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2015-10-09吴慧任晓冬
吴慧++任晓冬
摘要:针对目前农村社区尤其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农村社区的水资源管理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应用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CBNRM)方法初步构建了贵州省大井村水资源管理模式。预期这个模式可以改变农村社区居民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超过其正常的生物承载量阈值与使用方式不合理的现状,也可缓解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中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平衡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利害关系,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模式;自然资源管理;农村社区
中图分类号:F323.1;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7-4342-04
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水资源的稀缺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地球表面70%为水,但是可用水资源较少,可用淡水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国家已经将水资源管理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如何保证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控制水污染、节水等问题,各个国家都提出了适应本地区的解决方法。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资源不仅仅是人民生活生产所必需的资源,还是国家战略性储备资源。设计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运用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CBNRM)方法初步构建贵州省大井村水资源管理模式,以期改善大井村居民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超过其正常的生物承载量阈值与使用方式不合理的现状,缓解农村社区水资源管理中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平衡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利害关系,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1 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
水资源管理即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和谐持续发展[1]。
1.1 水资源管理模式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水资源管理模式经过了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资源化管理与资产化管理、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集成化管理等几个不同的管理模式[2]。这种管理模式的变迁是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由局限于眼前利益向发展长远利益的转变,由对资源的浪费向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目前,国内外最新水资源管理模式为集成化管理[3]。所谓水资源集成化管理是指在水资源系统各因素之间、利益团体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的现实状况下,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信息传播、启发教育等多种形式手段,通过对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考虑,从利益团体的职能以及各子系统自身功能两个方面出发,把子系统的关键要素有机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并控制系统运行以达到决策目标的过程。
针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中国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确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构架,各个区域制定适合自己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都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基础。王浩等[4]结合“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模式新理念为“耗水管理为核心,七大总量控制为约束”。
不断改变的各种管理模式目的都在于使从水资源供应源头到各个层面的水用户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实施的当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使得国家对水资源的总控力度加强,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一个系统严格的平台。
1.2 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
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可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的方法或分析途径。CBNRM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式方法,其目标旨在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要注重社区的生计发展[5]。社区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将各种政策以及新型研究模式进行因地制宜的推广。对社区水资源管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及时反馈各种模型的适应程度以便及时改善。在社区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方法,也可以将当地居民的意见进行归类,采纳有益于改善当地管理的措施,将传统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改变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CBNRM的优势在于可以促进当地人自主管理水资源,而且还强调居民集体行动。
CBNRM的分析框架要从两方面建立,即农户的生计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分析模式建立时,除了需要宏观把握农户生计的来源多样性、村里生计大环境、自然资源对其生计的影响以及维持生计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还需要从微观角度把握实施CBNRM对村民的生计以及心理影响、对宏观发展的影响。CBNRM研究方法的实质就是让社区大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这与“参与式管理”的至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是一致的,这些管理模式可以相互补充应用。目前CBNRM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包括项目实施人员的能力、政府资金以及政策支持、法律的支持以及政府对权利下放的程度等问题。在制定项目框架时,需要结合项目地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社区水资源管理实质就是以社区为单位对水资源进行系统民主的管理。在管理实施中,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是重中之重。在建立机制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管理中涉及的各级利益主体的意见与利益并尽量让其和谐共生。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实质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式管理,它可调动水用户对水资源管理的热情,使得水资源管理成为水用户愿意投入精力的一项工作,这样才能建立真正适合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管理亦可引用CBNRM,尤其在乡村社区。乡村地区作为有别于城市传统的社区单位,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乡村社区的主要群体——村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于城市居民,因此让村民参与资源管理可以使得居民经济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确保社会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更加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6]。endprint
2 大井村水资源管理现状
2.1 水资源分布
大井村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董当乡北部,距县城23 km(图1)。处于106°48′28″E—106°55′39″E、25°31′12″N—25°35′47″N,平均海拔约450 m,降水量充沛,年降雨量1 100~1 300 mm,年平均气温18.5 ℃,全年无霜期长,无霜期320~350 d,日照充足,日照时数1 398.8 h,森林覆盖率59.2%。项目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含水能力差,雨水沿地表流失或入溪沟流失,地下暗河水流分布比较集中且丰富,区域内有打黛河、大井、小井等地下河。
