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讨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2015-10-10罗江
罗江
高校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讨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罗江
高校准军事化学生管理模式,统一要求各项学生事务,规范了学生管理工作,给一些高校管理带来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刀切、不人性化、管理方式单调等弊端。文章通过对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生军政教导队的个案研究,探讨如何克服高校准军事管理的弊端,实现“军魂育人,军魂管理”。
军政教导队;高校准军事化;育人模式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差异性大。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使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家的需要,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一直苦苦探讨的问题。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当代高校创新的动力。高校在新形势下学院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学生的差异性,为了能对学生统一管理,一些非军事化院校,参照军事院校的标准,采用了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很多特殊的专业院校,因为院校的特色,如航海、航空院校采取对学生准军事化的管理,并且取得一些良好的效果。此外,其他的一些院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也纷纷采用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
一、高校准军事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准军事化在各个高校的实践中,严格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统一标准化的日常生活事项,强调学生听从学校安排,服从与执行各项制度。这种模式模式能快速、简单地解决学生差异性大,管理难的问题。但大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过分强调标准化,会给大学教育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校统一准军事化管理,强制性要求学生执行各项标准,学生很难从心底接受。从小学到高中,为了能让孩子考一个高分数,父母就把其他的事都包办,鼓励学生专心学习。很多学生把大学作为自由的代名词,以为考上大学就解放了。所以,在大学受到准军事化严格的管理,有些学生心里有抵触。学生这些思想会影响其行为,就算不会明目张胆的反对准军事化管理,也会采取一种应付、被动接受的态度。一些学生迫于学校压力才遵守准军事化管理。这些学生并不能在内心深处认可准军事化管理,表面服从学校的制度,暗地里抵触。表里不一,无法使学生真正从准军事化管理中学习或领悟到什么,未能达到教育学生、使其快乐健康成长的效果。
2.强调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大学是很多学生一生里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各个方面应该得到发展。学校要鼓励学生探讨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性格,发掘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全方位的需要学校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高校准军事化管理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制度太严,约束太多,不利于一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过多强调学生日常管理,军事训练特别是军事文化教育缺失。精神文化的力量,是持续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力量。而国防军事文化,不是一时一刻就能体会,而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进入学生的精神意识里。但很多准军事化高校对国防军事文化并不重视。学生未能真正懂得国防的意义与精神,难以将军事文化精神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很多准军事化管理高校,未能做到以国防精神、国防意识和文化来促使学生成长。
很多准军事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让学生服从学校的安排。所以一般的学校只是服从军事管理需要的安排,而不会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另外,某个特定的模式只适应特定群体的学生,用一个模式来要求所有学生,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所有学生都统一采取严格的军事管理,就可能带来一些弊端。
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生军政教导队
学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要尊重学生多样性为前提。如何保证学生的多样性,而又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去引领学校的校园文化,值得深思。2009年底,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提出了“军魂育人、军魂管理”的育人新模式,并开始组建“学生军政教导队”,按照军队的要求,实行部分学生准军事化管理。经过5年的努力,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硕果累累。本文借助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成功案例来探讨高校准军事化如何克服以上所提到的三方面弊端。
1.学生自愿参与。准军事化的模式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并不一定适应所有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而选择,不能一刀切。学生本人对军事化训练的认可程度是关键。一些准军事化学生管理院校,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参加。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军政教导队不强迫学生加入,而是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通过考核才能成为合格的军政队员。如果不是出于学生自身愿意,训练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强制性的军事化管理,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表面上顺从了学校的管理,但并不等于内心服从管理。如果出现内心的抵制,则可能对学生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军事训练对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高强度的训练。学生军政教导队的队员由大一新生自愿报名,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才能成为正式队员。
2.严格的日常管理和长期的常规军事训练。当选为军政队员后,为了训练与其他事项的方便,所以军政队员离开原班级宿舍,重新安排住宿。军政队员集中住宿,共同训练,严格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实施管理。他们在上课时回到各自班级上课学习,课外活动时间则集中起来训练。大学生以学业为主,很多人担心的是军政是否会影响学习。南洋军政教导队所有训练,都是在课后或假期进行,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通过对队员进行军事训练,使队员学会基础的军事技能,培养队员练好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国防文化精神教育熏陶。精神是内核,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气质,除了军事训练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文化学习与体验活动。包括:(1)国防军事与形势教育,学校定期邀请各级部队官兵和相关专家来校开展国防与形势教育报告,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面临的挑战;(2)历史革命优秀传统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队员参观各类革命历史纪念馆;(3)党的信念教育,设立党支部,定期开展党课培训班;(4)开展爱国主义活动,如每周升国旗、合唱团等以军事文化活动丰富队员的课余生活。
三、小结
准军事化的教育,在普通高校中作为人才培养的优秀育人模式之一,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军事化的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切身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通过军事训练和国防军事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创新型、实干型等等。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要求学校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反过来说,也就是培养人才模式也要多样性。准军事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这其中之一。即使同一个学校,也可以灵活地采取多种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军政教导队队员,并没有脱离班集体,照常参与各项班级活动。如每周的班会课,队员与班级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很多学生的大学生活就是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玩游戏、沉迷社交、电影电视等等,变得颓废。军政队员则通过努力,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1]郭孔生,彭伟池.“学生军政教导队”育人模式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3,(3).
[2]陈康,陈传基.论构建学生军训教官培养的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责任编辑:程文燕]
罗江(1984—),男,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学工处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教育、比较职业教育。(广东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