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德烈·谢尼埃》:走向断头台的爱情挽歌

2015-10-10陈志音

歌剧 2015年7期
关键词:杰拉尔国家大剧院安德烈

陈志音

编者按:5月28日晚,由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和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安德烈一谢尼埃》,以充满诗情的演出带给观众精彩的享受。作为一部高度艺术化的精品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从角色构成、歌剧音乐、角色演绎、管弦乐演奏、舞台调度、舞美风格等多方面,用鲜活的个人命运的故事,从侧面描绘了一幅时代的全景。它也是一面镜子,用艺术的手段夸张了历史上的真实,展现给当代中国观众一份改革与革命的命题。

1986年6月在天桥剧场,第一次听卢契亚诺·帕瓦罗蒂演唱诗人鲁道夫;2015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第一次听卡曼·查涅夫演唱诗人安德烈-谢尼埃。两位法国诗人均出自意大利剧作家路易吉伊利卡笔下,前者为虚构角色,后者为真实人物。以鲁道夫为男一号的作品《波希米亚人》与《玛侬·莱斯科》《托斯卡》《蝴蝶夫人》一样,经由普契尼作曲后成为了歌剧经典,而普契尼同时期的翁贝托·焦尔达诺(Umberto Giordano)的作品,在世界歌剧舞台的上演率与影响力却远不及普契尼歌剧,在中国歌剧舞台更是一段空白,《安德烈·谢尼埃》便是如此。

《安德烈·谢尼埃》此前从未在国内舞台演出过全剧,现场听觉经验只仅限于2002年范竞马在回国首场音乐会上演唱的《安德烈·谢尼埃》男主角第一首重要咏叹调“凝视蔚蓝色的夜空”。那也是笔者第一次听真人演唱这首曲目,之后便对全剧更加心驰神往。终于,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安德烈-谢尼埃》将首度推向中国歌剧舞台,早已翘首以盼的歌剧迷自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笔者也提前一个多月就预订好了演出票,还迫不及待跑去彩排现场先听为快。彩排和2015年5月28日的首演首场一样,都为A组的演员,且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演出阵容,因此他们演与唱驾轻就熟,戏也非常好看,着实令人喜出望外心满意足。

四幕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作曲:翁贝托-焦尔达诺,脚本:路易吉-伊利卡,首演:1896年3月26日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新版主创主演阵容如下——出品人:陈平;指挥:吕嘉,导演:大卫-麦克维卡,舞美设计:罗伯特·约翰斯,服装设计:詹妮·蒂拉曼妮,灯光设计;亚当·西尔弗曼,编舞:安德鲁·乔治,复排导演:托马斯·格斯里,合唱指挥:马泰奥·萨尔维莱尼:演员阵容——安德烈·谢尼埃:卡曼·查涅夫/莫华伦,玛达莱娜:阿玛丽莉·尼扎/孙秀苇,杰拉尔德:阿尔贝托·卡扎雷/袁晨野,贝尔茜:朱慧玲,伯爵夫人/玛德隆:郭燕愉:刘乃奇、张扬、王鹤翔等分饰密探、鲁谢尔、马秋:该剧特邀芭蕾演员侯宏澜、塔米拉饰演剧中剧的牧羊女和牧羊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担任演奏演唱。

第一次聆赏全剧,预习和复习功课必不可少。因惧怕先入为主而未翻看音像资料,只回忆梳理了大致剧情与人物关系。简要概述剧情和角色:一个诗人,爰国亲民、浪漫又多情:一个仆人,愤世嫉俗、敏感却深情:一个女人,纯洁善良、坚毅而柔情。但,只有在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音乐之后,艺术的内涵才真正清晰可辨一目了然。

通过2015年5月26日和28日舞台上的彩排与首演,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歌剧《安德烈·谢尼埃》,无论文本还是音乐都堪称一部经典之作。笔者个人认为,该剧文本的人物刻画、剧情推衍的完整性、逻辑性、合理性甚至超过出自同一剧作家本人之手的《波希米亚人》《托斯卡》等。而且,相比普契尼作品,焦尔达诺谱写的大量咏叹调与场景音乐,绝对毫不逊色,音乐写得极为精到,在表现力与感染力上,相当比例的段落甚至可能还更胜一筹。