大井村国土面积12.09 km2,人多地少,条件落后,生产水平低下,收入单一。全村辖8组296户1 312人,现有劳动力638人。全村布依族人口1 103人,占总人口的84.1%,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传统的农业种植外,还有村民借助资源优势种植早熟蔬菜及秋冬菜,并且发展旅游业。
贵州省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以喀斯特地质环境为主,存在水资源赋存条件差、流失量大,水域构成与地理配置不合理,水利工程量少等问题。大井村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用水来源是雨水收集、泉点水等简单处理利用,目前最大的出水点在雨季,经测试每10 s的出水量只有200 mL,旱季更少。目前大井村已有蓄水池2个,蓄水量分别为120 和90 m3,总蓄水量210 m3;架设引水管道2 800 m。
2.2 水资源污染严重
大井村有8个组,在每个组随机挑选4户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32户,分别代表各个组的真实意愿。村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村民认为大井村的污染状况以水污染最为严重(图2),村民迫切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水源污染问题(图3)。
通过对项目地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大井村的水资源丰富,但多以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村民的饮用水源头为其流域内一个落水洞流出的水,源头水质相对良好,但流出后被各种污染物污染,到中下游水质已经严重不达标。水资源污染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农药、化肥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对土壤、水资源造成巨大的污染,地下饮用水氨氮含量不断增加;②经营生产方面。大井村道路沿线经营户较多,生活与生产垃圾没有统一的管理,肆意倾倒于河道内或是水池中;③旅游发展方面。项目地近些年凭借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人数增多对当地的水质及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④当地日常生活方面。很多村民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生活污水乱泼乱倒,排放无章,垃圾乱丢乱堆,一遇下雨,污水直接污染当地的水窖。上述种种原因使本来就有限的水资源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丧失了一定的使用价值,造成了缺水状况加剧的现状。
2.3 水资源管理混乱
目前在大井村水资源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从自然地质方面来说,近几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多地少,开荒种植加上烧火做饭、取暖用材等带来的过度砍伐,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的大量砍伐造成原先的水源涵养林损失惨重,蓄水能力不断下降,地表泉点水量不断减少。从水利设施方面来说,现有水管和水窖等水利设施数量不足,自来水供应系统不完善,设备常年失修、无人看管,处于荒废状态或是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从村民意识方面来说,自我组织和保护意识不够,对水资源和水利设施不能够做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水窖中浸泡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大井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其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村领导及村民对于自有的自然资源认识不够,对其管理及合理使用的意识不够;其次,在管理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机构,资源管理进行中民众主动参与度不够;再次,虽然已经制定了村民公约,但是在执行力度方面不够。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当下,解决水资源的各种问题是必要的。如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以及饮用水的持续供应问题,应是研究人员思考的问题。
3 大井村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构建
大井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村民公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公众参与体制不健全及其他原因导致村民对村民公约的执行力度不够,水污染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善,也没有形成对水资源有效的管理体系。由此可以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一个有效的参与体制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的关键因素,它能够调动水用户与管理层的互动积极性,充分表达水用户的切实需求,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落到实处。由图4可见,村民公约委员会是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能够充分表达村民的意见;村民公约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村民的意见制定本村的村民公约,约束指导村民的行为,帮助村民自主合理地使用水资源、合理堆放垃圾;村民公约委员会成员五个部门各司其职,其中协调部门的职责是就本村的资源管理工作与上级部门以及邻村进行协调。以水资源为例,流域面积往往覆盖多个行政区域,诸如水权问题、用水量、污染问题以及生态补偿问题等,在法律未涉及的方面就需要进行协商解决。对于资源利用情况,尤其是农村社区,协调部门是必要的。村民公约委员会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村民的习俗及意见,协调好各民族之间的问题。此体制有效运行能够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每一位村民的主人翁心态,杜绝村民“被动参与”的现象。
根据CBNRM的原则及意义,管理层与水用户对水资源管理的关系应该是管理层对水资源有总体控制的权利;水用户自行使用管理日常生活生产的水资源;管理层对水用户进行指导与培训;水用户可以按其意愿参与管理层的工作;管理层与水用户互相监督(图5)。
4 小结与建议
贵州农村地区水资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水量缺乏,其次是水资源污染问题。全省用水不安全人口数已达716万人。大井村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资源污染问题,这也是影响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大井村水资源污染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此外还有水利设施落后、现有水利设施管理不善、蓄水池渗透等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共有现象。构建大井村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对策解决问题。endprint
1)对现有的水利设施和水源点进行统计,制定村民公约,对水源点和水利设施进行自主管理和维修。
2)对水源点进行彻底调查及地理定位,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工作;对项目地定期进行实地勘察,争取多发现水源点,解决供水不足的问题。
3)修建大型垃圾堆放点,定期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制定严格的污染水源奖惩制度,严禁在河内乱丢垃圾或肆意排放农业、工业及生活污水。
4)铺设适合当地环境的水利设施,水管根据当地不同的环境选择塑料管或铁管。在水利设施修建的同时要考虑其使用年限和管理的难易程度。努力做到水管入户并安装水表,计量收取水费。水利设施不能重建轻管,要做到建设与管理同等重要。
5)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与培训,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意识,让当地居民对水资源有一种主人翁意识,选举出当地的管理人员,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
6)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与水利专业人士合作,系统地对项目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中国大的水资源环境下,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总体框架具有可复制性,但细节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背景而特别制定。
上述水资源管理模式只是一个初步探索,其适用广度还有待考证。但就管理方式而言,对于任意地区的农村社区或任意种类资源的管理,以社区为单位的参与式管理都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于万春,姜世强,贺如泓.水资源管理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10.
[2] 梁 勇,成升魁,闵庆文.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变迁与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35-37.
[3] 王 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技术支撑探析[J].中国水利,2011(6):28-29.
[4] 王 浩,杨贵羽.二元水循环条件下水资源管理理念的初步探索[J].自然杂志,2010,32(3):130-133.
[5] 左 停,苟天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的国际进展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6):21-25.
[6] 吕 星,林 凌,夏 圆.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来自滇川黔地区的经验[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