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发展成就辉煌

2015-10-10张春林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疆建设

张春林

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新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55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4年9273.46亿元,60年年均增长8.4%,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2010—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1%,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的位次由2009年的第30位跃升至2014年的第4位,创历史最好水平。人均生产总值由1955年的241元提高到2014年的40648元,比1955年增长23.2倍,年均增长5.5%;财政收入由1.7亿元提高到1282.6亿元,财政支出由1.8亿元提高到3317.8亿元。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由1955年的54.3∶26.2∶19.5调整为2014年16.6∶42.6∶40.8;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由86.89∶6.11∶7调整为45.4∶16∶38.6。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由1955年的15.1∶84.9、1978年的26.1∶73.9,演变为2014年的46.07∶53.9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2∶1缩小至2014年的2.6∶1,在西部12省区汇总差距最小。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28.6%,比2009年高出15个百分点。

三、基础建设成就斐然

坚持不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水利、交通、电网、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2014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85亿元,比2009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2%,高于1995—2009年年均增速12.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4年,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历程达到4316公里,是2009年的5倍,排名从全国第27位跃居第12位;公路总里程11.42万公里,乡镇通达率为99.9%,乡镇通畅率为98.73%,建制村通达率为98.32%,建制村通畅率为875.12%。铁路总里程达到5760.2公里,开通乌鲁木齐—兰州高速铁路,跨入高铁运营新时代,建成了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疆、衔接内地、沟通欧亚的铁路运输干线。民航由1978年的1个民航机场、9条区内航线发展到2014年16个民航机场、155条航线,通航总里程16万多公里。水库数量由1949年3座、5234万立方米总库容,发展到2014年538座、总库容169.08亿立方米。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疆电外送”哈密南—郑州±800千伏首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投产运行,准东—华东±1100线路配套电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新疆电力真正全面参与到全国电力市场平衡,“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宏伟梦想正在逐步落实。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5549万千瓦,是1978年全区发电装机总容量52.8万千瓦的105倍。全疆电网已由110千伏到220千伏联网并到750千伏高等级电网主网架。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立足新疆实际,加快改革实践探索,进行了农村、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财税、投资、金融、流通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构筑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框架。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55年0.51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276.69亿美元,年均增长11.3%。2009—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1.01亿美元,年均增长12.12%。

五、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已建立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30个、风景名胜区18个、森林公园52个、地质公园9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湿地公园16个,湿地保护率达到53.52%,高于全国43.15%的平均水平。2010年至今,新疆每年人工造林面积增加250万亩以上,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全国均排名第13位。目前,82个县市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45个县市达到国家平原绿化标准,95%的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4.95%提高到23.5%。全疆79条重要河流水质优良率由2009年的88.3%提高到2014年的94%;湖库优良水质比例由43.3%提高到6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以来,持续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2014年,新增城镇就业249.7万人,年均增长50万人;解决30.3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少数民族高效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88.6%和82.7%;累计超过480万农牧民和207余万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喜迁新居,城乡居民户均拥有住房面积分别达到85平方米和105平方米。2010—2014年,学前三年入园率由51%提高到72.4%;中小学双语教育覆盖面由34%提高到69%;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由74%提高到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67%提高到84%;高考录取率由64%提高到7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2%提高到31%,与全国同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4年,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达到3348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073万人次,增长47%,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4元,是1978年的72.8倍,年均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11元,是1978年的79.1倍,年均增长12.9%。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分别从2009年的36.3%、41.6%下降到2014年的31.3%、34.5%。

猜你喜欢

新疆建设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