大家都熟悉,诗人鲁道夫和绣花女咪咪的一见钟情、歌唱家托斯卡和画家卡瓦拉多西的一段恋情,但这两出剧基本都没有交待感情“前因”。而诗人安德烈-谢尼埃和淑媛玛达莱娜的坚贞爱情,前因后果丝丝入扣,太有说服力了。相比咪咪忧郁成疾重病而死、托斯卡计划败露殉情而死,玛达莱娜的毅然赴死不仅像阿依达一样明证爱情的崇高与永恒,还仁慈地挽救了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因而这段感情更富于人文与人性的辉光,也更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还有一点很重要,该剧中的男二号杰拉尔德,这个人物远比《托斯卡》中的警察署长斯卡尔皮亚要复杂而丰富得多。后者上来就是一副大反派的丑恶嘴脸,他对女主角抱有的是单纯的情欲,更是所作所为前后一致。杰拉尔德则完全不同,开始他是温顺卑微的仆人,暗恋着小女主人,仆人与诗人后来成为情敌:有意思的是,恰恰是因为听了诗人诵读的革命诗篇,仆人深藏的革命激情被瞬间点燃,遂投身革命还成为领袖之一:已经成为革命党领袖的仆人,再见到昔日的小女主人,原想利用体力与权力的强势占有柔弱无助的对方以达成宿愿,却在即将得逞之际被女人对诗人的忠贞丹心所深深触动、感动,继而良知复苏转变态度立场,决定不惜与同党作对也要帮助女人挽救诗人:最后,杰拉尔德亲自将深爱的女人送入死牢,亲眼目睹这一对爱人从容赴死,走向断头台。这样的写法,将“人”高度艺术化地提炼为丰满鲜活的舞台形象,全剧因此也更为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国家大剧院版舞美设计,基本保持古典与写实风格,现代派、怪诞派、实验派一概不上舞台。第一幕在女一号的家、科伊尼伯爵夫人城堡的冬季花园,1789年。序曲中大幕开启,富丽堂皇的大厅,四盏水晶吊灯垂落,男仆杰拉尔德坐在正中的椅子上手捧书本陷入沉思,身边忙碌的人和事似乎与他无关,他已经忘了自己的身份与本分——一场盛装舞会即将开场,他应该赶紧动手搬挪沙发点亮烛光。大管家的厉声呵斥惊醒了杰拉尔德,阿尔贝托·卡扎雷用浑厚结实的歌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个男仆对身边的一切,从反感厌恶到愤懑不平,看着辛劳一生弓腰驼背、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父亲,杰拉尔德表达出抗争的意志与斗志……

所有人物的个性特征与命运走向,第一幕已交代得清晰可辨。

玛达莱娜出场即与一般贵族小姐性情迥异大相径庭,她违抗母亲、伯爵夫人的意愿,她不愿穿着紧束绑缚的华丽衣裙,不肯戴上时髦俗气的华贵头冠。在宾客如云的盛装舞会上,坚持一袭素白长裙裹身,一朵鲜红玫瑰入鬓。阿玛丽莉·尼扎美丽而年轻,身材高挑五官姣好,容颜如花腰身似柳。相比20世纪某些声美形拙的当红女星,这一代女高音歌唱家大多色艺俱佳,更为符合现今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审美标准。

同作家和音乐家一起前来参加舞会的诗人安德烈·谢尼埃,也是那么特立独行不入俗流,既不应邀跳舞,更是一口回绝女主人吟诗的请求——诗人不为大家读诗,你干嘛来了?可是再古怪执拗的诗人,面对一双天使般清澈纯净的眉目也无法招架抵抗。他中了她的圈套,心甘情愿激情澎湃地咏叹一首著名的“某日,眺望着碧蓝天空”,即通常在音乐会可能听到的男高音经典曲目,或译为“凝视蔚蓝色的夜空”。这首诗篇借以抒发对祖国、人民之爱,表明诗人反对暴政压迫的态度立场。那一篇激情丰沛的“宣言”,如暴风骤雨般振聋发聩,立马将舞台上沉迷于风花雪月的贵族男女打懵,而舞台下即便首次聆赏的普通听众也为之一振。这首男高音名曲,演唱的长度和难度“之最”,立刻将听众的耳朵和心灵紧紧抓住,卡曼·查涅夫的实力与魅力也由此展开。

焦尔达诺似乎有意将精彩唱段多留在下半场第三、四幕。

第三幕杰拉尔德的“国家的敌人”展示出富合多重矛盾的心理状态,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崇高与邪恶,相互纠缠盘诘追问,音乐动机主要是第一幕“我恨你,金碧辉煌的大厦”唱段的延伸发展。“将世界变成天堂,只需一个吻……它包含了人类的一切大爱!”最后这段高远壮阔的旋律,仿佛升华达及类似贝多芬《欢乐颂》的理想境界。

