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浅析
2015-10-09戴文霞
内容摘要: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图片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的三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而不是三者简单的叠加。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的运用优势很多,能够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形象,简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在运用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遵循几个原则:代表性、关键性、启发性、开放性。
关键词: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 课堂教学法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什么叫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
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由图片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三种基本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由本课题组团队开发而成,目前用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为例,教学内容由民俗、民族民间艺术、民间文学三大板块组成。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如民俗中的民居建筑,如果没有具体的徽州民居、吊脚楼、土楼的图片,那么要分析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就无从入手;民族民间艺术中的苗绣、木版年画、蜡染等比较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文化事项目前都与人们的生活比较远,尤其90后的学生们更知之甚少,只有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各种视频来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并且喜欢上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然而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即产业创意策划能力,案例分析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有几种,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第二种是别人已经做过的策划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三种是虚拟项目,也就是尚未有人涉及的项目,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二.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丰富的图片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文化类课程包罗万象,具体文化事项千姿百态,如果课堂上不能展示尽可能多的图片,那么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抽象的名词和概念,无法真正认识文化的具体形态,更不用谈分析和运用了。如年画,虽然学生都知道这个东西,但因为生活中真正接触的很少,所以并不能说出相关的知识,了解木版年画学生几乎没有。那么大量的图片甚至实物展示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在惊讶木版年画的美丽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对年画的兴趣,并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析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时,就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
其次,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可以简化教学内容,使其浅显易懂。文化类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且内容驳杂,课堂教学难度不小。如中国传统节日,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的根源是农耕文明,产生的内动力是原始崇拜。然而当今中国已迈入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时代,学生光理解农耕文明就很麻烦。农耕文明不是耕牛、农田、篱笆、狗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积淀而成的农民的生活、思想、精神。因此,学生会简单地认为过年是因为要赶走年兽、七夕节源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当学生看到牛郎星、织女星的图片,端午节五毒饼上的五种动物的图片,再根据学过的原始崇拜的知识,就会明白七夕节源于自然崇拜、端午节是为了辟邪。
再次,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潜在的,有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出来的。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素材,学生们可以讨论、体验,并且往往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清明节这个教学内容中,一个“代客扫墓”的视频就引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代客扫墓不可取,因为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清明节不扫墓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清明节出行交通拥堵,如果条件不允许,请人扫墓也是对祖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还有小部分学生则大胆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个好的商业机会。当然,教师最后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弘扬,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却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运用的原则
1.代表性。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应该注重是否具有代表性。现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而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时间都有限,只能把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视频放在课堂上展示。比如木版年画,主要以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为代表,而且具体到年画图片,又以门神画最具代表性,年画人物以秦琼、敬德、钟馗等为最普遍,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年画的功能是为了避邪这个教学内容的。再比如苗绣,苗族分支多,各分支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苗绣的特点会体现出所属分支的特点。湘西苗族与汉人杂居,所以苗绣与湘绣有相似之处,比较淡雅、秀丽;而贵州黔东南苗族,因为地处僻境,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持得更好,苗绣的图案和特点与汉族刺绣差别很大。尤其是苗龙与汉龙,风格、特征、文化表现都截然不同。那么图片选择就可以黔东南苗绣为代表。
2.关键性。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信息量太大、内容太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混淆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因此,要选择关键性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如徽州民居和吊脚楼,都有美人靠。美人靠,顾名思义,就是供家中女子休憩的地方。可不同的是,徽州民居美人靠是面朝院内,女子通过美人靠只能看到院内进出的人,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吊脚楼美人靠面朝院外的广阔自然世界。这就是文化不同的表现。徽州商人被称为儒商,信奉儒家思想,因此民居建筑中处处体现儒家文化,美人靠就是例子。而吊脚楼居住的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风开放,无拘无束,所有同为美人靠,生活其中的女子感受不同,体现的文化也截然相反。那么在讲徽州民居时,选择美人靠这个关键图片来说明其儒家文化内涵,不失为一个的切入口。endprint
3.启发性。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和运用,最终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和案例分析都要伴随问题而进行,不能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图片展示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图片供学生对比分析,视频播放之前就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而不是像在影院一样轻松、随意。案例分析最好是分为几个步骤,一开始只要抛出问题就好,学生讨论、分析过后,或者进行不下去了,再给予一些提示和线索,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分析,最后才把案例分析进行小结。如深圳大芬油画村是我国文化产业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那么一开始只向学生介绍,大芬油画村的基本情况,比如成立、制作、出口、年产值等,引导学生讨论其营销模式,学生一般能够说出利,却说不出弊。那么再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弊病,其核心在于缺乏文化创意,而只能一味临摹,批量复制。如果不锐意改革,最终将昙花一现。
4.开放性。知识性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在课堂上运用不宜过多,因为这些不能延伸、拓展,无法训练学生的能力。比如年画,如果展示图片,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年画属于哪个地区的,那这个知识就没有意义。学生不知道也无所谓。而把不同风格的年画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其地域风格来辨别,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审美感受,喜欢或者不喜欢某幅年画及其原因,这个设计就具有开放性了,学生可以五花八门说出不同的答案,每一种答案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也都是学生分析的结果。
目前,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发成果,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反响很好。本课题尚在研究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在别的专业、学科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周全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分组教学模式初探[J].天中学刊,2010(4).
[3]陈兵.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4).
本论文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4年校级教改课题招标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湘外经教字{2014}8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戴文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