程,撰写选题报告和个人总结报告。导师根据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团队协作、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经过科研选题训练,通过导师对学生科学研究活动的指导,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得以启蒙,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实践打下基础。
2. 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本科生导师制
大学生创新训练是创新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必修课程,是科研选题训练的延伸和深入,自本科生三年级开始。大学生创新训练以创新性研究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项目立项形式开展,为期三个学期,旨在通过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实践教学,使学生切实得到创新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周期长,不同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不同,因而对导师的指导要求更高。在此阶段,导师围绕创新训练总体目标,细化阶段性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创新训练过程。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研究条件准备、方案实施、成果总结、结题报告等训练内容。导师每学期根据创新训练参与度、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育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经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通过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个人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3. 以毕业设计(论文)为落脚点,深入落实本科生导师制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我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以二年级的科研选题训练为起点,以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论文)为落脚点,除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外,导师与学生团队组成相对稳定,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客观上展示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在此阶段,导师负责提供高质量选题和研究内容,鼓励以科学研究项目为主要选题来源,指导学生撰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对学生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检验。导师创造条件将本科生纳入科研课题组,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毕业设计(论文)成为学 生本科阶段创新实践活动的高峰体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升华。
4. 以创新教学选修课程为拓展点,多方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创新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重视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又要激发个人兴趣专长,开发优势潜能,使学生有机会和条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必修课程基础上,设置了学科竞赛、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科技创新与发明、学术交流、社会调查等选修课程。导师通过创新教学必修环节中对学生的直接指导,分析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个人专业发展、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打造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创新教学选修方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与实践指导,促使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分施展才能、提升自我。
三、完善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保障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配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其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以创新教学为依托的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实施过程即创新教学过程,导师制实施效果体现于创新教学效果。
1. 确保创新教学政策支持,为导师制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一方面,设立创新教学专项资金,通过立项形式资助每个项目团队的研究课题,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为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明确导师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导师对创新教学的指导工作纳入日常教学工作
量核算、职称聘任和年终考核中;以立项形式支持导师开展创新教学研究和改革,激励导师主动投入创新教学。
2. 强化创新教学过程管理,为导师制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通过加强校院两级管理,使创新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导师制实施效果。在学校层面,做好创新教学环节整体规划和宏观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创新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管理、考核、学分认定和记载办法等管理文件,研究开发创新教学管理系统等,实现创新教学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创新教学顺利实施提供良好条件和环境。在学院层面,做好创新教学具体组织和落实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时掌控创新教学全过程,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全面把握进度和质量,确保创新教学实际成效。
3. 完善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为导师制实施提供基本依据
教学评价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结合创新教学实施,在不断总结、研究、试行、调整基础上,形成了校—院—学生三级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对导师的评价,学校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奖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学院制定具体导师考核细则,对导师工作的质和量进行全面考核;学生通过学生评教、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导师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学校研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从学习态度、能力、素质等方面宏观上把握创新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在创新教学中获奖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学院结合自身特色,根据创新教学不同时段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详细制定分阶段评价标准,组织导师按评价标准完成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同时,学院组织对团队项目的结题考核,通过过程考核和结题考核综合评定 学生参加创新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