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探析
2015-10-09王莹叶琳
王莹 叶琳
摘 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反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知识经济时代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的必然性出发,结合我国部分省份改进、优化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探索,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 专业技术资格 评价条件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251-03
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中,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也称职称评定)作为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作用。从解放初期开始,我国就实行了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制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基于传统计划经济所形成的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在公平性、效率性等方面已经与现代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亟需进行优化和完善。
1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专业技术评价制度(职称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经历了任命制、评定制、职务聘任制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由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二次是由评聘合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过渡为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的平行运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化,人事管理逐步由过去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而作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要基础的职称评审工作,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按着一套方法、标准等在实施。综合来看,我国专业技术评价条件体系一直在进行改进,也对我国主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但已与现代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相比较而言,专业技术人才在自我发展、公平公正,尊重与参与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而且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现有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更多的是讲“量”,而对“质”重视不够;不同系统使用同一个量化标准可比性不强;不少量化标准难以细化,不易操作;教学工作的量化标准不好把握等等。随着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 我国部分省份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探索
作为我国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职称评价法律依据,中央职称改革办公室于1986年发布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建立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造就一批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规范工作制度,促进科研院所职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有的评价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无法对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进一步规范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作用,我国各省基于自身的省情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副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助理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业绩与成果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评价的标准主要为科技奖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效益、技术成果、学术水平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研究的内容要有创新性,二是承担项目要求高,三是将发明专利等指标作为评价条件之一,四是关注科研开发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五是不采取分类评价。
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主要从基本条件、申报条件和业绩条件三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一是采取分类评价。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从事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从事科技情报、信息查新、文献咨询及软科学研究三类人群。二是不把论文作为必备条件。三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经济收益。
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主要从申报条件、评审条件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与特点为:一是把论文论著作为必备条件,二是不采取分类评价,三是突出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重要地位,四是突出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价值,以及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3 构建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建议
目前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主要依据《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评价标准与条件已不能满足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评价诉求,条件的设置可操作性弱,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导向性不强,在专家评审时不利于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对自然科学科研人员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完善职称评价体系的意见。针对现有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为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借鉴国内职称评定的实践,结合职称评定的发展趋势,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科学确定评价思路。专业资格评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能力、业绩、职业道德、接受继续教育的程度等。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相应的评价条件体系要坚持重业绩、重能力、重贡献的导向,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潜力的发展。通过分类评价的方式,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突出产学研所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综合考虑奖项、论文、专利等成果的同时,兼顾过程性指标,对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考量。
第二,进行分类评价。分类评价,有利于明确不同类别人员的评价条件和重点,更好地发挥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评价对象,为省内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应根据其研究内容不同,将专业技术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咨询与科技推广、专利服务四大类,明确各个类别的评价条件和要求。
第三,内容涵盖要全面。目前,浙江省已出台的文件多以高级职称评价为主,无法对各市和省级主要部门,开展中级职称评审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该涵盖中高级职称的评审,评价对象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的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级)、研究员(正高级)。
第四,要重视基本条件。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对申报各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思想道德条件、学历资历条件、破格申报条件、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年度考核等级要求、继续教育要求等。如思想道德条件,要强调职业道德及学术道德,继续教育,要依据省里实施的细则进行规范管理。
第五,评价条件要以认可度作为依据。笔者向主要省属、市属科研院所中的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从事农业、林业、医学、药学、科技管理、化工、生物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设定为100分,其它打分项目以此为标准进行赋值。要求填写人根据所从事的专业工作领域,认真、负责、客观地对表格内各项目进行打分,由此,分析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客观评价与认可度。通过求平均、看频率,确定科技成果及其不同排名的影响力,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成为确定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中,具体评价条件的依据。例如由表1、表2可见,研究人员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不同排名的参与者认可度大致一致。
第六,具体评价条件要明确规范。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可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条件,分成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与能力、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三块,评价条件应该严谨规范,对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这两块内容要作定性不定量的描述,强调应该具备相应级别的能力和经历,在每年的评审中由专家把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第七,注重业绩指标。为进一步突出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项目、论文等要求之外,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增加产学研合作项目、专利、社会贡献等评价内容或指标。例如从事科技咨询与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研究员,可以在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评审条件中强调:作为技术带头人参与的技术推广达到显著规模,获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得与科技推广相关的较高荣誉。这些业绩指标,可以纳入“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中作为选择项之一。
第八,倡导标志成果。在成果体现方面,浙江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应给予申报人员对标志性成果的选择权,打破传统评价对论文、项目的必备要求,兼顾多元化与实效性。在“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这一评审条件中,可以由申报人在奖项、科研项目、论文论著、知识产权、业绩指标这5项具体内容中进行2-3项的选择。例如从事专利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助理研究员在“专业技术工作标志性成果”的评审条件中,可以由申报人在以下5-6个条件中进行2-3项的自主选择:组织制定专利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独立完成一定量的专利申请文件;独立完成本单位或委托一定数量的专利检索查新、专利统计分析等报告;参与或主持代理一定数量本单位专利侵权纠纷和诉讼案件;以第一作者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第九,破格申报条件要明确具体。对不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或资历条件,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业绩和成果突出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可以设立打破一般晋升途径的评价方法,规定明确具体的破格申报条件。可以在以下5项成果中选取2~3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已授权发明专利;作为第1作者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在本专业岗位上贡献突出。
面对世界和未来,自然科学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生存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用面向世界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它既是事实评价,也是价值评价。我们应该把握好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体系的导向性,从而高效地评价人才、预测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性,为祖国繁荣富强服务。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Dewey,J.)注,冯平等译.评价理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
[2] 萧鸣政.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6.
[3] 王通讯.人才素质测评的历史、原理和方法[J].中国人才,2009(1):49-53.
[4] 李志,李苑凌.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31-134.
[5] 刘文俊.中国职称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4):45-51.
[6] 刘建华,罗继荣.五论改革完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定——论职称评定标准与职务聘任条件(标准)的差异性[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11-213.
[7] 唐智国,姜艳,潘莲君.新时期对我国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1):94-96,101.
[8] 苗月霞.日本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的经验及借鉴[J].国际人才交流,2010(3):33-34.
[9] 郭鸿昌.美国大学图书馆馆员的职称评定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1):54-56.
[10] 吕月胜.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信息化建设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0(l):112-116.
[11] 杨佩.胜任素质模型转变分析及其在医学人才评价分析中的应用[D].天津商业大学,2008:87-90.
[12] 陆学艺,顾秀林.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3] 张思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体系研究[C].中南大学论文集,2005.
[1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15] 《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实用全书》编写组.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实用全书.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16]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操作指南》编写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17] [美]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 [美]爱德华·拉齐尔著.人事管理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 马琳.黑龙江省麻纺企业研发人才素质测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1(24):14-15.
[20] 高永兴、叶红.科学研究的分类与资源配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127-128.
[21] 于慧敏.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分离的思考[J].中国煤田地质,2005(3):63-64.
[22] 吴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有效性研究——以南宁市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23] 王立新.对专业技术资格评聘分开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