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和运用好新媒体
2015-10-09□宗笛
□ 宗 笛
掌握和运用好新媒体
□ 宗 笛
在新媒体方兴未艾之际,国有企业能否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好新媒体,意义非同寻常。
因势利导,为我所用,成效明显
近年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中国石化报社为了更好地服务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事业大局,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办好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组建新媒体机构,创立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并在上中下游各基层单位建立新媒体队伍。凭借网络、手机等现代化工具,迅速快捷地传达党组的声音,反馈基层的呼声,促进上下互动,彼此沟通,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经验的传播更加迅速,问题的反馈更加及时。
基层员工普遍反映石化网络新闻发布非常及时,只要打开石化新闻网,行业动态一目了然,有效地满足了基层,尤其是偏僻的井分队和站点广大职工的知情需求。中国石化手机报,每天新闻一经发布,不仅国内,而且远在国外的石化干部职工也能看到。据了解,一些国外的石化员工当看到自己单位的成果业绩在手机报报道后,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更为可贵的是,广大石化员工可以在这个自由的平台上谈天说地,抒发情怀,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思想认识和经验欠缺的原因,企业在新媒体的掌握、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有的基层单位对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模糊,缺乏互联网思维,不善于借助和运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手段。
□ 企业积极开辟新媒体服务平台,让群众成为企业的“网上客”。赵奕松 摄
其次是互联网技术培训面相对较窄,尤其新媒体工具使用群体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另外一点是,部分企业缺乏和社会外界的沟通,无形之中造成了自我封闭。
用好新媒体的几点建言
增强互联网思维,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工具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互联网精神就是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对企业而言,增强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发扬互联网精神,把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作为思考重点,维护企业形象和员工利益,为社会大众服好务。作为国家能源企业,我们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作用,掌握和运用好新媒体,使其成为我们传播正能量、增强企业凝聚力、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增强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要开阔眼界,通过互联网这个更宽更广的媒介,科学地推介企业,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理解、支持企业,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进一步增强基层单位对新媒体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是现代化的新传播形态,它如同空气一样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用得当,其产生的正能量是无法估量的,其创造的价值也是难以估算的。掌握运用好新媒体,企业就会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
开辟多样化的培训新途径,让企业广大员工都能够科学运用新媒体,使他们成为传播正能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有生力量。企业仅对少数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建议各基层单位建立互联网培训制度,把全员培训纳入计划。采取请进来和自我培训的方法,扩大培训面,培训之后再对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适当考核,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职工成为运用新媒体的行家里手。
开辟新栏目,形式多样化。企业的新媒体首先是为单位的生产和科研服务的,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因此,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知道一线广大干部职工究竟在想什么,离退休职工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对我们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什么建议等等。同时,还要根据一线职工年轻人多的特点,研究设置一些可读性强的吸引人的新栏目,做到硬新闻和软消息结合,工作内容和生活内容结合,娱乐和情趣结合。比如可以开办一些企业内的征婚、家政服务、体育竞技、文化艺术、娱乐等栏目,从而使新媒体的触角更加广泛和吸引人,更加深入职工的心田。
建立和社会沟通的新媒体平台。过去我们企业缺乏和社会沟通的经验,因而当外界误解企业的时候,一方面我们显得很委屈,另一方面又缺乏应有的对策。与其自我封闭,经常性地被误解,不如主动和社会沟通联系,取得理解和支持。企业可以尝试在新媒体平台设置和社会沟通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积极推介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宣传企业的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企业文化和理念,宣传企业为地方经济所做的贡献,不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单位:天然气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