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与专业,成为你规划的一部分
2015-10-09
吴戴维,2012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大学在湖北省的高考招生工作,对志愿填报有深入独到的研究。
“戴维,是不是比你当年查分起得还要早啊?”同行的老师这样打趣道。凌晨五点,初升的太阳为襄阳城带来了一丝暖意,似乎是平静的一天,似乎也是不平静的一天。
此刻,我们是第一时间给高分考生发去喜讯的信使,是第一时间给失意考生鼓励和希望的依靠,也是解答万千疑惑,为燕园拔优选材的招生老师——体会千万考生真实的情绪,把他们对博雅塔和未名湖的向往变为现实,是北京大学招生组最重要的工作。
当年选专业时亲身经历的纠结情绪,让我真切地体会到考生和家长的想法。在一个十米见方的房间里,考生对理想的憧憬,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牵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分歧,一样样被真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不可避免地,“就业”“保研”“薪酬”“出国”这些词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但许多考生心里仍然跳跃着“我要学理论物理,看看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要去最贫困的大山里支教”等令人兴奋的理想。
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年轻的冲动和快乐,有个男生在家长面前一本正经地担忧保研和出国,但在私下里却无限憧憬与女朋友徜徉在未名湖畔的浪漫场景。他们极度地渴望了解燕园的点点滴滴,甚至好奇每个食堂最好吃的菜是哪一道,哪个院系的漂亮女生最多,动物园批发市场里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衣服等。
两年的招生工作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在于考生不了解大学,大学也不了解考生,甚至考生都不了解自己。在咨询的过程中,考生通过我们的介绍了解到北京大学每个院系、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分流等庞杂零散的信息。在谈话中,甚至有的考生突然发现了自己,仿佛被压抑整个高中三年的自我认知在一瞬间清晰起来。诚然,碰到对未来有明确规划,对自我有清晰定位的考生是招生组的幸运,但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和发掘未知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大学生,初到大学的那一段时间总会遇见各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我想学的不是这个”“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如果我去了另外一个院系,情况一定会好得多吧”。而这都是由于填报志愿时,我们对大学和专业不了解所导致。那么,正在奋斗的你,不要等到高考后才匆匆地选择大学和专业,从现在开始去接触它们,让它们成为你规划的一部分,成为支撑你前进的力量之一。
未名湖畔好读书,博雅塔下宜聆教,但清华园里也能依稀听到佩弦先生在荷塘月色下的幽幽吟唱,清华二校门也能让人忆起西南联大时期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大学和专业的选择,是命中注定,也是有意为之,无论最终我们是相会燕园还是各奔东西,惊艳的岁月一定会和你相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