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探讨
2015-10-09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阚届华
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阚届华
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概述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为了预防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它利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财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监测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并报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便管理者快速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当前,仅仅依靠人力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施监测,企业财务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对企业财务风险做出迅速的预测。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构建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预测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企业财务控制指标众多,在构建预警体系时要选择独立性较高的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的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实施监测,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风险的发生。其次,动态连续性原则。财务分析预警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指标实时监测的动态连续的过程,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监测分析,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还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管理者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后,统一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财务相关资料为依据,相关财务资料信息的核算方法和口径必须保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预警体系预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剖析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外部原因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些都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这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困境,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大。
2、引发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首先,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大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结构都不合理,负债资金的比例远高于权益资金的比例,如果负债资金过高,权益资金就会过少,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财务负担加重,企业可会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其次,企业的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过大。目前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路,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盲目采用赊销的方式忽略对客户信用的评价,应收账款的坏账增加。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而无法周转资金,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最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盲目多元化。现在经济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很多企业也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适度多元化有利于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盲目收购其他企业,这种错误的投资决策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重点监测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主要监测的风险,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负债过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两种形式。监测财务支付风险主要检测现金流动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内部融资能力和逾期负债能力四个方面。现金流动能力反映了企业现金支付的风险程度,资产变现能力是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资产变现能力越大,支付风险就越小。内部融资能力强也能够减少企业支付财务风险的发生,逾期负债越少对企业越有利。
企业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测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结构风险、负债过度、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三个方面。财务项目的比例分配不合理容易导致财务结构风险的发生,资产结构风险是由于企业各类资产所占总资产的结构比例不合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企业中流动资产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在企业资产结构中,负债所占的比例不宜过高,容易引发因为负债过多无法再融资的情况发生。除此,不要忽略企业债权的收回,应收账款坏账率过高容易导致企业资产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财务资料,对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独立性较高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为了准确的分析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第一,比较分析法。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动态连续的原则,要将企业现在的数据资料和过去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现在与历史的差异,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对于预测未来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因素分析法。企业财务风险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利用因素分析法对财务风险体系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第三,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能够直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财务预警指标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财务预警指标。财务风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指标的选取应该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定性指标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等,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定量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资产运营等方面的指标,这些定量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变化,有利于准确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二)建立财务信息分析识别方法
建立财务信息分析识别方法是有效预测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重要内容。财务信息的分析方法从两方面开始建立,一方面是单变量分析法,它是利用单个财务指标预测财务风险。例如通过财务信息数据计算出资产负债率、销售增长率等定量指标的指数,将其与确定的临界值比较。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一次只能分析一个指标,不能综合预测风险。另一方面是多变量综合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对于反映企业风险的采取指标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应用,才能客观的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是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构建信息监测机制和传导机制,信息监测机制能够确保获得足量的财务信息,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为风险预测提供信息依据。信息传导机制能够保证企业信息的有效传递,可以将预警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其次,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估和分析机制。财务风险评估和分析机制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正确分类评估,方便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最后,建立报警处理机制,企业可根据发出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减少企业的损失。
(四)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控制制度,从源头保证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企业应该加强财务信息的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提高企业处理信息的效率和科学性。在完善财务信息控制制度的同时,要提高预警信息的传递效率,使管理者及时接受信息并作出科学的决策。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的核心工作人员,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使财务人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适应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同时,要树立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企业潜在的风险保持时刻谨慎的态度,发挥全体员工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的作用,保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宋琛宁.试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之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2]梁美健,闫蔚.企业财务预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