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应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2015-10-08刘礼福

中国收藏 2015年9期
关键词:媚俗策展艺术创作

刘礼福

编者按:虽然“新水墨”所展现的“当代性”多为美术界和市场看重,但“新”之所指不明,创作中又多雷同、模仿、媚俗、光怪陆离……市场表现也多波动,在偏锋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王新友眼中,新水墨的未来还需要更多方面的努力和成熟,才能真正拥有其应有的学术和市场地位。

在我个人看来,水墨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反映当下人的生活、精神状态和时代、价值观的变化。

新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人物画大师周思聪曾是一代水墨新风的开创者,他在1958年附中毕业时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构图、色彩、技法等,都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新”,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是随时代的,当下所谓的新水墨里无人能达到这个水平。另外,像王盛烈、贾平西、李宝瑞、王乃壮、李卉芹等许多老艺术家的水墨创作,不仅艺术水平极高,而且对艺术创新的贡献也非常突出,但现在被市场忽略了。

偏锋当代艺术中心早在2007年就曾做过主题为“墨分五色”的水墨展览,是从水墨当代的角度切入的,至今还在影响着一些藏家。这几年因为没有确定如何清晰地梳理当代水墨,所以没有举办过大型的展览,但也一直在坚持对个别水墨艺术家的推荐。未来偏锋将持续做这方面的推荐,并准备联合各方力量,把那些被市场忽略了的老艺术家推荐给社会。

纵观目前市场中出现的水墨,存在的问题还较多。首先是雷同太多;其次是模仿的痕迹太浓,尤其是照搬西方的创作技法和元素;第三是媚俗的意味太浓,要么简单地把以往大师所创作的艺术品之部分放大,要么就是把个人的生活、欲望、情感等过分放大;第四是创新表现过强,光怪陆离、欺世玄奥的东西比比皆是,艺术家缺乏老老实实创作、一步一步探索的态度和能力;第五是出名的欲望太高,忘记了艺术创作的初衷,对艺术的热爱不见了,温情没有了,艺术的感动找不到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画面背后的思想性、个人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观察。

即便是对国家文化政策的响应,许多艺术家们的创作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各种展览、集体创作、活动展示乃至写生,并非源自自身艺术创作激情的召唤;很多艺术家有的只是表面、肤浅的理解,短视的艺术行为和短期的艺术成果太多。

当然,当下的水墨艺术家们也有一些自身的优势。比如视野非常开阔,看得多、见得多,所以创作中可以找到日本的风格、欧洲的元素、美国的技巧、印度的流派等等。其次是主动性比较强,与社会的沟通以及与拍卖公司、画廊等机构的交流、合作特别多,与藏家、策展人、批评家等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再次,相当一部分年轻艺术家使用的色彩越来越丰富。第四,接受能力增加了,几乎来者不拒。

相信未来的水墨,通过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市场的成熟,再给一点时间,会有部分艺术家重新脱颖而出。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也会推动画廊和收藏家慢慢重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重要展览对艺术创作的梳理,再加上策展人工作的不断深入,最终让水墨走向成熟,并在市场中拥有更高的地位—包括艺术上的和价格上的。

猜你喜欢

媚俗策展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齐白石《论画》
媚俗是丑恶的渊薮
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