还是第三幕,“我的母亲被人杀了”,玛达莱娜讲述在大革命中家族与个人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重点表达了诗人伟大爱情带给她希望和力量,以及为营救爱人她将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这个核心唱段总会令人联想到《托斯卡》中的著名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演唱的感情抒发与技巧运用也确与《托斯卡》非常相似,要求女高音歌唱的抒情性与戏剧性兼备。调节变化音色的超强能力,丰厚的情感爆发力与优异的乐感表现力,阿玛丽莉决不让你失望遗憾。

第四幕开场,身陷牢狱的安德烈-谢尼埃向友人鲁谢尔朗诵他最后的遗作“像五月晴丽的日子”,这是诗人的生命绝唱,歌词部分引用其诗文原作。音乐从柔曼明丽到严峻绝望,从吟咏到呐喊,最后,在诗人以诗篇告别世界的浪漫情怀中,音乐达到辉煌的高潮。这样一部堪与《波希米亚人》和《乡村骑士》《丑角》等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相提并论的经典,在当今舞台上演率却远远不及其他几部,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最近三十年能够胜任诗人角色的优秀男高音凤毛麟角。一个兼备《丑角》男一号卡尼奥的戏剧性张力、《波希米亚人》男一号鲁道夫的抒情性魅力的,集贵族诗人与革命斗士形象气质的男高音歌唱家实在珍贵无比。

所谓的“精彩唱段”,现场效果也的确十分精彩,无不给人留下美妙而深刻的印象。A组三位主演轮番登场开嗓,可谓阵容强大旗鼓相当。因为已有在英国皇家歌剧院舞台表演的经验,所以他们唱也听得、戏也看得,非常令人满意。女一号非常光彩;男一号似不如其全面而立体。卡曼·查涅夫唱功相当过硬,表演与形象略显逊色:男二号则非常贴近想象和预置的艺术形象。

相比A组三位主演,从全剧四号人物开始往后排,中国演员饰演的这些主要配角与主角同台星光灿烂交相辉映。无论是玛达莱娜的女仆贝尔茜,还是安德烈的友人鲁谢尔,还有密探、马秋等等,朱慧玲、张扬、刘乃奇、王鹤翔的表演各就其位胜任自如,努力认真可圈可点。美籍华人女中音歌唱家郭燕愉尤为突出,第一幕高傲骄横的伯爵夫人,那几嗓子一出来就把“堂子”镇住了:第三幕贫苦老迈的瞎眼老妇,爱国情深送子当兵,她的演唱也十分感人。有的观众甚至不相信两个高低贵贱如此分明的角色,竟然是由这位女演员“一赶二”独立担纲。如果能再多演几场,相信他们定会熟能生巧更有心得。

舞台上主要角色驾轻就熟,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却是第一次演出《安德烈·谢尼埃》。第一次与其合作就如此和谐默契,指挥吕嘉自是立了头功。他对意大利歌剧风格的把握与韵味调制,有自己的“独门配方与秘籍”,音乐出来就是那么纯正地道。从序曲开始到尾声结束,音乐就几乎没有片刻涣散走神。我们听到的器乐与声乐,始终相依相伴融为一体。第一幕女声情景合唱优雅温婉美轮美奂,第三幕法庭众生的混声合唱声部交织层次清晰。而指挥家的每一个手势、提示、暗示也都能在乐队与歌队那儿要出来,互动感应协调一致,真不容易。

实际也有些遗憾,错过B组彩排和演出。莫华伦、孙秀苇、袁晨野是如何塑造人物、且人物塑造如何,一概不得而知,甚至也没听到任何评价。无论如何,他们三位也是国内歌剧舞台上开风气之先的“安德烈·谢尼埃”和“玛达莱娜”、“杰拉尔德”。笔者还是期待这部歌剧的下一轮演出,那时,今天的B组可能跃升为A组,而“中国三杰”的表演可能更自信也会更精彩。

猜你喜欢

杰拉尔国家大剧院安德烈
2023 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开幕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芭蕾少女的蜕变
超现实主义的反叛与创新——论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
风往哪吹
英国:大学生创办足球学校
英国:大学生创办足球学校
英房产大亨猝死,留下90亿英镑产业
安德烈的愿望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