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钿漆器传古韵 稷山漆艺续华章

2015-10-08

科学之友 2015年9期
关键词:稷山螺钿漆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先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至明清,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古人根据漆器的特性和一些自然原料,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部分漆器制作工艺今已失传,有些还延续着古老的根脉,漆彩纷呈,依然光辉,比如稷山螺钿漆器。

始于西周 源远流长

稷山县地处吕梁山南麓,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山上生长着天然的漆树,从它身上割取的是我国先民最早使用和掌握的天然涂料,即天然大漆。100多年来,稷山先民不断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因地取材,在后稷故土孕育出一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稷山螺钿漆器。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我国在几千年漆器制作历史长河中留存下的一种镶嵌工艺。稷山螺钿属于细软螺钿,它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独辟蹊径。螺是贝壳,钿是金属,软是指贝壳中的珍珠层,薄如蝉翼,此工艺品是用贝壳中的珍珠层与金银丝组成图案,镶嵌在推光漆背景上,所以称软螺钿漆器镶嵌工艺。

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起源早,周代已流行。在陕西西安斗鸡台和河南陕县、洛阳等处的西周墓,河南濬县辛村卫国墓中发现的螺钿漆器及其残片,有的以方、三角、椭圆、圆锥等状的贝壳片平镶在漆器上,有的贝壳片微微凸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周时期螺钿漆器的代表作是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发掘出来的罍、豆、觚、壶、杯等多件螺钿漆器,磨制和镶嵌技法甚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西汉盛行彩绘和嵌金箔、银箔漆器,这进一步促进了螺钿漆器的发展。唐代,螺钿髹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作为铜镜背面的装饰而大放异彩。1955年在河南洛阳唐墓中发现的人物花鸟纹镜,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螺钿漆器五色琵琶,都是唐代螺钿漆器高水准的代表。这些螺钿漆器所用的贝壳片都相当厚,被称为厚螺钿漆器。

北宋起,匠人们将贝壳片研磨,截切成薄皮,创造了薄螺钿漆器。在元大都(今北京)遗址中发现的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上面的楼阁、树木等景物细致入微,而且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的技法,发挥了不同贝壳、不同色彩的特性。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江苏扬州漆器能手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擅长多种髹饰技法,而以厚螺钿技法尤为所长,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螺钿漆器技法从宫廷流落至民间,几经失传、断代。

传承古法 创新求变

稷山螺钿漆器因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复杂,所以漆器外观古朴雅致,漆面光亮润滑,图案清新高雅,但遗憾的是,100多年来,稷山历史文献及作品上均没有一个具体的艺人留下姓名,留下的只有稷山螺钿漆器为佐证。

20世纪20年代,稷山老艺人大多在坊间从事螺钿漆器制作。全国解放后,民间艺人继承着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在1973年,稷山县人民政府在民间招募老艺人,成立了稷山工艺美术厂,后该厂破产解散。在1986年,李爱珍成立“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继承和发展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为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稷山人李爱珍潜心研究,从各方搜集历史资料,以恢复原来的传统髹饰技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使螺钿漆器这一传统技艺绝活风采再现,创新出仿宋哥釉图案;研制出一次成型的漆胎,且整体无接缝;克服了一整片螺钿片弯曲附着在圆型器物上的困难;在材料方面创新生产出大漆镶嵌金属书法作品等。由于李爱珍继承了传统嵌螺钿漆器制作技艺,其在原材料不变、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还在产品形式、图案纹饰等方面加以创新,制作出的产品不仅具有天然大漆应有的特性,而且外观古朴雅致,图案逼真生动,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历史及文化价值,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珍爱。目前,李爱珍的作品已被国内许多著名专家、书画家、收藏爱好者所收藏,其创作的螺钿漆器现已远销至欧美、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稷山螺钿漆器展现了我国北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用汗水不断浇灌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形成了粗犷奔放的性格特点,这也使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形成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中国漆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为对传统漆器制作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是华夏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记者手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保护非遗,义不容辞。

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为了挽救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做过很多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与县劳动部门合作培训返乡农民工300余名,并先后与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运城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培训确保该技艺后继有人,起到了一定的传承作用。其次,通过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多次与漆器大师交流合作。为了提升稷山螺钿漆器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螺钿漆器,近年来,该中心通过多次参加展会来扩大宣传。

但是,由于稷山县的经济主要靠重工业钢铁、金属镁、锰铁及焦炭等资源为生。政府对文化发展投入较少,民间传统工艺得不到重视,相关产业缺乏资金投入,也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护,传承现状令人堪忧。

一是现代工艺的充斥使该技艺前景惨淡。稷山螺钿漆器本身对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高,它与现代螺钿化工漆器相比:材料选用不同。传统工艺的用料是大漆、螺钿和木、纸、漆胎;现代工艺则采用的是化工漆和塑料胎。髹饰技艺不同。由于传统工艺制作产品延续传统的制作工序,其周期长,工序繁多,图案复杂,生产数量有限,而现代工艺制作产品的周期短,工序少,图案简单,经济回报率快,可批量生产。制作工艺不同。传统工艺的生产成本高,选料考究,采用的是天然色,而现代工艺的生产成本低,选料简单,利用人工染色,制作方法已经脱离了传统用料及传统制作工艺。因此,越来越多的艺人采用现代原料和现代工艺进行生产,使制作螺钿漆器的传统工艺得不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由于此项技艺涉及的学科众多,属于综合学科,又是目前比较冷门的行业,要想熟练掌握技艺,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才行,这与其他热门行业学习时间短、挣钱多形成极大反差,愿意做这种传统工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为传承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随着老一代艺人年龄的增大,无人继承和知晓传统漆器髹饰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对它的认识及如何实施有效的保护,尚处在摸索和研究中。稷山螺钿漆器所面临的问题不限于某个地区,也不限于某一传统手工技艺,它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要解决它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猜你喜欢

稷山螺钿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专家齐聚稷山 献计板枣产业发展
运城稷山:延伸产业链 铺就致富梦
稷山:“四宝”托起百姓幸福梦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漆器收藏三问
稷山一片枣红天